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的防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锈病的防控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玉米锈病的防控技术锈病是玉米生产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生范围广。近年来,随着密植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密度不断增大,玉米锈病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轻微发病危害较小,发病重地块常造成玉米叶片提前枯死,粒重下降,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30%,更重时,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一、症状玉米锈病发生于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被害叶片出现微小褪绿斑点,随后斑点逐渐呈疱疹状隆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颜色依次从乳白色一淡黄色一黄褐色过渡,最终成为红褐色的夏泡子堆,表
2、皮破裂散发出锈粉状夏抱子,并可进行重复侵染。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疱斑,即病原冬匏子堆,病斑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隆起,无规则散生或聚生。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抱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更重时,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二、发病规律玉米锈病的病原菌为高粱柄锈菌(Pucciniasorghi),属于担子菌亚门冬抱菌纲锈菌目。夏抱子球形,近球形或椭圆形,淡黄褐色,大小233m230m,表面具微刺,膜厚1.52u%有4个发芽孔。冬抱子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栗褐色,顶端圆,少数扁平,表面光滑,具1个隔膜,隔膜处稍缢缩,大小2846umX1425um。柄淡黄色至淡褐色,
3、长达50umo菌源来自病残体或来自南方的夏抱子及转主寄主一酢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泡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玉米锈病的侵染期,玉米锈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病,蔓延扩展,8月底进入发病盛期。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当气温在203(TC,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三、发病条件(一)气候条件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高或连阴雨的条件下有利于抱子的存活、萌发、传播、侵染,很容易引发玉米锈病病害。(二)充足的菌源玉米锈病发生都是由大量外来病菌引起的。但是由于近几年来,随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4、导致大量秸秆和病残体滞留田中,病原菌不断积累扩大并以冬抱子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的来源,也为锈病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三)土壤和种植1、由于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都是耐密型品种,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加之土壤黏重板结,排水不畅,田间湿度过大,造成田间高湿小气候,这些都会诱导和加速病害的发生。2、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品种的叶色、叶毛的多少与病害轻重有关。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四)施肥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肥料不足或偏施、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五)农民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淡薄多数农民存在重虫轻病的防治认识,加上玉米植株高大,喷药难度大,导致防治工作进展慢,
5、防治效果差。四、防治方法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性病害,防治上应从玉米锈病的抗病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引进抗玉米锈病的种植资源,筛选抗原,并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培育抗病性和丰产性俱佳的玉米新品种,形成以选育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体系,减轻玉米锈病给生产造成的损失。(一)选育抗病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和自交系在感病及抗病性上差异较大。应选择种植在当地生产中表现抗病或中等抗病的品种。种植优良抗病的杂交种,选用抗玉米锈病的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一)科学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腐熟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三)栽培措施玉米锈病一般在抽雄时开始发
6、病,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使玉米主要发病期避开病菌感染期,中耕松土,适量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必要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也可使植株健壮,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四)加强田间管理应加强玉米田间的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摘除下部病叶或拔除已病植株集中深埋或销毁,可以减少玉米锈病的侵染。(五)药剂防治用药防治玉米锈病,应早防早治,在零星发病时及时防治。主要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统防统治、强化早期、做好中后期防治。推广玉米包衣技术,用粉锈宁、立克锈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1、在抱子高峰期用药对泡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用97%敌锈纳原药25035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抱子。2、在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采用25%三嗖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Tl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40%福星乳剂9000倍液、50%胶体硫2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