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个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三章人格教学目的:1、把握共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明确动机的概念、功能、分类和基本理论3、把握力量、气质和性格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理论4、学会在教学中应用共性学问教学重点:动机、力量、气质和性格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1、气质和性格的关系2、动机、力量、气质和性格的理论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共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第一节共性概述一、什么是共性(一)共性的定义共性是指一个人的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的心理动力系统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的总和。共性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动机系统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共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打算人对现实的态度,
2、打算着个人行为的方向和社会价值。动机系统包括需要、爱好、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其中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和整个共性乐观性的源泉,爱好和信念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动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整着人的需要、动机等成分。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一个人身上常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力量、气质和性格。(二)共性的特点1、共性的整体性。共性的整体性有多方面的表现。首先,共性的整体性在于共性的内在统一性。其次,共性各个个别的心理特征只是在共性的整体中,在和其他共性特征联系中才有确定的意义。2、共性的独特性。共性的独特性乃个体心理的个别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3、共性的稳定性。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
3、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共性。共性具有可塑性。4、共性的社会性。人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二、影响共性进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自我调控因素教学内容:动机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辅以课堂争论其次节动机一、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肯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与一个人发动、维持、抑制某种活动相关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依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是以有机体的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性需
4、要为基础的动机,又称为心理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依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哪个起主导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内在动机是指活动动机出自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到满意的动机。3、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依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是与详细活动本身相联系,影响范围较小,持续作用时间较短的动机。远景性动机是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的动机。4、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依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可以把动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
5、动机。有意识动机是指行为者能察觉到的,并对其内容明确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是一种行为者意识不到,但打算其活动倾向的动机。(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四)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在各种活动中都有一个动机最佳水平问题。动机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简单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提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有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二、动机的理论观点(一)动机的本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靠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怜悯、诚恳等。另一位心理学家麦独孤
6、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全部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的、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渐渐进展而形成的。(二)动机的特质理论持特质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或多或少与人的人格特征有关。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关于这方面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成就的需要,它常被称为成就动机。(三)动机的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人类行为最初来自于被强化了的结果,并且人类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都是过去强化的结果。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提出,特定结果的强化源于人们呈现出的特定内驱力,内驱力是一种内部状态,维持躯体最佳功能所需的一些必要物质的缺
7、失(如食物、水、暖和)都能导致内驱力的产生。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视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人们提出了诱因概念。诱因指能满意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四)动机的认知理论1、期盼价值理论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盼。2、动机的归因理论20世纪60年月,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胜利或失败时,会查找胜利或失败的缘由。一般来说,人会把行为的缘由归结为内部缘由和外部缘由两种。韦纳系
8、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白胜利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同时,韦纳还发觉,归因会使人消失心情反应,并进而影响后续行为的乐观性。3、自我打算理论自我打算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提出的。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打算是一种涉及阅历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自我打算是人的一种选择力量。4、自我效能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盼、留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盼是打算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盼奖赏或惩处之中,是一种期盼强化。(五)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人本主义从个
9、人、意识阅历与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个体先天或后天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动个体始终向乐观的方向进展和变化。早期的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家一一马斯洛提出人们试图满意的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2、平安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敬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内容:力量、气质和性格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辅以影像呈现第三节共性心理特征一、力量(一)什么是力量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顺当完成的必备的共性心理特征就是力量。(二)力量的种类1、一般力量和特别力量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力量,我们称它为一般力量。其中思
10、维力量是核心。在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特别活动中也有力量差异,称之为特别力量。2、仿照力量与制造力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力量,就是仿照力量。它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仿照是动物和人类均有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力量。从事物和现象中发觉新的联系和关系,提出新的思想,发觉新事物,产生新的产品的力量就是制造力。3、认知力量、操作力量和社交力量认知力量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力量。操作力量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力量。社交力量是在人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三)力量的结构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智力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由两
11、种因素即“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别因素”(S因素)构成。2、瑟斯顿的群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人的智力是由7种彼此无关的基本心理力量组成,一般因素(G因素)并不存在。3、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20世纪6070年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力量结构设想,即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4、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由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提出。该理论试图以认知历程的观点来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力量。它认为智力由三种成分构成,即成分智力、阅历智力和情境智力。5、多元智力理论(四)力量的培育1、重视早期阅历,进行早期教育(1)
12、留意给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2)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进展的特点。(3)鼓舞儿童多参与活动。活动是智力进展的必要条件。2、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力量3、通过科技和课外活动培育同学的力量二、气质(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一种具有先天性又具有稳定性、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二)气质的类型古罗马医生盖伦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威廉赛尔顿提出将体型和气质联系起来,他依据体型将人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层型(胖,松软,圆润),中胚层型(肌肉发达,矩形身材,强壮),外胚层型(瘦长,虚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则在现代生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
13、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性,即强度、平衡性和敏捷性。(三)气质差异与教育1、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同学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以促进同学形成优良的共性品质。2、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同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详细措施应当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性。三、性格(一)什么是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中来的共性心理特征就是性格。性格一旦形成是相对稳定的。性格详细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在共性中具有核心愿义。性格也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始终有道德评价的意义。(二)性格的结构1、对现实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理智特征4、性格的心情特征(H)性格的类型1、机能类型
14、说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和法国心理学家里博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心情型和意志型。2、向性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向性说。他依据个体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倾向于外部还是倾向于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因而该学说又称为内外倾向说。3、独立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依据一个独立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服从型两种性格类型。4、文化一一社会类型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斯普兰格人的性格划分为六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四)性格与教育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首先,学校的教学活动在同学性格的形成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其次,学校中的集体对同学性格的形成有特别意义。第三,师生关系影响同学的性格形成。第四,劳动对铸造同学的性格有重要的意义。3、良好性格的自我教育作业:思索题1、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是何关系?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关系?2、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同学的力量?3、气质和性格有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