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2805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荀子伯禽将归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日:“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对日:“其为人宽,好g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周公日:“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宴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土,不与土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日:无越逾不见土。见土问日: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人之道也,女又美之!”“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多黄而见者十人,还货而相见者三十

2、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H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土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土,然故土至;土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鲁国骄人,几矣!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节选自荀子尧问)材料二:哀公问于孔子日:“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室此五者,则治道毕矣。”公日:“何谓土人?”孔子日:“所谓土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

3、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此则土人也。”公日:“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未尝知忧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一充字每日;F孱乏誉: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节选自孔子家语五仪解)【注】伯禽:周公旦之子。出:给予,指赏赐。此下所述,是周公对伯禽说的话。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然A寡人B生于深宫C之内D未尝知E忧F恐G不足以行H五仪之教。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

4、用,文中指靠自己的才智行事,与成语“师心自用”中的“自用”意思相同,感情色彩也相同。B.执贽,指拜谒尊长时携礼物相赠,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质”的意思相同。C.正,意为使端正,与墨子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中“亏”的用法相同。D.审,文中指清楚了解,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周公看来,对人一味宽大会赏赐不加分别,过于谨慎容易孤陋寡闻,所以他对伯禽师傅的赞美不以为然。B.周公认为不必和牛比力气、和马比速度、和读书人比智慧,因为这是一种降低自己身份、地位的意气之争。C.周公告诫伯禽,那

5、些依赖俸禄生活的士人会显得态度高傲,那些身心端正的士人的态度是不会高傲的。D.在孔子的心目中,士人具有心中有原则、说话有依据、行事有正道等特质,是当权者可以信任的治世之才。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译文:(2)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译文:14 .两则材料中,周公和孔子分别是如何阐述观点的?请任选其一简要概括。【答案】10. ADF11. A12.C13 .(1)周公旦对伯禽的师傅说:“你们将要走了,何不说说你的学生的美德呢?”(2)我想评论一下鲁国的人才,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请问怎么选拔人才呢?14 .示

6、例一:周公主动抛出问题,接着否定了伯禽师傅对伯禽的赞美,然后以亲身体验为例阐述国君要虚己待人、礼贤下士的观点。示例二:孔子借哀公问政的问题,直接阐明治世要分清五类人的观点,然后以士人为例,明确选拔人才的标准。【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虽然如此,但我从小生在深宫之内,不知道忧愁,恐怕不足以实行五仪之教。怎么办呢?“虽然”是句中让步状语,可单独成句,故可在A处断开;“寡人生于深宫之内”中,“寡人”是主语,“生于深宫之内”是状语后置句,原句应为“于深宫之内生”,故可于后置状语后断开,即D处;“未尝知忧”是谓宾成分,“忧”是宾语成分,故可于宾语后断开,即F处。故可断于ADF01

7、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意思相同,感情色彩也相同”错,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句意:喜欢靠自己的才智行事。/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B.正确。句意:然而需要我拿着见面礼求见的有十个人。/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OC.正确,都是使动用法。句意:靠他们使我的身心端正。/孩子如果只知道爱惜自己,而不知道体恤父母,甚至不惜伤害双亲,来追求自己的利益。D.正确。句意:清楚了解这五类人。/倚靠着南窗,抒发我的傲然自得的心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平静。故选A。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那些依赖俸禄生活的土人会显得态度高傲,那些身心端正的土人的

8、态度是不会高傲的”错。原句“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的意思是那些依赖俸禄生活的土人可以态度高傲,而那些身心端正的土人的态度却不能高傲。故选C。18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谓”,告诉;“盍”,为什么不;“而“,你的。(2) “论”,评论;“为治”,治理国家;“取”,选拔。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一中,作者以周公询问“伯禽之傅”的问题“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展开话题,然后简单说明了伯禽之傅的回答内容,以此引出“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这三个要点。然后,文章第三段,作者通过周公的对话,逐一批判了“为人宽”“好自用”“以慎”这三个优点的一体两面,

9、从而否定了伯禽师傅对伯禽的赞美。此后,周公自述里,作者用周公自己的亲身体脸“我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向对方阐述了国君要虚己待人、礼贤下士的道理。材料二中,作者以哀公询问孔子“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这一问题直接引出话题,通过孔子的回答引出“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这五个对象,以及“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即要分清这五类人的观点。然后,文章通过“何谓土人?”着重针对土人这一对象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其表现、特点等,进一步明确选拔人才的标准。参考译文:材料一:伯禽将要到鲁国去,周公旦对伯禽的师傅说:“你们将要走了,何不说说你的学生

10、的美德呢?”伯禽的师傅回答说:“他为人宽大,喜欢靠自己的才智行事,而且谨慎。这三个方面,就是他的美德了周公说:“唉呀!你把人家不好的东西当作美德啦!他对人一味宽大,那么赏赐就会不加分别了,你却还赞美他!他喜欢靠自己的才智行事,这是使他浅陋无知的根源啊。君子气力像牛一样大,也不和牛较量气力;跑起来像马一样快,也不和马赛跑;智慧像土人一样高明,也不和土人比聪明。那些较量竞争,只是把自己和别人视为等同的人的气量,你却还赞美他!他的谨慎,这是使他孤陋寡闻的原因。我听说过这句话:不要过分地不会见土人见到士人就要问道:恐怕我不够明察吧?不询问,那么事情就了解得少,了解得少就浅陋了。那浅陋,是卑贱的人待人接

11、物的方法,你却还赞美他!”(周公对伯禽说)“我告诉你,我,是文王的儿子,是武王的弟弟,我在天下不算卑贱了,然而需要我拿着见面礼求见的有十个人,需要还礼会见的有三十个人,以礼相待的有一百多人,愿意向我进言我请他把话说完的有一千多人,在这些人之中我只得到三个贤士,靠他们使我的身心端正,来使天下安定。我得到三个贤士的办法,不是在十个人和三十个人之中挑选,而是在上百人和上千人之中挑选。人人都认为我特别喜欢土人,所以土人都来了;土人来了,然后我才能看清事物;看清了事物,然后才能知道它们的对错在什么地方。要警戒啊!你如果凭借鲁国高傲地对待人,就危险了!那些依赖俸禄生活的土人还可以高傲地对待,而身心端正的土

12、人是不可以高傲地对待的。那些身心端正的土人,舍弃安逸而干劳苦的事,脸色黝黑也不丧失自己所选择的立场,因此天下的治国纲领能流传不息,古代的文献典籍能经久不废啊。”材料二:鲁哀公问孔子道:“我想评论一下鲁国的人才,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请问怎么选拔人才呢?”孔子回答道:“人分五个等级,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清楚了解这五类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备了。”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是土人?”孔子回答说:“所谓土人,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坚守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也一定有遵循的法则;即使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因此他们的知识不一定非常广博,但一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否正确;话不一定说得很多,但一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事不一定做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是不是符合正道。这样的人就是土人。”哀公说:“好啊!不是先生贤明,我就听不到这些言论了。虽然如此,但我从小生在深宫之内,不知道忧愁,恐怕不足以实行五仪之教。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从您的话中可以听出,您已经明白这些道理了,我也就没什么可对您说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