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教育局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市教育局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发挥优势,守正创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灵活采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方法,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不断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善用社会资源,商质量构建思政课“大课堂”一是推进思政课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注重发
2、挥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高校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好“思政课导论课”、建好“校史思政课”。持续推进“一市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全面开设“学习筑梦”选修课;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黄大年和郑德荣先进事迹专题教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别以“抗疫”“四史”“冬奥”等主题举办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分别以“四史”“冬奥”等主题举办思政课“开学第一课”,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体系。从2020年开始,以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五个一体化”创新实
3、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教学改革,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翻转、师与生的角色转换,连续举办七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及时总结实践教学成果,编印优秀教学案例,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建立37个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场馆、工厂车间、社区街道、田间地头,真正打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大学生在案例式、体脸式、专题式的“大思政课”教学中从容求索,深入体会。组织高校“学习筑梦班”全覆盖开展参考消息数字报进*高校活动,及时把国家政治盛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
4、福要事等热点话题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以大格局视角回应学生关切。三是打造思政课精彩课堂。坚持每年举办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全市高校全部参加、各门思政课程全面参赛、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充分发挥“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开发“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在*教育电视台和市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号“*小思”开设“奋斗有我大思政课堂,加强内容、形式、载体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入选2023年全市广播电视重大主题作品项目库。与新华社*分社合作共建“大思政课”,以新华社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强大的传播渠道为支撑,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新华社记者、社会各领域先进人物代表合作录制“新闻现场”思政课,以“
5、老师讲、代表谈、记者说“的新颖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首期全市师生在线收看超20万人次,推动形成共建“社会大课堂”的工作格局。二、善用数字资源,高水平搭建思政课“大平台”一是构建网络育人结模式。依托*理工大学,成立正处级建制的*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立决策、执行、反馈、激励“四步闭环”工作机制,发挥规划推进、共建共享、研究实践等方面作用,整合市内高校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打造“纵向五级贯通直达学生、横向一站集成辐射全市”的市校双中心协同联动的网络思政“*模式”,形成了具特色、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网络育人新格局。二是智造网络思政成平台。构建以微信公众号“*小
6、思”为主窗口的一站式”*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凝练“*思”“*聚”“*刻”三大品牌,推出“思广议青年说“心攻略”“辅导员来信”“奋斗有我就在*”阅读中华悦动青春”等专题图文、资讯、视频内容3000余篇,打造了*师生专属的红色“超话”。与社会媒体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接共建,与学习强国*平台共建“*高校网络育人基地”,与*教育电视台共建“学习二十大思政微课堂”,联合人民网*频道定期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等“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三是创建网络精品合社区。加快“青梨派”自主学习平台试点建设,组织12所试点高校结合思政课程实际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重点、难
7、点、堵点等内容,创作并发布了一批优质的思政课短视频。开设青春战“疫”线上思政课堂,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围绕“科学与理性”“感恩与奉献”“自由与规则”“责任与担当”“尊重与包容逆行与成长”6个专题录制战“疫”思政微课,累计授课1500余次。组织开展网络思政精品活动30余项,每年征集优秀网络文化作品4000余件,评选网络思政专项课题100余项。承办全国、全市网络思政交流培训和工作会议11次,覆盖市内外103所高校师生2000余人。三、善用人才资源,高标准建设思政课“大师资”一是提升专职教师素养。认真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要求,通过巡视巡察、约谈谈话以及加大招聘力度、鼓励转岗使用等办法,补足配齐思
8、政课教师队伍。制定*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邀请校领导、辅导员、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备课、开展“手拉手”备课、组织大中小学一体化备课等多向集体备课。坚持每年举办两期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利用*大学、*师范大学、*大学3个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基地,常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加大优秀教师培养选树力度,每年评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16个,提升了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二是健全兼职教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常态化开展“走进师生、说理话
9、情”活动,邀请领导干部、名师大家和先进模范进高校讲思政课,向高校师生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与高校师生说遒理、话真情、解疑惑。充分依托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平台,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定期走进学生开展深入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背景开阔、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以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角度引领青年学生。三是搭建队伍发展平台。推行专职思政课教师担任“思政班主任”工作机制,常态化支持思政课骨干教师到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蹲点调研,相关经历纳入评奖评优、干部选聘体系。在职称评聘中严格落实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要求,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将教师在中央报刊和市内主要党报党刊发表的文章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将思政课教师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术成果统计之中。在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市教育局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每年立项150多项。出台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为思政课教师设立人均每年1万元的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