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夭姥连夭向夭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剃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泳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股岩泉,愫深林兮惊层崩。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薜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燧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愧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
2、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育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市)人,睛末其先人流寓中亚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巴尔喀什),他即出生于此。五岁时,随其父亲迁至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五岁离川漫游,天宝初应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便遭谗去职,继续漫游。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汲取民间文学的营养,想象丰富奇特,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风格雄健奔放。其诗现存九百九十余首,有李太白集讥【译如海外来客谈起东海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浙江一带的人说
3、起天姥山,云葭(掩映)或明或暗有时或许可以一睹。天姥山与天相连而且遮断了天,山势超过了五岳,盖过了赤城山。天台山(纵有)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我想根据浙江一带的人所描述的景象梦游吴越,这一夜(我果真)飞过那月下的镜湖。湖光明月照着我的身影.把我送到了剜溪,谢灵运留宿的地方至今还在,清波荡漾,猿声凄厉清越。(我)脚穿谢公游山的木履,登上了直达云端的石级。半山腰里,望见了海上旭日升起,高空中,听到了神鸡的啼鸣,峰千我,路万转,方向不定,迷野花,倚山石,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雷鸣般震响在山岩和水泉之间,深林(因此而)战栗,层峦(也为之)心惊。天空布满黑沉沉
4、的乌云将要下雨,水波澹澹啊.雾气升腾,电闪雷鸣,峰峦崩倒。(忽然)仙府的石门,旬的一声从中开启。碧空万里看不到头。(只见那)金银台上日月(井)照。彩虹作衣啊,风做马,云神们啊,一排排(多)如麻。忽然问我心惊魄动,恍惚中被惊醒而叹息不已。(眼前)只有醒来时(所见的)枕头和席子。而刚才的烟霞(都已)消失。世间享乐也像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去的流水,(一去不夏返)。辞别诸君离开(此地),什么时候才回还?(我)暂且把白鹿放在青者的屋间,想要行走时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岂能低头哈腰去侍候达官贵人,使我不能够开怀地欢笑!【简析1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其意境推伟,变化莫测.艺术形象缤纷多彩,表
5、现手法新奇,历来为人传诵。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全诗以梦为线索,抒情与写景同步,因而诗的内容奇端多变,形象辉煌明丽,境界迷离,亦真亦幻,曲折奇诡;情感起伏动荡,除息万变,大开大阖,气势奔放,风格维奇,体现出飘逸、洒脱的浪漫主义风格。更应注意的是,这首诗的梦游,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缈的描述中,依旧着眼于现实,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表达“古来万事东流水”这种颇有消极意味的虚无思想,可是全诗的格调整体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