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特色种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发展特色种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发展特色种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各镇、街道、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市直委员活动组,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工商联:市政协将“发展特色种养,助力乡村振兴”列为2023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市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由市政协副主席孙超牵头于4月中下旬组织农林科技组委员,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机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展现状XX居洞庭之南,因XX归宿之地而得名,广纳“xxxx”四水,境内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芭麻之乡”“芦苇之乡”等美誉,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百强渔业市。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
2、.XXX万公顷,水面X.X万公顷,湖洲X万公顷,丘岗x.x万公顷,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乡特征。(一)稻芦蔬果初具规模。全市种植面积XXX万亩,稻芦蔬果总产值XX.XX亿元(含芦笋)。“XX大米”XX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产XX万吨,带动农民增收X亿元。“XX芦笋”属于“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已有X家企业通过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XX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XX芦笋”品牌价值为X.XX亿元。XX年,获评第XX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产品金奖。(二)畜禽水产初见成效。XX年全市畜牧业生产总值XX.X亿元,成功恢复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渔业综合产值达XX亿元,
3、居全省前列。出台XX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若干措施,每年从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拿出XXX万元用于奖励扶持。着力样板建设,重点打造了特色渔业基地,以“XX大头鱼”等特色水产种苗繁育为主,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创建持续推进。截止目前,已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骨干基地XX个,成功申报省级良种场X个。(三)种养结合形式多样。近年来,XX市坚持走“生态、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为主线,着力推动精品粮油、绿色蔬果、生态水产、健康畜禽等特色农业“种养+”一体化发展。据统计,各类特色综合种养可减少化肥用量XX.X%、农药用量XX.X%,节约用水XX%以上,节省人力XX%。
4、1.猪-沼-肥-林。XX通过大力推广“猪-沼-肥-林”农牧渔综合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减少了化肥使用量,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如天邦养猪专业合作社是湖南省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单位。自成立以来,坚持走“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的发展路线,致力打造以生态养殖、禽畜粪便有机化处理、立体种植及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取得了显著成效。XX畜禽类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共完成建设任务300个,其中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有机肥厂)被XX树为行业标杆。2 .蛙-稻-菜。XX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王正飞研究倡导的“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在XX闯出了新路子:稻田养青蛙,蛙吃稻虫,蛙粪
5、肥稻,水稻收割后栽种一季有机蔬菜一一每亩可收入7万多元,收益是“稻-稻-油”种植模式的20倍左右。公司为推广这一模式,带领更多群众致富,通过努力获得了中国第一块青蛙人工养殖与销售牌照。3 .菇-稻-菇。“芦苇”生“芦菇”,“包袱”变“财富”。在共华镇双阜村,“菇-稻-菇”轮作模式得到全面推广。该村“长进现代农业产业园T20个大棚年需芦苇原料6000吨,年产值约600万元,亩产值达4万元。截止XX年底,XX市芦菇生产和销售企业8家,芦菇种植合作社7家,芦菇产量达2000多万吨,实现综合产值约6亿元,为芦苇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4 .稻-龟-虾-鳖。近年来,XX利用
6、水域优势打造“稻-龟-邦-鳌”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空间。如共华镇XX老兵曾振兴组织成立的政军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退伍军人+农户+渔民),覆盖6个乡镇188名专业龟甲养殖户,面积约1.5万亩,总投资7亿元以上,年产值约5亿多元。合作社注册了“南洞庭中华鳌”的品牌,现有20个专业种场育苗基地,年产小苗千万只以上。他说:“我们建稻鳖“精养+混养”生态养殖基地,市场前景广、亩产获利丰厚(亩均至少1-2万纯利)。加之XX水域广、资源丰、能人多,大可超越汉寿甲鱼之乡,争做全国甲鱼第一市!”5 .鱼-鳌-渔-旅。琼湖渔场积极探索创建“大水面鳗鱼+中华鳖”多营养层级增养殖技术模式,并利用浩江
7、湖得天独厚的水质资源全力打造湘北地区最大的“吊水鱼”基地。并与刘少军院士就渔业资源发展与保护、新品种繁育与推广、鱼产品品牌品质提升等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拟在一号岛建成一个集渔业生产、实验科研、休闲垂钓、体验渔旅于一体的渔港码头和体验馆。同时采用活鱼真空增氧包装运输销售,通过参展、举办会节成功推广了“xx大头鱼”品牌,真正实现了“鱼水和谐、共同发展”。二、存在的问题目前,特色种养异军突起,日益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但调查发现,XX在发展特色种养,助力乡村振兴上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政策不系统。缺乏提前统筹规划,种只管种,养只管养,各个部门政策宣导不到位、不及时、不连贯、不通畅,部门间缺乏配
8、合协调,这边鼓励种养,那边因政策红线要“一刀切”,导致群众屡屡受损。另不少特色种养项目因政策不系统,错过最佳推广时间,导致推广成果难以形成规模。如:我市在2016-XX年开展的XX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共有2002户畜禽养殖场退养。XX年以来我市在禁养区外鼓励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但受退养政策、非洲猪瘟、价格不稳、成本拉升等影响,“缺猪”现象仍未缓解,保住调出生猪大县牌子有压力。(二)指导不到位。权威技术指导少,特别是适时、适事现场指导缺乏有效保障,许多特色种养户大多靠口口相传、互帮互带和饲料、肥料经销商传授技术,难免出现技术失误。且针对特色种养的大型技术培训举办次数有限、发放技术资料覆盖面不
9、广,也导致种养技术标准不一。如:怎样解决邺苗、甲苗、蛙苗等不足、不优的问题;如何普及特色种养技术规程,有效抵御病虫疫病和自然灾害,降低种养风险,提高种养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技术,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扶持不精准。个别部门在扶持上盲目跟风克隆,很少结合市场规律、群众需求、产业实际去制定措施、安排项目、拨付资金,导致扶持对象识别不精准、扶持资金使用不精准、扶持结果考核不精准,没有充分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部分种养主体因扶持政策难以精准落地,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如XX年出台的XX市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二十条”,其中涉及的若干支持措施,因政府财力困难,只能部分兑现。其中冷链、储藏、深加工和尾
10、水处理正稳步推进,但连片示范奖补、良种繁育和小龙虾交易大市场建设等因各种原因,未能精准兑现。(四)附加值不高。当前特色种养产品无法适应市场日益多元化、高质化需求,表现为特色产业链短缺,品牌产业链延伸不足,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等。我市无论是大米柑桔与芦笋芦菇,还是小龙虾、生猪、螃蟹等都以初加工为主,无法实现经济价值与效益最大化。如小龙虾加工,市域内现有的两家主要加工企业金江水产和辣妹子公司,或受加工能力、收购资金的制约,或受产品销路的影响,均不具备足够的消化能力。另外其加工产品结构趋同,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严重滞后,导致特色种养产品综合利用不够,产业发展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五)品牌不成
11、熟。目前,我市特色种养结构不优、模式单一、品牌不强,集群优势不明显,产销衔接不畅,质量效益不高,缺乏“拳头”产品,加之协会力量形同虚设,导致无法靠品牌营销和品牌影响力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如XX大米、小龙虾品质不输南县,因推广不及时、不充分,导致品牌打造步步落后受限。在特色种养品牌建设方面,XX虽作了很多尝试,但因定位不够精准,缺少知名大型直营店和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且缺乏挖掘特色种养产业文化内涵,及举办相关产品交易、美食评鉴、生产体验、文化节庆等活动的经验,导致“沅品出沅”缺乏广度、深度和高度。三、有关意见建议特色种养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少不了政府的扶持。为发展我市特色种养业,
12、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科学制定规划,突出政策引领。结合实际,重新制定XX市特色种养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镇一村一品,科学划分功能区。并在广泛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遴选主导模式和主推品种,推动XX特色种养业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建议XX在“用活水资源,做强水产业”上做文章、优布局。如茶盘洲镇为蛙-稻-菜特色种养示范区;草尾镇、共华镇、泗湖山镇为稻邺种养特色主养区;南洞庭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南大鞋镇为设施渔业主要区;阳罗洲镇、南部丘区为特色鱼主产区(大头鱼以浩江湖为基地);琼湖街道、共华旗、草尾旗为龟甲特色养殖区;黄茅洲镇、南大膳镇为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区。
13、(二)强化技术支撵,助力健康发展。完成XX市乡村振兴学院、芦菇产业研究院、博士工作站的建设,深化与柏连阳、刘少军等院士团队产学研合作,继续巩固完善特色种养产业标准化平台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产业体系团队技术优势,针对水土环境、种养品种、种养技术、生态影响和产品质量等关键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加快研究制定特色种养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标准化种养水平,促进特色种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大特色种养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小、散、新户提高特色种养水平,同时培养、引进一批掌握特色种养技术和懂得品牌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4、三)支持培优创特,防范种养风险。通过积极争取、整合各类现有扶持政策、项目和资金,完善各类特色种养保险,帮特色种养群众防范产业风险,让培优创特的主体切实得到实惠,让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见到实效。建议政府多向上级有关部门备案反馈,提高特色种养风险补偿标准,并针对养殖尾水建设项目后期维护费用,设立生态环保治理基金(政府主导+农户参与),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种养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引导种养大户盈利后构筑自身安全体系,让其吃下定心丸,一心一意谋发展。(四)促进三产融合,提高综合效益。三产融合是当下发展潮流和趋势,一是可纵向向上延伸。通过深加工实现特色种养产品价值的再增值。如小龙虾精深加工产业链的进一步
15、延伸,可使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甲壳素衍生物制品拓展至化工、医药、美容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二是可演向延伸和拓展。尽可能扩充产业链上每个产业环节和每个产品,建立畅通合作渠道,实现多元化经营管理。三是可优化整合资源。通过相关措施,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协调顺畅,以此降低各项费用,获得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如以订单为核心,依托专业市场与物流,大力发展芦笋、芦菇、虾稻、龟甲等,逐步构建生产、加工和消费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推进特色种养与乡村旅游、田园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五)坚持品牌创建,实现产业增值。引导特色种养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特色商标注册和绿色产品认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品牌让产品的追溯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农贸大市场建设,推进特色种养“三品一标”提升,重点打造“XX芦米”“XX芦笋”“XX芦菇”“xx大头鱼”“南洞庭中华鳌”“生态蛙虾稻蔬果”等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平台加强品牌宣传推介与营销,提升品牌档次与影响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办好各类节庆活动,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宣传政策、反应问题,相互传授种养经验,做好捆绑销售,让“小协会”发挥“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