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0556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系统在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挑战近年来BCI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从实验室场景走向实际应用场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Ba是一门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电子学、人机工程学和机械工程等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因此,推动BCl实用化需要不同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当前BCl发展需重点关注以下两大方面的挑战。(1)当前BG的硬件形态及穿戴方式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EEG-BCI系统通常包括电极、放大器和脑电帽等配件,其硬件形态及穿戴方式直接决定了BCl的潜在应用场景。例如,为获取高质量的脑电信号,大多数研究使用的是高精度、多导联的脑电采集设备,但这类设备体积大、质量重、便携性差,仅能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疗场景。针

2、对此问题,研究人员也已研发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便携式脑电产品,但仍需脑电帽或类似装置来安放电极。某些更轻便的BCl产品使用结构更紧凑、更易穿戴的头带来固定电极。然而,由于目前的BCl系统能力有限,无法为健康人群的日常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善,因此这些舒适性差、美观性低的脑电帽或脑电头带仍然难以被普通用户接受。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BCI系统对健康人群的用处是微不足道甚至不明确的。因此,与患者满怀期望地使用BCl来替换、修复、增强、补充或改善大脑神经功能不同,健康人群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穿戴现有的Bel装置。因此,只有改善BQ的硬件形态与穿戴方式才能真正将这种最直接的人机通信方式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3、也将有助于研窕日常工作中的大脑机制。(2)当前BG不自然的交互范式损害了其易用性。在过去的50年中,BCI研究人员大多聚焦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脑-机之间的ITR,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交互友好性。现今BCl范式发展严重停滞不前,现有BCl研究所使用的交互范式几乎都发明于30年前,如运动想象(moto门magery,Ml)、P300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visualevokedpotentia1.SSVEP)等。这些传统范式己被证实能够在大脑与计算机之间实现有效的信息传输。但是,它们与大脑的交互过程不自然。与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相比,传统BCI范式需要占用较多的认知资源来完成指令输出

4、。例如,基于SSVEP的BQ系统取得了当前最高的ITR,指令输出速度能够达到一秒一个,但为获得高鲁棒性的SSVEP信号,SSVEP-BCl通常采用闪烁感强烈的大面积视觉刺激对指令进行编码。这种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视觉资源,而且,与主观意图无直接关系的强烈视觉刺激会烦扰用户,使其感到不适。因此,即便基于传统范式的BCI系统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能够正常运行,但其不自然的交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易用性。二、未来研究方向笔者认为上述两大挑战是现阶段阻碍BCI系统实用化的主要因素,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这两大挑战皆是涉及多学科研究领域的复杂问题,因此需要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者通力合作。在这里,笔者总结了

5、应对上述挑战的部分重要研究方向,以望能够引起学者们的更多关注、探讨与研究。(1)脑-机交互评价新指标。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分类准确率和ITR来评估BQ系统的性能。然而,这两项指标仅侧重于评价BCl系统的信息转换过程,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复杂人-机交互场景中的脑-机交互过程。在实际的脑-机交互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评价人因在闭环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从实用化的角度看,需要设计一些更加综合的指标来评价BQ系统的整体性能,如脑手效率比(brain-to-handsratio,BHR)等。具体来说,BHR是指同一用户在相同任务中,利用BCl控制所获成绩与直接用手控制所获成绩的比值。(

6、2)BG硬件创新提升用户友好性。如前文所述,当前BQ的硬件设备形态和穿戴方式难以被大多数健康人群所接受。因此,亟需革新BCl传感电极、采集电路、集成模式、安装机制和穿戴方式,从而推动BCI硬件设备走向微型化、集成化和易用化。例如,EEG采集设备若能微小至可藏于发内,将会比目前的笨重形态更易被用户接受。(3)低认知负荷BCl范式。传统的BCl范式通常会占用用户大量的认知资源,造成脑-机交互方式的不自然。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学者们从传统BCl范式研究转向能够降低用户认知负荷的新型BCI范式研究。(4)基于EEG机制和特性的Ba算法开发。BCl的解码是识别大脑意图的关键环节。在图像和语音识别领域,人类

7、可以清楚地辨认待识别对象,因此研究人员能够依据先验知识与合理推断来指导特征的提取与分类器的构建。然而,原始EEG信号十分复杂,以至于难以通过肉眼观察其背后规律。而在EEG演进规律与特性未知的情况下开发BQ算法是盲目的。因此,深入理解EEG机制将有助于指导BCl算法的设计,而这一问题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中常常被忽略。此外,EEG信号在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下均存在显著变异性,这严重影响了EEG特定响应的可重复性,降低了BCl算法的泛化能力。先进的BQ算法需要克服EEG信号的跨个体、跨时间变异性,以构建高鲁棒性的BQ系统。为实现这一目的,同样需要深入理解EEG信号背后的神经机制。总而言之,BCI的发展进程已经迈入了脑-机交互阶段。因此,除上述四个方向外,任何与脑-机自然交互相关的课题,均应在未来的BCl实用化进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