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51146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卫生防病宣传材料建筑工地常见的传染病:一是肠道传染病,如甲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二是昆虫媒介和动物源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四是性传播疾病,如淋病、爱滋病。一、肠道传染病1、霍乱:属甲类传染病,发病高峰为7-9月,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主要症状: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严重者可有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2、病毒性肝炎:属乙类传染病,主要为甲型肝炎,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主要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3、菌痢:属乙类传染病,好发于

2、夏秋季,主要发病原因为吃不洁食物引起的。4、伤寒、副伤寒:属乙类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主要为吃不洁食物,不洁饮水及海、水产品引起。主要症状:持续高热,畏寒,精神萎靡,头疼,食欲不振,腹胀,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胀肿,白细胞减少。5、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保护水源,改善饮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供应开水,不喝生水。搞好饮食卫生,加强食堂卫生管理,炊事人员要经过体检,持证上岗,不吃不洁食物。因地制宜,加强粪便管理,粪便不准直接下河。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垃圾,减少苍蝇 生地。二、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发病季节为2-6月份和10-12月份。主要症状:骤起发热,全身高度

3、衰竭、乏力、有头疼、眼眶疼、腰疼和面、颈、上胸部潮红或伴有少尿,低血压。预防措施:1、灭鼠;防鼠。2、灭螨。3、加强个人防护。4、集体野外作业时,搭建工棚宜搭“介”字形工棚,避免睡地铺,清扫储粮仓库时宜戴多层口罩。三、中暑建筑工地多数为露天作业,在盛夏季节,因环境温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受太阳光强烈照射和被加热地面及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影响,造成人体内体温调节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中暑。主要症状:表现为口渴、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头疼、恶心呕吐、高热、甚至四肢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防措施:1、组织措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专人负责,力求抓早,抓紧、抓具体

4、。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因地制宜设置工人休息室和休息凉棚,并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及饮料,休息室内温度以保持在30以下为宜。延长中午休息,增加工间休息,同时做好集体宿舍及家属宿舍的组织管理工作,最好能调整夜班工人宿舍,避免互相干扰而影响睡眠。2、保健措施:(1)供给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人每日供水3-5升,盐20克左右(包括一日三餐摄入的盐分),也可采用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作为高温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饮料的温度以8-12为佳。(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耐热、透气性能好,宽大又不妨碍操作,如以白色帆布工作服为好

5、。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患、心率增快、糖尿病、甲亢腺技能亢进、严重大面积皮肤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四、油漆工人谨防苯中毒施工现场房屋门、窗油漆中使用一定的含苯溶剂,在油漆作业中苯以蒸发形式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情况下,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蒸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苯中毒。常见的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表现为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其次主要的危害是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血象异常以白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同时血小板降低,皮下及粘膜有出血倾向

6、。在局部作用方面,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得干燥,脱屑以至皲裂。有的发生过敏性湿疹。苯中毒致白血病。制定工人就业前及工作后定期体检制度。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肝肾器质性疾病、严重皮肤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不宜从事苯作业。其次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工人作业时应戴防毒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注意维修和定期更新,以防失效。不用双手直接接触苯溶剂,以防皮肤吸入,作业后洗净双手用餐。五、感染性腹泻(一)传染源受感染得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和病源携带者、患者和带菌动物)是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源。以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腹泻病,有细菌性痢疾、霍乱、大肠杆菌性腹泻及轮状病毒性腹泻等。动物(包括家禽、家畜及

7、野生动物等)为主要传染源的腹泻病,有弯曲菌肠炎、沙门氏菌病、耶氏菌肠炎以及某些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人们由于接触患病或带菌动物,或通过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如牛奶、乳制品、家畜、水产和海产品等)而受感染。(二)传播途径感染性腹泻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而传播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苍蝇等,还有的可经接触动物传播。(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病源易感。一般来说,患腹泻病后可获得免疫,但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稳固,如菌痢,甚至一年可发病数次。(四)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腹泻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流行更为严重。2、季节分布:腹泻病全年都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高

8、峰,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秋冬季发病为多;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所致的流行性腹泻,则多发生在早春和晚冬。细菌性腹泻的季节高峰多在夏秋季节。3、年龄分布:腹泻病以幼小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4、流行形式:腹泻病可呈现为散发、暴发、流行或大流行。经水或经食物传播的腹泻病以暴发为主要形式。一般在非流行季节和地区多呈散发,如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所致腹泻在发达国家感染率很低。有些腹泻以散发为主,如耶氏菌肠炎、轮状病毒胃肠炎和气单菌腹泻。腹泻病中只有霍乱发生大流行。(五)流行因素我国腹泻病发病率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尚缺乏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较差等。国内部分地

9、区腹泻病监测表明,其发病原因主要饮用水和食用未经加热的用餐饭菜;饮用水被粪便污染、食品卫生是影响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家庭卫生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母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儿童个人卫生、人工或混合喂养等。(六)感染性腹泻的防制对策和措施目前应切实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三管一灾”加强卫生宣传和WHO推荐的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等措施对腹泻病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1、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2、认真开展以“三管一灾”(管水、管食品、管粪便和灭蚊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防治水源和食品污染3、建立监测点,有计划地开展腹泻病监测4、开设腹泻病专科门诊,早期发现病人和诊治

10、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5、鼓励母乳喂养6、推广口服补液疗法7、药物疗法8、培训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9、加强疫点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六、病毒性肝炎根据病源学可将病毒性肝炎分为五型,即甲型(HA)乙型(HB)丙型(HC)丁型(HD)和戊型(HE)。(一)甲型肝炎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3、易感性和免疫力:未接种过甲型疫苗和未感染过甲肝病毒者均易感。4、临床表现:黄疸性肝炎有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腑疼、肝区疼、腹泻、尿呈浓茶色、巩膜及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无黄疸性肝炎占急性肝炎病例90以

11、上。症状较轻,整个过程不出现黄疸,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和腹胀等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恶心、腹泻等症状,体症以肝脏肿大为主。5、预后:大多数患者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不转变为慢性。淤胆型患者病程较长,重症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6、预防:管理传染源 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卫生,保护水源,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加强个人卫生及粪便管理。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甲肝疫苗。(二)乙型病毒性肝炎1、传染源:急慢性患者,隐性感染者与带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与带毒者为最重要。2、传播途径:乙肝病毒(HBV)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派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3、易感性和免

12、疫力:普遍易感。随着年龄增长,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的比例随之增加。4、流行特征: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发区,在许多地区感染率超过50,表现为散发性发病,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常有多个病例集中于一个家庭的现象。发病年龄集中于儿童和青少年,HbsAg携带者男多女少。5、临床表现:潜伏期6090天最长见,极限45160天。临床表现是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其中以慢性肝炎和重症型肝炎为突出。6、预防:隔离患者治疗,表现抗原阳性者不得献血,不得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工作。医疗用具及食具都要用高压消毒或煮沸10分钟以上。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接种乙肝疫苗。消化道传染病传播方式图解:病

13、人 手人畜病原携带 粪便 蝇 食物(食具) 口病畜 水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制度,尤其健全食堂卫生制度又是预防病从口入的前提。1)、建立四不制度: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各种食品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炊事员不用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炊事员不买腐烂变质的食品。2)、建立四隔离制度:生的食品与熟的食品分开保管;成品与半成品食品分开保管;食品与杂物药物分开保管;食品与天然冰等 不洁物品分开保管。3)、建立四过关卫生制度:用过的各种食具要一涮、二洗、三冲、四消毒(蒸煮)制度。4)、炊事人员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换洗工作服和衣服;勤理发、洗澡;勤

14、检查食具与食品保藏是否符合卫生防病要求。七、流行性出血热(一)流行病学1、流行情况:遍及全世界,主要为欧亚大陆,以我国发病率最高。2、类型和特点:国内根据疫区分布,宿主动物、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将疫区分为3型。野鼠型(或农村型、姬鼠型、经典型)主要分布于林区,垦区和农作物区。流行季节,人们进入上述环境,可感染发病。流行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可出现点状暴发。发病季节主要为秋末冬初,56月间可有一次发病小高峰。临床病例较重,较为典型,病死率310。家鼠型(城市型,轻型,褐家鼠型)疫区主要分布于城镇,流行形式以暴发为主,流行季节主要为36月。临床病例较轻,病程短,病死率0.53.5。混合型:同一地区两

15、型出血热并存。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和宿主,具备上述两者特点。3、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是农村野鼠型出血热,大林姬鼠是林区野鼠型出血热,褐家鼠是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4、传播途径:虫媒传播 主要为革螨,病毒可经卵传染。接触传播 接触鼠类排泄物、分泌物,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饮食传播 因进食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发生传染。空气传播 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5、易感性和免疫力:本病隐性感染率低,仅为3.84.0,故存在普遍易感性,发病以青、壮年为高,可能与接触机会较多有关,病后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少有二次发病者。(二)临床表现典型病例有五期表现1、发热期:起病时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之间。中毒症状表现为体力衰弱,全身疼痛、头痛和腰痛,少数患者有眼痛,头痛,腰痛一般称为三痛。2、低血压休克期:部分病人于发热期后,一般发生于46日病程。病人可出现手足冷,脉搏细,冷汗、烦躁、口唇和指趾苍白紫绀,呼吸紧迫和小便减少等症状。3、少尿期:少尿期可随低血压休克期接踵而来,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为少尿,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