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二下《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二下《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的钻南邮I用种做崩书【课时重难点】重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能骷藤旗由种去【课时学习过程】单元开启简述上节课我们在任务一中积累了本单元的生字及相关词语,为大自然的探秘之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任务二,正式开启大自然探秘之旅,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化身美景推荐官、气象小导游、野外小向导、太空讲解员,共同探寻自然之秘,享自然之趣。这节课我们就化身美景推荐官,去古诗中寻找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你积累的古诗中,有哪些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
2、印象,你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我仿佛看到了再读)设计意图: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本单元“实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定位,设计了以上大情境和子任务。让学生初步明确这个单元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在以上的情境中落实“运用”。接着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朗诵和鉴赏上来,创设情为体会古诗美景、想象画面做准备。西湖六月,莲叶接天;草堂初春,黄鹏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今天我们来做美景推荐官,向别人推荐西湖美景、草堂春色。(出示两首古诗)请大声朗读这两首古诗,看看这两首古诗中又写了哪骏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嵌入理达式评价)活动一:赏西湖之景一、初识西湖风光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西子湖畔,去领略那一池荷花带给
3、我们的惊喜吧!1.释诗题:(1)(贴诗题)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诗中题目最长的,你能将它读好吗?题目是什么意思呀?诗题的意思就是:早上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好友林子方。设计意图:本诗诗题特别长,通过停顿符号将诗题读好,再通过朗读和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很容易就能使学生理解诗题意思。2.读诗句。诗人和林子方是很要好的朋友,在西湖湖畔净慈寺边写下了这首古诗,送别朋友。听老师来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二阶:找准节奏读流利。出示节奏,学生按节奏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阶:声断气连读韵味。(西湖边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你能试
4、着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读得慢一点,读出古诗的韵味。像这样,最后一个字延长一点,要给人想象的空间。当有停顿的时候,气息不要断开,再来试一试。原来像这样声断气连地就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其实古诗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像这样你还能读下来吗,自己来试一试。当古诗写在扇面上,扇子也成了艺术品,扇面上有很多繁体字,你还敢来挑战吗?自己快练一练。设计意图:通过三阶朗诵,让学生明确读古诗的方法,并读出古诗韵味。再出示书法作品及扇面上的古诗,请学生对照朗读。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熟悉古诗,体会古诗韵味。二、领略西湖秀美如果让你来推荐西湖美景,你觉得哪两句最能体现西湖的美?(出示诗句)1.接天莲叶无穷
5、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只放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我们和诗人有着相同的感受。(1)引读:站在西湖湖畔,满眼的绿色映入眼帘,这真是一接天莲叶无穷碧。(评价语:我看到了莲叶与天相接的样子;莲叶一望无垠,感谢你的朗读)(2)引读:站在西湖湖畔,极目远眺,还是满眼的绿,难怪诗人说接天莲叶无穷碧。(真是无穷无尽的绿色;满眼满心的翠绿,让人心驰神往。)(3)引读:当你登上半山腰再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一(接天莲叶无穷碧)远处的莲叶无穷无尽,绿得发亮,那是一一(接天莲叶无穷碧)I,只有绿色吗?你仿佛还能看到什么颜色?(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来大家看到的不仅是沁人心脾的绿,还有那样耀眼的红。(1
6、)预设:黄色一一那是湖边的小花;蓝色一一那是旷亮无比的天空;红色一一你看到了一剁乔艳的荷花,老师把它带到了课堂中来诗人杨万里还说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中他也写到了荷花,“接天莲11l无穷碧,映日荷花别1羊绒”(2)那是怎样的红?(桃红、粉红、火红一一是啊,你说的红都在西湖中)此处的红比别处更丰富,所渥“别样红”;这里的红比别处甦样,所墟“另懈红”;这里的:与日月旃和太阳比美,所以它是一“别样红”。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多次复沓诗句,通过不断地引导让学生读诗句,让学生想象古诗中的画面。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很
7、容易地将古诗的画面想象出来。2西湖六月的风光果然与众不同,所以诗人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带着感受,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欣赏之情,读出喜爱之情。设计意图:将诗句倒装处理,通过想象美景画面,进一步体会西湖六月与众不同的景象,读好诗句。6.欣赏着西湖的秀丽风光,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把这里的美景推荐给好朋友了?如果想给朋友寄一张明信片,下面两张风光图,你觉得哪一张更适合?说说你的理由。7 .快,把诗句答抄到这张西湖专属的明信片上吧!以后我们再出去旅行,也可以像这样选择一张明信片,题写两句你认为最适合的古诗,寄给你的好朋友。设计意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指出
8、,教学应紧扣实用性特点,设计“寄明信片”雕刻胜用S动,极能计学步三特还能维蹄翊J至性海te。活动二:赏草堂初春一、草堂多彩美景领略了西湖六月的盛景后,我们再起走到杜甫草堂中,欣赏草堂窗外的美好风光吧!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方法读读这首古诗。生生互评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读一读。(节奏别拖,快点进行)1.出示诗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8 .咱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好不好。(节奏快一点)课件配合:两个黄鹏鸣翠柳,学生接读: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鹏,学生接读:一行白鹭鸣翠柳,学生接读:上青天窗西岭千秋雪,门东吴万里船。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总一对应的。)师:其实我们对于这样的形式早就不陌生了。
9、出示对韵歌。其实这样的表达语言拗,句式整齐,这就是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原因呀!设计意图:与学生合作读诗句,通过词、词组、句子的方式一一对应去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对仗之美。再通过之前学过的对韵歌唤醒对仗记忆,明确对仗是语言凝练、格式工整的。9 .杜甫在介绍春天的景色时,不仅将景物呈现在我们眼前,还赋予了它们鲜艳的色彩。他把黄色给了一一黄鹏,把翠绿色给了一柳树,他把白色给了白鹭,他把青色给了天空。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不但要关注诗中的景物,还要看到诗句中的颜色。你能试着读出其中的色彩美吗?(评价语:我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柳树;白鹭飞上天空,离我们很远很远,那声音仿佛都听不清了,要读得轻柔一点,再来试一试
10、)10 让我们和诗圣一起坐在草堂里,临窗眺望,再次将这草堂初春绮丽的风景吟诵出来吧。活动三:我做美景推荐官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我们祖国的秀丽景色就藏在一首首诗词中。当古诗与美景相遇,就变成了我们爱不释手的书签,你愿意为下面的书签题诗吗?2 .现在就让我们化身美景推荐官,向别人介绍西湖和杜甫草堂的美景。你可以借助学习单上的提示,在小组内进行练习,一会儿派代表到前面进行展示。3 .小组展示时,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定星级。设计意图:实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特点具有扩展性,在一步步实用活动的设置下,学生的学习视野不断拓宽,从题诗到介绍再到运用,充分落实本任务群的学习路径。【作业设计与检测
11、】作业设计也是课堂收尾的活动四:研学驿站。具体实施如下:秀美的西湖风光,绮丽的草堂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家乡黑龙江更是美不胜收。请同学们选取家乡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美景图,配上你认为最能体现这幅图景的诗句,做成书签,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送给南方的游客,向他们推荐家乡美景!亚冬会即将在哈尔滨举办,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亲爱的尔滨,请你尝试运用对仗的方式,为亚冬会写一则宣传语。写好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分享。【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体,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本课选自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
12、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编排的几篇文章都与大自然有关,所以在设计单元大情境时,我们设计了“拾级探秘,觅趣自然”的大情境,在大情境下设计了三个子任务支撑单元学习。今天我执教的是本单元任务二的活动一我做美景推荐官。开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中蕴藏的美景,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学习的氛围中。2 .通过初读,让学生对古诗有整体的把握,初步走入古诗意境中。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注重对学生读的引导。用多种方式朗读诗句,在读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充分想象占诗中所描绘的画面。3 .本节课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这一部分。学生由“接
13、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到盛夏西湖荷花、莲叶之美;由“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想象到生机勃勃、色彩艳丽的春天美景。教师再用引导性的语言引读诗句,对诗句进行不断复沓,孩子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勾勒出诗中蕴含的美丽的画面。I同时,本单元指向“实用型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本课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运用诗句进行表达,以为明信片、书签题诗,依据支架为别人介绍美景等实用性活动为依托,真正达到语用到生活中的效果。不足:但是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较为单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丰富评价语,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礼答,要做得更加细致,做到依据学生的回答,给出针对性的评价。4 .由于“实用型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设定,本课以用为主,对于古诗中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介绍并没有体现,没有将以上知识融会贯通到本节课当中,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更要深耕自身,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活动支撑学生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