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某市教育局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2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某市教育局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2篇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某市教育局在全告“大思政课” 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2篇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 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聚焦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发挥优势,守正创新,充 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灵活采取“线上+线下” “课内+课外”“校 内+校外”等方法,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 资”,不断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汇报如下:一、善用社会资源,离质量构莫思政界“大课堂”一是推进思政课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2、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注重发挥高校各 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高校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概论课”、上好“思政课导论课”、建好校史思政课” O持续 推进“一市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全面开设“学习筑梦”选修课; 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黄大年和郑德荣先进事透专题教学,全 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别以“抗疫”“四史冬奥等主题 举办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分别以“四史冬奥”等主题举办思 政课”开学第一课”,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 课+课程思政铸现育人课程体系。从2020年开始,以课程教材一体 化贯通、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教育教学一体 化研
3、究、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五个一体化”创新实践,推进大中小 学思政深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深 入实施“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教学改革,实现教与学的方式 翻转、师与生的角色转换,连续举办七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及时 总结实践教学成果,编印优秀教学案例,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 学的有效补充。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建立37个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场馆、工厂车间、社 区街道、田间地头,真正打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后一公里”,引导 大学生在案例式、体验式、专题式的“大思政课”教学中从容求索, 深入体会。组织高校“学习筑梦班”全覆盖开展参考消息
4、数字报 进*高校活动,及时把国家政治盛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福要事 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以大格局视角回应学生关切。三 是打造思政课精彩课堂。坚持每年举办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 全市高校全部参加、各门思政课程全面参赛、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 充分发挥“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开发“纪念馆里的思 政课”;在*教育电视台和市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号“*小思”开设“奋 斗有我大思政课堂,加强内容、形式、载体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 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入选2023年全市广播电视重大主题作品项目库。 与新华社*分社合作共建“大思政课”,以新华社丰富的媒体资源和 强大的传播渠道为支撑,组织高
5、校思政课教师、新华社记者、社会各 领域先进人物代表合作录制“新闻现场”思政课,以“老师讲、代表 谈、记者说”的新颖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首期全市师生在线 收看超20万人次,推动形成共建“社会大课堂”的工作格局。二、善用数字资源,商水平搭建思政课“大平台”一是构建网络育人结模式。依托*理工大学,成立正处级 建制的*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立决策、执行、反馈、激 励“四步闭环”工作机制,发挥规划推进、共建共享、研究实践等方 面作用,整合市内高校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打 造“纵向五级贯通直达学生、横向一站集成辐射全市”的市校双中心 协同联动的网络思政”*模式,形成了 具特色
6、、共速共享、 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网络育人新格局。二是智造网络思政“*”成 平台。构建以微信公众号“*小思”为主窗口的“一站式” *高校网络 思政工作平台,凝练“*思”“*聚”“*刻”三大品牌,推出“ 麻思 广议青年说“心攻略” “辅导员来信”“奋斗有我就在 *” “阅读中华悦动青春”等专题图文、资讯、视频内容3000余窗, 打造了*师生专属的红色“超话”。与社会媒体资源进行全方位、多 层次、立体化的对接共建,与学习强国*平台共建“*高校网络育人 基地,与*教育电视台共建“学习二十大思政微课堂”,联合人民 网*频道定期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 “弘扬*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 神”等“大中小学同上一
7、堂思政大课”活动。三是创建网络精品 合社区。加快“青梨派”自主学习平台试点建设,组织12所试点高 校结合思政课程实际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堵点等内容,创 作并发布了一批优质的思政课短视频。开设青春战“疫”线上思政课 堂,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围绕“科学与理性” “感恩与奉献”“自由 与规则”“责任与担当”“尊重与包容” “逆行与成长”6个专题录 制战“瘦”思政微课,累计授课1500余次。组织开展网络思政精品 活动30余项,每年征集优秀网络文化作品4000余件,评选网络思政 专项课题100余项。承办全国、全市网络思政交流培训和工作会议11 次,覆盖市内外103所高校师生2000余人。三、善用人
8、才费源,高标准建设思政界“大师资”一是提升专职教师素养。认真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要 求,通过巡视巡察、约谈谈话以及加大招聘力度、鼓励转岗使用等办 法,补足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定*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 备课制度,遨请校领导、辅导员、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备课、开展“手 拉手”备深、组织大中小学一体化备课等多向集体备课。坚持每年举 办两期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利用*大学、*师范大学、*大学 3个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爰地,常年组 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加大优秀教师培养选树力度,每年评选 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16个, 提升了全市高校
9、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二是健全兼职教师制度。选聘 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 行业先进模范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常态化开展“走 进师生、说理话情”活动,邀请领导干部、名师大家和先进模范进高 校讲思政课,向高校师生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与高校师生说道理、话真情、解疑惑。充 分依托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平台,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 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定期走进学生开展深入交 流,充分发挥他们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背景开阔、实践经验丰富等优 势,以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角度引领青年学生。三是搭建队伍
10、发展 平台。推行专职思政课教师担任“思政班主任”工作机制,常态化支 持思政课骨干教师到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境 点调研,相关经历纳入评奖评优、干部选聘体系。在职称评聘中严格 落实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要求,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 单独评审。将教师在中央报刊和市内主要党报党刊发表的文章纳入职 称评定范围,将思政课教师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术成果统计之中。 在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市教育局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设立思政课教 师研究专项,每年立项150多项。出台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 管理办法,为思政课教师设立人均每年1万元的岗位津贴,纳入绩效 工资管理,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积极性
11、、创造性。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学院在全省“大思政课” 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学院依托区域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全国首家 以*红色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红色文化育人基地红馆,从思政 元素挖掘、育人模式创新、赋能新时代三个方面,将红色文化蕊含的 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 报如下:一、以红育人,挖掘红色费源中宝贵的思政元素*学院以创建“红色育人”品牌为中心,以红色文化基地为依托, 从*红色资源中挖掘思政元素,讲好城院故事、*故事、中国故事。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场值。红馆始建于2019年,总面积1200 平方米,以中国共产
12、党领导下的*人民从苦难到辉煌的革命历程为主 线,弘扬“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红色文 化。截至目前,红馆已获得省国资委授予的“*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等14个基地称号。二是打造红色文化盲人队伍。红馆是*博物馆校园展厅,与*党 史研究院合作共建,聘请国内知名党史专家担任顾问,成立*红色文 化教育研究中心,配备红色文化专业教师和研学实践专员22名,遨 请知名主持人、五老”人员8名担任兼职讲解员,为工作开展提供 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内容。学院将*红色文化列入思政必 修课,设计开发了 “学科性+专业性”相融合的课程标准,创新了以 学生为主体,以红色任务、红色
13、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让红色力量 赋能专业学习,助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近5年学生获国家级、省 级奖项150余项,获奖900余人次。二、沉浸体睑,打造红色文化盲人模式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 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院致力于推动思想政治 理论课育人模式创新,建立红色育人长效机制。一是创新形式,让红色育人“活”起来.针对大中小三大类学生 群体,开发红色研学课程26 ,设计参与式体验活动36项,构建 “沉浸式情景模拟+参与式体验活动”的红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自 主探究、红歌演唱、话剧演出、故事讲演、作品制作、竞赛闯关等生 动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
14、。二是搭建平台,让红色育人“热”起来。延伸课堂链条,学院成 立党委讲师团、青年宣讲团,成立学习社、红馆讲解员和红色诗歌朗 诵社团三个学生社团,近三年,组织开展专题宣讲56场,组织“学 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等全校性主题教育18次,师生参与2 万人次,“城院大讲堂”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活动品牌。三是联动相合,让红色Ir人“动”起来.师生走出校园,寻访抗战老兵、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 基地研学,将红歌、宣讲送进社区、学校、养老院,开展为环卫工人 献爱心、为社区业主检修家电、为*马拉松志愿服务等活动300多次, ”活动的思政课”赋能城市经济发展。三、辐射引领,红色资源M
15、能新时代“大题政课”用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善用红色资源,将思政课 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一是屡创佳绩,擦亮“红包品牌”。优良的红色基因孕育了优秀 的红色工匠,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省职 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30多个荣誉称号,连续两届 荣获“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作为全国唯一学校代 表在水利部总结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原务培训,点燃“红色引拳”.学院与*和*地区的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建立共建长效机制,与*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 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承办红色文化专题培训2000多人次,接待党 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教育活动4000多人次,开展大中小学生 红色文化研学5万人次。三是示范引领,激活“红色动力”。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50余 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席技 师等荣誉100余项,培育全国技术能手14人、*省技术能手55人。 *学院红色育人模式得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 育新闻网广泛关注,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