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宣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宣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宣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绩治,武以棱威。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秀,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羯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
2、何前思而后乱?故晋明他四,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愁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竟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节选自晋书宣帝纪)材料二:今人将曹操、司马懿并称。及观司马懿临终之语,而懿之与操则有别矣。操之事,皆懿之子为之,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贤
3、者;懿之谋曹爽,是特杀宗室之不贤者。至于弑主后,害皇嗣,僭皇号,受九锡,但见之于操,而未见之于懿。故君子于懿有恕辞焉。(节选自清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非可以智A竞B不可C以力D争E虽则庆流F后昆G而身H终于北面矣I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指兴、兴起,文中指兴兵。“举天下之豪杰”的“举”表示全部,二者语义不同。B.委,指推举,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的“委”词义不同。C.掩面,指遮住面孔,羞惭貌。文中晋明帝对先祖得
4、天下的方式感到惭愧,所以掩面。D.被,原意是覆体的被子,文中指覆盖。与“被甲执锐”中的“被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懿在内务和外事上颇有谋断,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战果,但是在和诸葛亮作战时却坚守不战,心生胆怯,算不得良将。B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都格外器重司马懿,授以重权厚望,并且临死托付重任,可是后来司马懿却辜负了皇帝的嘱托。C.材料一认为贪求短期利益反而会损害长远利益,顺从天命容易成事,违背时运则难以成功,以此批评司马懿见利忘义,违背天命。D.材料二提到曹操的事情都是由司马懿儿子操作的,而且司马懿终生都没有做弑杀皇后、迫害皇嗣等不轨行为,不应将二人并
5、称。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4分)译文:(2)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4分)译文:14 .试从文献性质的角度分析两则材料中作者对司马懿的态度不同的原因。(3分)【答案解析】10 .BEGo11 .Bo解析:加点“委”的意思是委任。12 .Do解析:原文为“操之事,皆懿之子为之,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意思是曹操做过的种种不臣的事情,司马懿的儿子后来也做过,司马懿本人并没有做。不能理解为“曹操的功业都是司马懿的儿子的功劳”。13 .答案示例:(1)当天子在城外的时候,他却在城内兴起了兵事,(先皇的)陵墓的封土
6、还没有干,就急忙开始了诛杀朝臣。(内:在内部。陵土:陵墓。遽:急忙、急速。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1分,共4分)(2)虽然能够在当时隐瞒过错,但是最终还是会在后世被人们嘲笑。(隐过:隐藏过错。嗤:嗤笑、嘲笑。见:表被动,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1分,共4分)14 .答案示例:晋书是官修史书,有借此宣扬忠君思想和维持唐王朝统治的目的,所以批判司马懿的不忠不臣;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是文人的私人笔记,所以持论相对个人化。(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宣皇帝(司马懿)以自己天生卓越的才能,顺应时势的变化进行辅佐(魏国),他文能续理政事,武能威慑敌人。他把自己狡诈的本心伪装成忠臣的样子
7、,以达到在危亡的时期可以延续自己性命的目的。我们看司马懿内在的雄才大略,和外在英明的良谋以及决策能力,可以在百日内消灭公孙渊,十天的时间就可以擒获孟达,自然是用兵如神,再没有比他的计谋更好的了。后来又率领军马到西方,与诸葛亮相对峙。司马懿深沟高垒关闭军门,不敢与对方一争高下;诸葛亮活着时他害怕其实力不敢向前,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又担心消息有假撒腿跑了,作为一名优良将领,司马懿恐怕在这方面是有缺陷的啊。魏文帝的时候,司马懿有辅佐之功位高权重,在许昌如同萧何一样的委任,崇华殿上甚于霍光一样的信任与寄托。他就应当竭尽全力的尽忠至节,可与伊尹、傅说齐名。可是到了魏明帝曹取临终的时候,更是把他当做国家的栋梁
8、。他先后受到两位君主的托付,辅佐三朝皇帝,虽然他曾经受到魏明帝曹取忍住不死的托付,却没有过以死相报的想法。当天子在城外的时候,他却在城内兴起了甲兵,(曹0陵墓的封土还没有干,就急忙开始了相互诛杀,一个忠贞臣子的行为,难道应该是这样的吗?人生尽善的行为是什么?我因此很是迷惑。征战讨伐的谋略,怎么能够东面有智慧而西面则愚蠢呢?辅佐君主的心志,怎么能够前面忠心而后来却又反叛呢?所以晋明帝司马绍遮掩自己的脸面,以这种欺骗伪装的行径而得到的成功为耻辱。所以后来石勒才会肆意的嘲笑晋朝以奸诈欺骗的方法得到天下。古人曾经说过:“积累了三年善行,知道的人却很少;做了一天的坏事,天下却都能够传遍。”不正是这个道理
9、吗!虽然能够在当时隐瞒过去,但是最终还是会在后世被人们嗤笑。就好像偷钟的人捂着耳朵,以为大家都听不见了;专心的去偷盗金子,闹市中的人就看不见了吗!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贪恋于眼前的(利益)就会去失去长远的(荣橇),沉溺在利益的人就会伤害到自己的名声;如果不想损害自己的利益给别人好处,就必定会损害到别人而让自己享福。顺应这种天理则很容易成功,违背这种时运去行动则很难成功。何况是以还未形成的晋国基业,去逼迫尚有余力的魏国国运呢?虽然你的道术能够驱动天下四方,(后来)又施加恩德于天下众生,但是上天还没有开启你的时运,想要坐上天子的宝座还是会有阻碍,这不是可以用智慧竞争而来的,也不是可以用强取豪夺来争抢的,纵然是福泽流传与后代,但是自身却始终只能向北面称臣而已。材料二:今人把曹操和司马懿并称。等到我看了司马懿临终的话语,发现司马懿和曹操有区别。曹操种种(不臣的)行为,都是司马懿的儿子做了的,而司马懿终其一生没敢做曹操所做的那种事情。曹操忌惮先帝(汉献帝),这是要除去宗室中贤能的人;司马懿诛杀曹爽,这只是诛杀宗室中不贤能的人。至于弑杀皇后,迫害皇储,僭越称尊号,接受九锡之礼,只见于曹操,不见于司马懿。所以君子对于司马懿有宽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