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25356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摘要)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与宇宙世界的一门学问,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创造与创新能力。因而,在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许多一线教师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努力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看到科学现象,发现科学知识,建立具象化的思维图式认知。实验教学的过程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学生在科学问题的猜想、验证、理解与应用中不断提升能力,发展科学核心素养。【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1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17(2024)06050-052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具备科学创新意识,针对科学课堂的不同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2、,从实验活动的器材准备与活动步骤安排到验注意事项的思考,都能进行充分的预设,引领学生对实验活动的过程进行梳理,形成有序而清晰的思维路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经历探窕实验过程的思考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科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建构模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呢?一、巧设问题,开启探究程序每次科学实验都要有一定的步骤与流程,学生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探究课型的设计时遵循实验原则,设计科学合理的环节,顺利开启实验探究程序。提出实验探究问题是一节科学实验课的首要任务,教师要能依据科学教学内容与基本目标,从实验现象

3、的发生、实验操作内容、实验的任务等角度,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问题的猜想,逐步激起实验探究的欲望,对实验现象的发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期待。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巧设问题,推出实验活动方案,可以推动学生从问题探讨走向具体实验操作。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梳理声音产生的科学原理;接着,拿出课前所准备好的未削过的铅笔,问:“利用这支铅笔,可以进行声音传播吗?”由此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兴趣,于是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参与用铅笔来传播声音的科学实验;然后,教师让学生先将耳朵贴在铅笔的一端,在铅笔的另一端用手指甲进行敲击,用心聆听,注意敲击铅笔所发出的声音节奏,进行感受与模仿。于

4、是,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将手指敲击铅笔的声音节奏模仿了出来,用言语声响进行展示。教师继续提问:“铅笔是固体,能够有效地传播声音。如果是液体呢?是否依然能够传播声音?”此时,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思考:如何来进行实验呢?教师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实验来探索呢?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想到用正在发声的物体来进行实验,教师问:“在水中我们方便用敲击来发声吗?”通过对话,逐步引出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放置到水中,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由此获得实验结果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而愉快地投入实验活动,认真进行科学观察与思考,主动展开科学表达,实现了多感官体验学习。这正如陶行

5、知先生所倡导的,教育要充分解放儿童的大脑、双手与口。二、科学猜想,唤醒探究思维科学猜想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进行积极猜想,唤醒科学探究思维。每次实验内容确定后,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目标的讲解,为学生的实验猜想做好引领。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结果会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科学猜想的范围。因而,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推动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科学猜想,形成实验活动的有效思维路径,不断形成科学实验认知。进行科学猜想,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兴趣,而且能让科学实验活动更富有趣味,助力学生从感性的实验中获得理性的科学思考

6、,同时也能让小学生逐步丰富科学实验的经验。例如,在教学测量肺活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以推动科学猜想活动的开展,唤醒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课本,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初步获得对“肺活量”这一概念的理解。然后,教师为学生呈现生活场景:吹喷呐短视频,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初步了解到每一个人的肺活量是不同的,不断激起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猜想谁的肺活量大,并说出自己的依据。然后,给予学生进行猜想与思考的时间,想出“用比吹哨子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谁的肺活量大”的活动。于是,学生纷纷报名,投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实验。接着,教师出示测量肺活量的器材:一根塑料管与肺活量

7、测量袋,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方法。继而,让学生自主完成测量肺活量的实验,写下自己的肺活量数据,反复测量,进行验证。这样的科学课堂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猜想中进行反复实验,不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猜想的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引发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实验的目的就是将猜想进行揭秘,学生对于实验充满渴望,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因而,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验的目标,针对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为学生带来进行探究实验的动力,推动学生的科学思维不断发展。三、优化方案,提升探究实效要让科学实验获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内容进

8、行整合,对实验猜想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对实验操作的流程进行优化,灵活选择实验的方法,促进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器材与实验室支持,需要实验室专业人员的辅助,甚至还有可能需要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的用法,以及辅助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丰富实验,只有这样,才能让科学实验富有探究的实效性。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法选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方案的制定,帮助学生对实验活动形成初步认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玩具小汽车作为实验器材,将其放到实验桌上,对学生说:“这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的玩具小汽车呢?如何使它运动起

9、来呢?”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手拉,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手推。在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后,为了优化实验操作方案,教师可以预设关键问题:小汽车运动起来后,如何让它静止下来?小汽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尝试自主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摸索中初步找到解决小汽车运动起来与静止下来的方法,并能初步感受到小汽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摩擦力大小等有关。学生经过自主探寻,找到了实验的一些方法,并进行合作交流,借助教师点拨,为接下来的实验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学生讨论了实验步骤与方法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跟踪观察与指导,促进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成长。与此同时,指导学生

10、抓住实验的现象进行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实现实验的既定目标。由此可见,在实验活动的预设与开展中,教师都要做好优化实验与调整方法的准备,随机应变,根据具体学情开展多样的、动态的实验,以激活学生的科学实验思维,促进学生在实验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从而让实验方案得以合理优化,助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取得应有的成效。四、聚焦实验结果,实现知识内化科学实验过程是学生由猜想走向实验验证、再到知识理解与内化的过程。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依据实验数据来进行科学推理,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

11、小,他们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能力还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验现象,聚焦实验的本质,进行实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从知识理解逐渐走向知识内化。要让学生获得科学实验的正确结果,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亲历用眼看与动手做的过程,让实验结果的形成具有更强的科学说服力。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演示观察实验,拿一个小皮球在桌面上进行滚动,让其自由停下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后,教师提问:“从皮球的运动到最终停止下来,你认为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那么,影响皮球运动的摩擦力是怎样形成的?”指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然后

12、基于实际实验观察,进行总结:当小球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它的运动速度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说明小球受到了桌面的阻力作用,这个阻力正是来自桌面的摩擦力。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手掌与桌面接触,感受手的运动在桌面所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对摩擦力形成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细心观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手掌贴在桌面上进行移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获得真切的动手实验感知。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动手操作体验,也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经历实验结论的交流与探讨,学生的科学思维又从感性思维中逐渐走出来,朝着理性思维发展,由此他们逐渐

13、实现科学知识的内化。五、拓展应用,实现科学知识迁移科学学习要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科学实验探究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与自然,发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让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深度认识,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应用科学原理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逐渐实现科学知识的迁移,进而用科学原理来制作科学作品或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发挥科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推进小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在教学种子的传播一课时,学生完成了探究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种子传播的多样方法,如风传播的蒲公英、水传播的莲蓬子、动物传播的苍耳等,让学生将科学知识的学习

14、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助推学生将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许许多多种子的传播照片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当然,拓宽学生科学知识的途径不仅要让学生走向自然生活,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了解自然世界千千万万种生物的繁殖方式,从科学课本知识的获取走向更加丰富的知识的积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能力。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而言,科学知识的学习要经历科学实验的亲身体验,进行感官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建构。由此,科学教师要积极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路径,推动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实验探究学习思维方法,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积极观察、认真分析、大胆表达,不断发展科学综合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