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2308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15年初国内猪价开始快速提升,养猪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利好。很多猪场为了把握时机,进行堪称疯狂的扩栏,大量的后备猪入群。而且猪场为了尽可能多的出产肥猪,高胎次的母猪(有的达到14胎以上)不舍得淘汰。与此同时,国内开始重拳治理养猪行业的环保问题,中东部地区大量的猪场被拆,更多的规模化猪场则在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急速扩建。养猪格局可以说一天一个样,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后备猪的引进,随之而来的是猪场不得不面临疫病爆发的风险以及胎次比例不科学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今天笔者总结稳定高产规模化猪场的养殖经验,提出对于规模化猪场应当保持的胎次比例以及后备猪入群时要选择的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为养猪

2、人提供一些参考。为了保持猪场持续的窝产活仔数,提高母猪群的使用效率,猪场必须要有健康的胎次结构。而健康的胎次比例,是从后备猪到高胎次母猪比例逐级降低的,保持稳定的后备母猪更新和高胎次母猪的淘汰,才能保证猪群窝产活仔数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健康猪场胎次比例1817其中P2-P6(二胎到六胎)的比例应该在70%左右,r胎次的母猪(7-8胎及以上)应当不超过10%o对于父母代的场,种群的年更新率应该在35-45%之间,而祖代场,更新率应该更高。以目前国内的养殖水平和生猪价格趋势来看,超过8胎以上的母猪应当淘汰,因为母猪生产效率最高的胎次是3-5胎。高胎次母猪,特别是丹系、新法系等高产母猪虽然产仔数高,但

3、是活仔数会低,而且带仔能力比低胎次的母猪差,如果频繁的寄养,很容出现疾病的传播。下表是某丹系猪场的不同胎次母猪的生产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从表中看出,6胎以上的母猪,虽然产仔数依然很高,但是活仔数却明显降低。01234567+产仔数11.411.613.613.312.812.613.2活仔9.10.912.311.911.511.011.2数9目前很多猪场的胎次比例不合理,更多的是表现在高胎次的母猪过多,特别是在后备母猪很难引进的时期,有的猪场部分母猪的胎次甚至超过11-12胎,虽然暂时能够提供仔猪,但是无法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后期猪场的发展也有害。常见的不合理的胎次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

4、况:(1)、中间高两端低的比例模式(如图):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赢在当下”,最近的一段时间可能母猪的生产效率高,但是如果按照固定的后备猪引入,则很快就会出现母猪“老龄化”。猪场母猪胎次比例11234567比例82015105所占比例胎次(2)、中间低两头高的比例模式(如图):这种模式跟第一种模式相反,如果猪场是这样的胎次比例,则正好处在生产效率最差的阶段,如果保持引种比例,经过2-3个胎次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母猪胎次比例2(3)前高后低的比例模式(如图):这种模式说明猪场引种比例和淘汰比例很高,大量频繁的后备猪引进,为猪场提供新鲜血液,但也容易出现疾病问题。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母猪胎次比

5、例3我们知道,后备母猪在引进猪场之后,首先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隔离检疫,这是在驯化之前要进行的“冷却”工作,首先是让后备猪从运输应激(如果是外购的话)中稳定下来,然后进行采血检测是否携带异源的病原,并且确定是否有发病的后备猪。隔离检疫的地方一定是要去与生产区严格分离的。但是在国内大部分的猪场为了节省时间和麻烦就省去了这个步骤,或者在驯化区进行检疫。检疫合格的后备猪进入驯化阶段,主要是适应猪场的养殖环境,并且让后备猪尽快成熟(体成熟和性成熟),以便并群投入生产。驯化的方法有很多,每个场有自己的做法,通过自然感染本场的病原或者疫苗免疫产生免疫记忆,当后备猪体重达到15Okg以上,并发情3次以上时,便可

6、以入群配种。后备猪的入群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猪场有专门的PO-Pl线,后备母猪在入群之后跟头胎母猪在一起,而与经产母猪分开(如图A所示)。当头胎母猪断奶之后再转移到经产母猪栏与经产母猪混养。这样后备猪经历一个生产循环的缓冲才与经产母猪接触,可以更好的适应猪场的环境,而且自身携带的异源病原也可以利用5个月的时间得到控制;第二种是国内猪场普遍用的,后备猪在驯化完成后,直接并入经产母猪群(如图B所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后备猪分散到经产母猪群去接受经产母猪的水平传播,或者将自己携带的异源病原散播到经产母猪群。目前国内的养猪产业,越来越集中,中小规模的猪场不是被兼并就是由于环保原因被关停。这个时期

7、有实力和背景的大企业就开始急速扩张,国内某集团的一个猪场从开始建场到8000头母猪满负荷运转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这样快速且大量的后备猪引入,很快就出现了流行性腹泻的爆发。后备猪引入的数量对于整个猪场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引入的后备母猪数量比较少,所占比例比较低的时候,即使后备母猪携带异源病原,也不会造成整个猪场的不稳定,因为占大多数的经产母猪将后备猪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很好的稀释掉了;而为了扩栏或者建新场而大批量引入后备猪或者后备猪的年更换率在50%以上时,就很容易出现整个猪群的不稳定。后备猪入群造成猪场不稳定是两方面的,如果引种的后备猪来自病原环境简单的猪场,那么引种后如果驯化做的不好,就有可能在并群后受到经产母猪的感染;如果引种的后备猪来自病原环境更复杂的猪场,就可能将引种场的疾病带给本场的经产母猪。规模化猪场需要不断进行后备猪的引入和老母猪的淘汰,以保持猪场的活力和生产效率,但是后备猪的引入要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样才能保持猪场较为健康的胎龄结构。同时,当进行大量的引种时,要进行严格的驯化,使后备猪适应猪场的环境;在并群时尽可能的让PO和Pl单独成群,等第二胎配种后再与经产母猪并群,才能保持猪场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