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2022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我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东中部地区连片市场优势,紧扣扩大内贸市场、拓展外贸市场、提振消费市场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积极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促进更大范围、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到2025年,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效率不断提高,流通成本显著降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万亿元,外
2、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2%左右。二、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一)提高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贸易商,提高进口大宗商品大规模集中采购水平。落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积极参与全国性能源、粮食等资源性交易平台建设,争取设立煤炭交易储备中心。依托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规范的数据市场化流通、交换机制。高标准建设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流通领域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鉴定、评估、定价和交易机制。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纺织、粮油等行业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在流通领域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推广企业标
3、准总监制度,推动基础设施、作业规范等标准衔接应用,加强与生产领域规则标准对接。(二)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一网通办”一窗办成”业务流程,推进流通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商事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完善流通领域融合发展业态登记注册管理制度,统一优化消防、环保、卫生等管理规定。发挥流通领域商协会、中介组织作用,完善市场主体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对连锁经营等流通企业,不得要求在本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支持各地围绕流通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行“一件事”改革,探索推广“企业点菜”方式。加强流通领域市场竞争状况评估,依法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
4、法,强化跨区域行政执法协调配合。到2025年,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力争达到95%以上。专栏1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工程加快推进国有资源整合。推动港航、机场等资源整合,推进省通航集团建设。积极推进标准优化提升。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鼓励企业公开更高质量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每年主导修订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设一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三)健全现代商贸流通设施网络。加快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开展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遴选与评选,释放文旅夜间消费潜力。建设煤炭储备基地。推动步行街创建国家级示
5、范步行街。推动地区建设农副产品、中药材、药品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到2025年,认定省级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58家,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或商业综合体40个左右,培育年交易额超IoOO亿元的商贸枢纽型市场35家。(四)推动商贸流通业态转型升级。鼓励电商多渠道多场景跨界发展,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推进实体商业多业态多模式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场景式、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支持在社区发展24小时零售、无人零售。引导电商平台、传统企业发挥流通数据优势,提升产销衔接水平,拓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深度发掘消费潜力。到2025年,网上零售额达到3600亿元。(五)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支
6、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连锁经营等方式走出去,向生产、物流、金融、网络信息等上下游拓展,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鼓励传统中小微商贸企业发掘细分市场,拓展经营领域,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到2025年,培育年销售额过百亿元商贸企业20家,年销售额过50亿的商贸企业50家。(六)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商贸服务畅通行动,拓展城美制造、城美农品、城美旅游、城美味道等发展空间,开展“城美制造畅行全球”国际市场开拓活动。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及一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推进蚌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声谷建设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在中欧班列沿线等地布
7、局海外仓。利用好RCEP协定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推动扩大产品进出口。到2025年,培育省级出口品牌400个,跨境电商交易额达500亿元。专栏2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工程健全现代商贸流通设施网络。建设“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每年认定省级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12家。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或商业综合体810个。培育年交易额超1000亿元的商贸枢纽型市场1家左右。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支持地区建设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商品采购集散中心,鼓励城南地区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商品集散中心。每年培育省级出口品牌80个左右。到2025年,我省企业建设、使用海外仓超过400个,
8、公共海外仓服务省内企业超过1000家。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建立商贸流通重大项目库。利用商贸流通发展资金,每年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00家左右。到2025年,培育国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0家以上,各市至少成立1家市级物流业商协会。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七)构建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支持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提升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功能,布局建设示范物流园区和冷链集配中心。推动产销两端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到2025年,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4个、国家物流枢纽5个左右。(八)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加强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统筹
9、布局、联动发展,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推进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信息平台与江淮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建设南陵全国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推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支持等城市发展高铁运邮。(九)激发流通主体发展活力。支持骨干物流企业通过战略性兼并重组、联盟合作、合资合作等方式拓展服务网络,提高行业竞争力,在供应链服务、智能仓储、多式联运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引导物流企业与煤炭、粮食、矿产、建材等企业紧密合作,提升采购、运输、仓储、通关保税等物流服务功能。培育壮大专业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到2025年,新增5A级物流企业5家左右、4A级物流企业100家左右。(十)提升国
10、际物流竞争力。拓展国际及地区航线,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货运航线。争取每年新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2-3条。推进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地区申建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构建“123快货物流圈”。创建中欧班列集结示范工程,增加定制班列开行量,开展“合新欧+运邮跨境寄递服务。支持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到2025年,班列开行列数突破1000列。(十一)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合理优化库点布局。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及规模,及时修订储备目录。推进“智能城储”信息化建设,强化动态监管。推动建立应急物流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一体化应急物流
11、保障体系。到2025年,布局建设应急物流转运场站30个左右。专栏3现代物流体系优化提升工程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组织认定省级示范物流园区6家左右,推动物流园区智慧化改造。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每年遴选省级冷链物流基地34个,产销冷链集配中心25个左右。组织召开重大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逐年逐季逐月推动落实重点任务,系统推进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到2025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8000亿元。争取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平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五、夯实交通运输支撑能力(十二)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物
12、流功能。统筹利用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资源,联通加密对外联系通道,加快形成“三纵五横五联”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建设以为中心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多层次高等级公路网,支持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鼓励快递企业通过“邮快合作”“快电合作”“快商合作”等模式建设乡村快递公共服务站。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和“快递进村”工程。到2025年,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3个左右,创建国家农村物流服务品牌35个。(十三)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国家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导企业提供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服务。加强煤炭、粮食、建
13、材、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运输通道接卸能力,稳步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推进中长距离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增强集装箱多式联运衔接能力。到2025年,创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30家左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达85%o(十四)推进交通设施智能化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液化天然气和氢燃料动力船舶、动力车。完善充换电、加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推动成品油码头、加油站加装油气回收系统和在线监测设备。到2025年,城市公交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75%。在地布局建设一批智能化转运中心。发展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装备制造业,建设安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
14、专栏4综合交通运输支撑工程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物流功能。推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推进城北地区路网提质扩容加密,强化对外联通通道建设,深化城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交旅融合发展。实施“翅膀上的建设工程。实施“通江达海”工程。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到2025年,铁路网覆盖90%以上县(市),其中高速铁路网覆盖80%以上县(市)。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85公里/万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建成“五纵十横”高速网络、“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内河航道主骨架,建成“一枢七支多点”机场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建设等智慧绿色港口,开展智慧港口试点示范。打造引江智慧航道。推进建设等智慧机场。协
15、同推进智慧公路示范项目。以智慧高速公路为试点,推进智能应用。研究推科创走廊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一试验工程建设。六、强化流通领域金融支撑能力(十五)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流通领域保险、融资担保等配套机制,合理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引导保险机构完善流通领域货物运输等保险服务。建立流通领域融资项目库。推广药都农商行经验,建好用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信易贷”平台。发挥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商贸、交通物流、农村流通等金融支持力度。到2025年,建成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省、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十六)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和结算服务,有
16、序发展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推动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资源权属“应确尽确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债融资,签发供应链票据。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丰富营业中断险、仓单财产险等保险服务供给。到2025年,力争培育全国性供应链金融企业(平台)12个。七、增强流通领域信用支撑能力(十七)加快建设重票产品追溯系统。鼓励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依法依规建立重要产品追溯系统。在茶叶、中药饮片等领域探索开展追溯体系试点。开展食品、中药材追溯标准化工作,健全重要产品追溯数据信息。支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加大可追溯产品推广力度,扩大可追溯产品消费规模。(十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开展全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标准试点。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加速办理”等便利服务措施。推进城市信用合作。推动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