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送信(精选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送信(精选2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送信(特选2篇)幼儿园中班:送信篇1【活动目标】1.能根据活动内容自主选择体育器械布置场地。2、发展曲线跑的能力,提高身体的平衡性、灵活性。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活动准备】1、拱形门(或通透的大纸箱)、圆锥形路标(或利用饮料桶做的障碍物)、平衡木(或梯子)等体育器械2、准备邮递员送的信每人一封。【活动过程】1、教师介绍邮递员送信的路程,如需要走过小桥、走过山路、钻过山洞等,请幼儿商量活动场地的布置。2、确定场地商量方案后,请幼儿分组布置场地。如:可以用平衡木或梯子作为小桥,摆上路标或饮料桶作为曲折的山路,用拱形
2、门或大纸箱做为山洞.3、请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游戏。(1)四组幼儿连贯通过自己设计的路线,练习送信。(2)四组幼儿进行送信比赛,看谁先把信送完。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走路时不要把路标碰倒,钻山洞时不要碰到自己的头,一个人送完信回来后另一个人才能出发。4、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放松活动。*活动中,我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
3、伍,导不亦乐乎。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送信篇2【活动目标】1、练习骑小车的基本动作,发展本体感和空间知觉能力.2、乐意学习邮递员认真送信。3、对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场地一角拉一根长绳,并挂满树枝。场地另一边放5个障碍瓶,贴上窗户,代表街巷;场地侧面摆放两行贴有麦苗图案的木架,间隔距离为一米,代表田填。2、儿童自行车每人一辆、抹布、信若干、邮箱.【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一热身运动。幼儿站成大圆圈,面向圆心,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运动(头部与上肢运动、下蹲、体转、体侧、腹背伸展、B娥等)O二、自由骑小车。师:看,今天为我
4、们每位小朋友配了一辆自行车,你们会骑车吗?师:月峨们在端车时要注意什么?羽哦们现在去试一试吧!三、向小邮递员”介绍送信的注意事项。师:今天我们是小邮递员要去送信,但是在途中遇到树枝,骑车低头穿过;遇到田填,骑车慢行;遇到小街小巷,骑车绕障碍走。明白吗?四、玩游戏:送信.师:今天小动物有许多的信,想请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信送到邮箱.比赛3-4次.【敬僦】师:现在我们要放学了,但是我们小邮递员要将自己的自行车擦干净,然后放学回家.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大班计算活动小小邮递员”是大班主题“开心时刻”中的一节预设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学习看双向标记,冲不同方向辨别物
5、体的所在位置;能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较敏捷、准确地完成i作活动。二、教学过程的反思:优点:准备阶段: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双向坐标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自带各式双向坐标,为教学提供服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使幼J府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
6、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双向坐标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双向坐标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双向坐标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双向坐标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勇敢发言。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双向坐标,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在练习时,通过幼儿的亲手制作双向坐标,拨钟等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足: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