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76448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最终一课的主子公究竟是谁?法国19世纪后半期闻名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终一课入选于人教社初语第一册。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爱国主义颂歌。然而关于本文的主题历年来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看法:韩麦尔,小弗朗士,或者韩麦尔和小弗朗上。那么,原委谁是这篇小说的主子公呢?教参倒是给出了一个标准:“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谁就是小说的主子公”。据此,教参经过一番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说,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视、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减弱对主题的理

2、解。”这番话的意思再清晰不过了,那就是最终一课的主子公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两个人。果真是这样吗?笑者不敢苟同。理由如下:首先从小说的叙述角度来看,无疑是以“我”这个第一人称来写的,也就是说小说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线索来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我”紧紧地参预”到故事当中,并且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不行忽抉的“力气”。一般来说,这样的“我”就是小说的主子公。就本文来说,“我”就是小弗朗士,所以小弗朗士就是小说的主子公。当然,假如“我”仅仅作为叙事线索,而没有参预到故事情节当中,没有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不行忽缺的“力气”,则“我”就不是小说的主子公。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愿,也

3、是以第一人称来结构全篇的,但“我”并没有参预到故事情节之中,没有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不行忽缺的“力气”,所以“我”就不是小说的主子公,而仅仅是一个头脑醒悟的冷眼的“旁观者”。众所周知,祝愿的主子公是祥林嫂。又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也是以第一人称“我”来结构全篇的,同样道理,“我”也不是这篇小说的主子公。其次,从小说所写的详细内容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我”的存在。而韩麦尔先生最至少在小说的开端(第一部分)还未出现。而且就小说所写来看,韩麦尔的出场,也是为“我”这个中心人物服务的,因为“我”既然去上课,不行能不提到老师。假如把这篇小说分成三部分的话,那么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就

4、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是写小说的起因开端,主要写“我”的所见所闻,如:“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并且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奇妙地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普鲁士军队已经占据了法国的领土。其次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真恒久忘不了”)写最终一课的过程,包括“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哪些人在听课,老师的不平常的穿戴,语言和气氛以及“我”的真实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发展。余下内容为小说的第三部分,写最终一课是如何结束的,这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仍旧是站在“我”的角度来写的。应当说,小说的结构特别清晰,所写内容无不紧紧地国画着“我”的一举一动而绽开。“

5、我”的行动、语言和心理都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并把全文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我”由以前的逃学、厌烦课本、不爱学习到上最终一课时的专心、喜爱上法语课,“今日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简单,挺简单。”并且韩麦尔先生还叫“我”回答问题。这些无不说明小弗朗上才是小说的主子公。第三,从教参对主子公的分析过程来看,得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人都是小说的主子公也是站不住脚的:先看小弗朗士。他原是个玩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终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改变。他后悔以前没好好学习而旷了课去找鸟窝、溜冰;他对“刚才”还那么厌烦的课本,一下子“舍不得和它们分手了

6、”。他对老师的感情也迥异于从前。对于韩麦尔老师,他万分依恋,他对老师变得是那样理解。他多么希望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为此宁愿拿出“任何代价”。他充分体会到老师的良苦专心,老师“似乎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他是多么不希望老师难过啊,他又多么舍不得老师离去啊。可是老师就要恒久地离去了。他不仅理解老师为什么穿上那套美丽的衣服,他也理解老师的谆谆训诲,他更懂得那神圣的信念和深深的苦痛。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说明小弗朗士不再是那个贪玩、无趣的孩子,他成熟起来了。促使他完成这一改变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7、。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化作用从教参的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的一切活动均紧紧固围着小弗朗土而绽开,即使是韩麦尔老师的“教化作用”也必需通过小弗朗士来体现。而这不正说明白小弗朗土才是小说的主子公吗?再看韩麦尔。作品中对他的描写是通过“我”卜弗朗上的视察来绽开的,因而作品中所呈现的,基本上是一个由无趣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你看,连教参自己都承认作品对韩麦尔的描写是通过“我”卜弗朗士的视察来绽开的,而这不也正从“反面”说明白小说的主子公是小弗朗士而非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吗?综合所述,笔,者认为最终一课的主题是通过小弗朗士上最终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宾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民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无限酷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小说的主子公是小弗朗士。以上系笔者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愿与同行切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艺术理论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