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前言产业集群指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由地理位置集中且相互联系的供应商、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及协会组成的集合,还可包括政府、高校、工业/产业标准制定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智库机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在产业集群一般特征基础上,与先进技术及工艺、先进制造领域相关的企业及关联机构共生形成的产业组织形态,具有以下特征:世界排名靠前的集群规模,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己由企业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之间、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相应发展水平在一定
2、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必然是高科技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是增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还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有关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研究集中在三方面:从制造业集群创新体系构建角度出发,侧重研究创新体系特征、政府对创新体系的治理等;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发展角度出发,侧重研究创新资源区域布局、区域创新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等;从典型产业发展角度出发,侧重研究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开放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等。笔者认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的创新网络,由企业、科研机构、创新环境等核心要素组
3、成;企业是创新主体,科研机构是核心支撑,创新环境(如科技中介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文化氛围等)是集群壮大的关键,三者以企业为核心形成创新网络并共同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科技支撑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创新组织等主体活跃,掌握某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还拥有持续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水平满足集群创新需求,支持创新的政策和制度优越,具有宽容、开放、信任的创新文化氛围。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内生要求。目前.,京津冀、长江三角
4、洲、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制造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已具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基本“动量;然而对比世界主要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构建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制造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产业应用领域为切入点,将制造业产业集群分为基础产业、关键战略产业、前沿新兴产业等主要类型,剖析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产业集群现代科技支撑体系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路径,以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宏观经济管理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二、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国际经
5、验(一)美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依托区域优势推动科技资源集聚。区域的要素禀赋、交通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密度、技术研发实力等优势促成了美国制造业集聚,相应的技术、资本、人才、产业聚集形成较完整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利福尼亚州凭借区域内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研发优势,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为主的产业集群。休斯顿市依托墨西哥湾畔丰富的石油储量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石化产业集群,集聚了美国30余家大能源公司中的29家企业总部以及1000多家石油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带动了石油开采、精炼加工等关联产业成长。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
6、中特别注重与斯坦福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将斯坦福大学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转化到集群企业中。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与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等周边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同时,麻省理工学院鼓励优秀教师创办企业,由校友创建的公司超过3104家。(二)德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建立网络化的互动交流机制。德国政府积极推动地理空间邻近且集聚的企业和各类机构之间形成高度网络化的本地互动/交流机制。德国领先集群竞赛计划中的能源效率创新集群集中分布在萨克森州,聚集的Iio多个集群伙伴(含17家大企业、61家中小企业、33家高校及研究机构)
7、基于技术联盟共同开发节能信息通信技术,为数字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采取分类支持与培育的方式推动集群创新发展。一方面,德国政府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支持集群发展:以单个产业为主,如生物区域计划旨在促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以创新发展为主,如“创新竞争力集群计划倡导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创新;以集群合作为主,如走向集群计划支持地区间的合作并建立集群与集群间相互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德国政府根据制造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分类管理方式进行建设,针对薄弱的技术与产业、落后领域设立专项扶持计划,对于发展良好的技术与产业则采取竞争性政策。(三)日本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创新机构在集群中起到核心枢纽功能。各类高校、科研院
8、所等创新机构在日本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占据了核心位置。集群创新活动以研发机构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为基础,以技术研发为中心,以技术转移转化、金融机构等为中介,以技术研究开发型企业为最终培育目标。注重建设集群发展长效机制。日本政府在推动制造业集群形成及发展的进程中,根据发展目标制定具有衔接性、时效性的政策,重视相关政策的延续性。通过减免税收、设立国家级科技项目等延续性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着眼于制造业集群未来发展,在集群内建设众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保持科研机构、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管理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进行协同创新。(四)韩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以微集群为基本单位构建集群的管理体系
9、O韩国产业集群中的微集群指以产业集群中特定领域多个企业面临的共性关键问题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研究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形成的特别兴趣小组。以微集群形式开展集群产业共性关键问题的研发突破及合作交流,实践证明这种体系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对韩国制造业集群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分阶段实施差异化的集群管理策略。韩国政府在制造业集群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了区别性的集群管理策略和手段。2007年以前,制定各种发展指南,以商业开发模式促进企业在集群中投资落户。2008-2009年,推进集群整合管理并将之推向全国,以创新集群机构为依托开展集群的建设和管理。2009年之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格局基本形成,集群
10、管理转向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目标。三、我国制造业集群及其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见表1),入选的25个集群代表了国内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些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中西部等地区,而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暂无入选,整体上呈现东密西疏、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入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多已形成相应的科技支撑体系。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配套发展的格局,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不同的类型划分方式,
11、本文根据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将产业集群大致分为基础产业集群、关键战略产业集群、前沿技术产业集群。表1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地区径域长江三角洲上海市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张江生物灰药集群江苏省无偏巾物联网集群、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鼾、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琳、南京布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肝、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馀州心工程机械奥群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安防集群、宁波市磁性材料集群、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安徽省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珠江三角洲深圳巾、深圳巾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广深偏莞智能装备集群、广佛患广州一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前、东薨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12、、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鼾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林中部地区湖南省株洲市先进虢道交通装备集群、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西部地区四川省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第W、成都市与樽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陕西省西安市航空集酢(一)基础产业集群及其科技支撑体系1 .发展现状以纺织、建材、石化、钢铁、有色、轻工等为代表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发展较早、相对成熟、产能较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大多已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形成了跨区域、多基地的带状分布格局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钢铁产业为例,形成了以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沿江/沿海带状分布格局,在上海市、
13、武汉市、唐山市等地形成了钢铁产业集群;拥有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科研和冶金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纺织产业为例,浙江省绍兴现代纺织集群内共有大小纺织企业及家庭工业单位近7x104家,规模以上纺织及相关企业2858家,形成了精对苯二甲酸(PTA)、化纤、织布、印染、家纺、纺机、创意设计服务、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国际商贸交流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亚洲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和印染加工基地。2 .面临问题我国基础产业集群同质化现象比较
14、突出,存在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品种结构单一、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基础产业多是传统产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技术相对成熟,企业众多且竞争激烈。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环境约束增强,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基础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亟需调整结构、提质增效。例如,河北省唐山市钢铁企业约有60余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研发创新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缺乏;近年来各地化工材料聚烯烽项目快速投产,但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并不多,比拼的是建设速度和成本优势而不是高附加值。(二)关键战略产业集群及其科技支撑体系1 .发展现状以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
15、物、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发展较快的领域,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科技创新资源快速集聚。部分集群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紧密,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已经显现。在关键战略产业集群内,以国家级创新中心、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创新平台正在加速建设,成为企业连接大学、科研院所的纽带与桥梁。以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2019年集群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23%,产品涵盖12个大类、100多个小类、400多个型号规格;拥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
16、司、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及星沙机床有限公司、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启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等零部件配套企业,主机和零部件企业达416家,已形成良好的上下游协同创新关系,产业链基本自主安全可控;突出“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立了协同创新模式,攻克了多路阀、油缸、泵等核心零部件技术。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作为相关集群的协调管理机构,功能趋于完善。2 .面临问题关键战略产业集群内虽已形成产业链,但产业链关键环节存在严重的短板,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简称四基)的自主可控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集群发展和壮大。例如,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安防产业集群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