《万古情怀此登临--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古情怀此登临--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万古情怀此登临一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教学设计三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买来峰三首有共同特点,都是登临诗。于是就以将此三首合成一个“大单元”一一登临诗,作为一个课时教学。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构成了一个微任务群:任务一:诵读三首古诗任务二:学习一种诗体任务三:探索情感之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很高,学习效率也很高。今天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同仁以启示。【教例简述】一、任务一:诵读三首古诗1 .诵读古诗,读对。2 .诵读古诗,读雅。【关注押韵词语,读好特殊标点。】3 .诵读古诗,读懂。【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古诗,较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帮助】4 .出示望岳翻译,学生诵读译诗。望岳杜甫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依然可
2、见青翠山峰。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帘。总有一天,登上泰山之巅,俯瞰群山,心中豪情无限。f学习任务任务一:诵读三首古诗任务二:学习一种语体任务三:探索情感之通二、任务二:学习一种诗体1 .观察古诗,发现题材的共同点一一登临诗。2 .了解诗体:登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类型。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楼、阁等)而生发某种或某些情思的诗词。题目主要有登某处上某处”望某处等。3 .了解全登临诗的创作思路:何时登临?登临何地?望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怀?因何生发这样的情感?4 .出示表格,比较阅读三首古诗。5 .老师表格小
3、结。比较阅读题目何时何地望见何景生发何感触发原因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天地之悠悠怀才不遇孤独怆然望岳泰山青未了、计坤秀割力尤.人,鸟、众山小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登飞来峰飞来峰鸡鸣见日升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三、任务三:探索情感之源1 .出示资料:陈子昂,初唐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文革新人物之-O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4、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O2 .总结根源:忠心报国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3 .出示资料:杜甫,唐代现实主义,人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但他并没有在意。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一代)。此诗就写于是这漫游期间写的。4 .总结根源:朝气蓬勃、勇于攀登、俯视一切5 .出示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郸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6 .总结根源:壮志满怀、勇敢前行、无所畏惧7 ,表格总结。为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题目何时何地望见何景生发何感触发原因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天地之悠悠怀才不遇孤独怆然怀才不遇屡受打击望岳泰山未了仲叶年叼。或.人*%、众山小勇攀高峰俯视一切应试不第乐观进取鳌飞来峰飞来峰呜鸣见日升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初入宦海壮志满怀8.结课:言为心声,诗因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