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06156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作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课时作业单项选择题知识点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树林中的全部杜鹃是一个种群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C.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一个种群其实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雌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2 .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应对其加以保护。下面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种群只有一个基因库B.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基因库的组成C.基因突变能丰富种群的基因库D.基因频率指某

2、个基因占基因库中全部基因的比值答案D3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o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70%s30%B.50%、50%C.90%、10%D.80%、20%答案D解析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X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XAa的基因型频率,则A的基因频率为70%+1/2x20%=80%,a的基因频率为20%。4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

3、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答案B解析自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但会改变基因型频率。知识点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5.如图表示自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Q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Q后基因A的频率逐渐升高,基因a的频率逐渐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正确;1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P点时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

4、均为50%,B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具有适应该环境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增多而被选择下来得以生存,C错误。6 .某品种的雄鱼大多很艳丽,艳丽的雄鱼受雌鱼青睐,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被天敌发现。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为使自己有更多的繁殖机会,雄鱼会让自己变得更艳丽B.雌鱼的选择作用促进了雄鱼向更艳丽的方向变异C.天敌和雌鱼的选择作用是相反的,将导致该鱼不发生进化D.生物的进化受到种群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答案D7 .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的数目占种群所有基因总数的比例8 .基因的有利突变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一般无影

5、响C.若种群内个体能随机交配,则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D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间的双向迁移,可减小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答案D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这个基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A错误;基因的有利突变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错误;若种群内个体能随机交配、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基因不产生突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C错误。8.某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4个种群中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均有影响8 .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不影响该种群的基因频率C.高速公路的开

6、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环境通过对不同表型个体的不同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的基因库,每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中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均没有影响,A错误;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会影响该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C错误。9 .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了文章一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希望。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A.抗生素

7、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10 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答案B解析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细菌原本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抗药性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知识点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10 .抗生素纸片扩散法是指将浸有抗生素的纸片贴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利用该方法观察某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使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

8、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B.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C.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D.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对人类而言是有利变异答案B解析抗生素只对细菌的耐药性突变进行选择,不是抗生素使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A错误;如果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在该抗生素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抗生素越敏感,因此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B正确;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对该抗生素不敏感,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C错误。不定项选择题11 .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

9、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1吃的数IlH“浅体色中间体色深本色蟹的体色A.此地各种蟹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该种群的基因库B.基因突变不一定造成蟹表型的改变,但一定造成相关基因基因频率的改变C.蟹种群中中间体色的个体数量增多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中间体色个体数目最多说明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更适应环境答案BD解析此地各种蟹不是同一物种,各种蟹的全部个体不是一个种群,故它们所含的全部基因不是种群基因库,A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中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时,可认为种群发生了进化,仅凭中间体色的个体数量增多不足以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

10、错误;据图可知,中间体色个体数目最多,浅色个体和深色个体数目相当,均比较少,说明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更适应环境,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D正确。12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两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不正确的是()年份AA(%)A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CD解析第1年A的基

11、因频率=30%+l240%=50%,a的基因频率=50%o第2年A的基因频率=25%+12X5O%=50%,a的基因频率=50%。可见两年中A和a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非选择题13 .前些年,随着抗生素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性也逐年提高。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再放上4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N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

12、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记为N2fN50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耐药性逐年提高是的结果。(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从Ni-Ns会o(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换用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青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iio实验数据NiiN5,这一

13、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答案(1)基因突变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2)弱逐渐变小(3)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形成“超级细菌”(4)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性超过一定程度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性控制在较低水平解析(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耐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细菌耐药性逐年提I。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由于抗生素的定向选择,抑菌圈直径会逐渐变小

14、。14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蜥蜴原种不同件状匚有利件状一保存:不利性状T淘汰Y图-自然环境-HZ(1)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新种形成的基本过程,X、Y分别是.(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o(3)该小岛上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o(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蹊)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基因库(4)生存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蹊,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基因频率解析(1)蜥蜴原种产生了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具有适应环境的性状的个体生存下来和具有不适应环境的性状的个体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过程。(2)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小岛上蜥蜴原种的所有个体组成了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