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守仁《何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守仁《何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守仁何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自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原服,无可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缗,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诸夏盖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嫌,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
2、也:迂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子因而翳之以桧竹,苛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县,羊土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紧之术穷,而狡匿谪诈,不用不手,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
3、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佚来者。(明代王守仁何陋记,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予尝圃于丛A棘之右B民C谓予之D乐之也E相与伐木F阁之材G就其地H为轩以居予I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轩,指有窗的小屋。可用作书斋字号,如归有光的书房叫项脊轩,王守仁的书房叫何陋轩。B.学士,指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与(王阁序)中“孟学士之词宗”中的“学士”意思不同。C.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能到
4、达。文中指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以致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D.俟,等,等待。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中的“俟”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OA.孔子想到边远的九夷去居住,有人劝他说,那地方太简陋了,而孔子却不以为然。B.作者在龙场居住了十个月,感觉很舒服。并没有觉得像其他人说的那样简陋落后。C地人虽然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并为作者建了书房,作者也高兴地与之相处,D.作者用“未琢之璞,未绳之木”来形容夷人,说明他们可教化,不应被孔子鄙弃。13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译文:(2)世徒
5、以其言辞物采之眇面陋之,吾不谓然也。译文:14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发出“何陋之有?”的慨叹,王守仁在(何轩记里借孔子之言对夷地有同样的感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3分)【答案解析】10.BEGo解析:“圃于丛棘之右”是“于丛棘之右”的装。“民”是下句的主语,所以B处需要停顿;“也”是句末助词,所以E处需要停顿;“伐”的宾语是“木阁之材”,所以G处需要停顿。11.B;解析:孟学士中的“学士”就是指读书人。12.D;解析:“孔子鄙弃夷人”的说法是错误的。13.(1)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认为这里简陋不能居住。(2)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
6、,我不这样认为。解析(1)以,认为,以为;上国,京城;陋,认为陋。(三个点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2)世,世人;吵,低微;然,这样。(三个点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4分)14.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的人物不俗。解析从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很喜欢何陋轩有竹有花的环境、率书相伴的日子以及来到这里的文人学士。(一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认为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
7、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像乌语,居住在山区,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浮厚的古代遗风。大概是古时候,礼法没有完备,就成这个样子了,不能认为是落后呀。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歹毒的人,中原华夏地区不少,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从棘之中,非常不舒适;迁
8、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们,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喜欢我,不轻视我,渐渐录近我。我曾在从掉的右边开因种菜,夷民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裁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器材大略具备,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证实和传播孔子的话。哎,华夏兴盛,那些典幸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没有,因此称之为简陋落后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刮敲诈的办法用尽,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国执,可是还可以用锤子斧头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的原因吧?尽管这样,典幸文化,怎么可以不宜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本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最终难免于鄙陋之名声,这是不讲典幸文化导致的。然而这不妨碍他们的本质。果真有君子来这里居住,大概很容易教化他们吧。而我不是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以等待将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