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903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姚配中的“元”哲学建构与乾嘉易学哲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跳陋已中的“元”哲学建构与瞬易学哲学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乾嘉学派最大的贡献在于经学之文字学和考据学,疏于哲学思考和哲学体系建构。故中国哲学史专著除了戴震,很少涉及乾嘉时期其他人物。近几年有所改观,学界开始关注乾嘉学派哲学研究。如,有的学者以现代语言哲学方法探讨戴震语言解释哲学;李开戴震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有的学者从道论出发,阐述以惠栋、戴震、章学诚、钱大昕、阮元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派形上体系建构似中国哲学发展史为视角,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阮元、焦循等乾嘉学者的哲学问题与新思路及其所具有的哲学转向意义;吴根友、孙邦金等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中册)之第二编戴

2、震、皖派汉学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孙邦金乾嘉易学与道论形上学之重建,周易研究2013年第6期。有的学者通过反思清代学者“由训诂通义理”汉学,论述清代汉学的哲学方法。陈少明由训诂通义理:以戴震、章太炎等人为线索论清代汉学的哲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这些研究对于重新反思和探索乾嘉学派哲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对于乾嘉时期易学哲学研究,似乎缺乏深刻的反思。如,被章太炎、梁启超称为清代易学四大家的惠栋、张惠言、焦循、姚配中在恢复和重建汉易方面过程中,力图从训诂象数出发,重建易学哲学体系。因为象数易之复杂性,学界很少从哲学角度关注之。兹以乾嘉时期的姚配中学界对姚

3、配中易学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有林金泉姚配中周易通论月令解义,张涛主编周易文化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陈t永琳姚配中周易姚氏学研究第251页,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张鑫硕士论文姚配中易学思想研究。为例审视乾嘉时期易学哲学。姚配中(17921844),字仲虞,安徽旌德(今属皖南宣城市)人,道光间诸生。少而颖悟,长而遍览经、史、子部书籍,天文、历法、音韵无所不通。学术上,师从以郑学而闻名的经学家包世荣,姚氏自述称:“季怀以余涉猎之多涂也,谓余日:易者,五常之原,而寡过之要。学之,达足以善天下,穷亦足以善其身。学以专成,以广废,慎毋泛鹫为也。余深然之,遂壹志于易。”初学张惠言

4、周易虞氏义,叹虞氏易之精微,故改字仲虞。后得李鼎祚周易集解,研究汉魏众家易说,认为郑玄易学最为精深,胜于他家,故崇尚郑氏易学。然有感于郑氏易学简略,“意推之至形梦寐,终以郑氏易为主并参以汉魏诸家而撰成周易姚氏学易学阐元周易通论月令等易学著作。生活在乾嘉时期的姚配中,本意,建构起内涵象数、义理的易学哲学体系。其哲学体系主要是以“元”为核心,围绕“元为万物之原”“元为易之原”“元为月令之原”展开。以解释郑氏易学为重点,融通汉儒诸家,旨在揭不其一元者,万物之原易辞多有“元”字。据张惠言统计,周易卦爻辞言“元”凡二十七次(周易虞氏消息元弟九)。在卜筮话语下,“元”往往被训为“始”或“大”。郑玄注尚书大

5、传“元祀代泰山”日:“元者,始也。”注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云:“元者,大也。”“元”本指占问之事的开始或大事之成败,并无形上之意蕴。易传则将“元”与乾坤卦名相连而为“乾元”“坤元”。彖传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文言日:“元者,善之长也。”自此,“元被解释为生生之德,是具有形上意义的宇宙之本。如,子夏传日:“元者,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周易集解卷一)九家易注“大哉乾元”日:“阳称大,六爻纯阳,故日大。纯阳,众卦所生,天之象也。观天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乾则

6、之,故日大哉,元者,气之始也。”(同上)清代乾嘉畤期,惠栋、张惠言、焦循等立足于文字训诂或象数,将“元”解释为始、一、气、道、太极、万物之始、消息之本。姚配中接续了这一传统,以“元”为基本范畴并贯穿始终,从而建构出乾嘉以来最富逻辑性的“元”的易学哲学体系。何为元?姚氏认为,元为气,为易,为一,为道本。它为天地万物之根本,造化天地万物,贯穿事物始终:盖元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范围不过,曲成不遗,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气,皆元也。(赞元第一)姚配中周易姚氏学,儒藏,经部易类精华编第1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以下只注篇名或卷数。许氏说文云:惟初太始(大极),道立于本一,

7、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此则元之所以为元。(同上)元者,二气之始,万物之元也。(乾注)始生者,元也。元者,一也,一者,易也。(定名)按照姚配中的理解,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潜藏不显,无形无状,是一种隐未显、成形成象之阳气,“阳气潜藏,谓元矣”。为了说明元为无形之气,姚配中引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公羊注及易何休公羊注云:“元者,气也。无形起于有形,以分造起于天地,天地之始也。”乾凿度日:“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

8、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无形畔。”“元即易也”。(定名)“观此诸义,可以知元也。”(赞元)纬说明之。春秋繁露重政曰:“元,犹原也。”姚氏将“元”与“太极”“神”“道”概念等同,认为元为太极,太极即太一、即神、即道、即易。太极分阴阳,阴阳合而生天地,分四时、成五行:太极,元气函三而为一者也。阴阳合谓之一,太极是也。(释数)元者,二气之始,万物之元也。太极,阴阳之始,分为二,阴阳各有始。(乾注)神即一,一即易,易即太趣。阴阳不测谓之神,淳和未分谓之太极,简易变易不易谓之为易。四时消息,阴阳往来何?莫非元之用乎。(用九注)以姚氏之见,“一者,元也”,元气即太极,亦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

9、之道。他引吕览大乐日:“太极出两仪,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太一J(定名)姚氏案日:“太一,即一也。”姚氏认为,元、太极、道即淳和未分之气,故称一。分而阴阳以成天地,则为二。“易始于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太极分为二,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太极先分而后合,合则生物。他注“一阴一阳之谓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含三而为一者也。淮南子曰: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合而万物生。然则阴阳未分曰太极,既分日阴阳,和合曰和气。和合之于未分,其实一也。

10、已先候殊其名耳。”(卷十四)姚氏又引礼记春秋繁露说明太极元气生四时、五行。礼运曰:“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董仲舒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而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依姚氏之解说,元气、太极、一、易、神等概念意义内在关联,互诠互显,但其角度不同。“案:神,即一,一即易,易即太极。阴阳不测谓之为神。淳和未分谓之太极,简易、变易、不易谓之为易。以一统万,谓之为-O无形以起有形以立,谓之为元,随义生称者也。”(释数)其简易、变易、不易为易,取自郑玄。郑玄指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周易正义卷首)就其数而言,姚氏认为,元亦为一,一为数之

11、原。一,谓自初至终、自下至上,周而复始。天地之数、五行之数、干支之数皆本于一,表示万物成始成终:元者,一也。(定名)自初至终,谓之一,自下至上,谓之一,一周谓之-O一者,数之原,万之统,乃元之称,非下之称也。一者,数之原,万之统也。(释数)以一统万,谓之为一。统万谓之为一,无形以起,有形以立,谓之元。随意生称者。(同上)始终:“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究。”就阴阳而言,阳一阴一,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始于一,阴二亦始于一:“阳始于一,其动也I是也。阴始于一,其动也辟,二是也。”他所说的阳“其动也直”和阴“

12、其动也辟”出自今本系辞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本义是言乾坤具有生生不息属性,姚配中以“一”“二”纵横“一”解释之:“I”和“一”写法不同,一纵一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为I,自左而右,自右而左,是为一”,其实皆为“一”。“辟则分二,即一纵横异耳。”进而,他又用“1”和“一”之笔画说明一与五行数的关系:“以I遇一,贯而成十,始于一终于十,十则五行生成数备矣。”(同上)一、二、三、四、五为五行生数,六、七、八、九、十是五行成数。“案一至五,五行生数;六至十,五行成数”。以他的理解,五行俱,则东西南北中五方之位则定矣。说文曰:“十,数之具

13、也。一为东西,I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和“一”构成“J_”“丁”,可证“一”与“十”“中”的关系:阳动也直,在地上为_1_,在地下为丁,贯地中,通上下,则为十,为中,皆I也。说文云:_L,高也。T,底也。中,内地。从口通上下。(释数)在他看来,“I”与“一”纵横相交为“十”,“阴阳始遇,交为X,X转为十,阳直下行,阴见地面也,是为十”。“阳,降为T,_LT合是为十。十者何?一阴而一阳,一纵而一横也”。“十者,一纵一横,天地之交,阴阳合气”。“中”则是口加I阳以一围,口是也”,中为口一与I合,故中为一、为太极。“中者,天地之太极也。”(同上)姚配中又以“一I”关系来说明干支及干支数在事物形成

14、、发展、变化中的意义。如“乙”象春草木冤屈而出,“乙与I同”,即一;“丙,从一入门,一者阳也。”“阳由下生,阴自上降,故为寅、为甲。由寅甲而卯乙,乙象阳生,卯象阴辟,以交I,变而成七。阳虽升,其未升者仍曲尾也,故七阳上升,则阴气分别而降。-变为八,八,别也,-之变也。阳气究于九,九者,升极而还复之形也。于时建巳,阳究于外,阴屈于中,阳极将入,是为丙巳,纯阳之月。九,老阳之数,九也者,一之究也。”(同上)姚氏对于“元”的理解与解释,旁征博引诸家之说,虽显得庞杂,却能融会贯通之,开显出深奥而可感、内涵数理、不失汉学特色的宇宙之本。二元为周易之原姚氏认同汉代虞翻等人的观点,认为易有自然之易和圣人之易

15、。太极之元,分阴阳,成天地,阴阳交合,大化流行,万物生生不息,此为自然之易;圣人法此太极之元,画阴阳之爻,由爻成卦,是为圣人之易。他说:“太极者,一阴一阳之道也。阳道类聚而成乾,阴道类聚而成坤。乾坤生于太极。在天成象,故观象于天,太极之象,易之象也。在地成形,故观法于地,太极之形,易之形也。成象成形皆易之变化,故变化见矣。此天地自然之易,圣人所则效也。”(系辞上注)周易卦爻始于太极之元,而有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三画重为六画,而八卦各六画矣,以六画之八卦刚柔相推而成六十四卦矣,皆谓伏羲矣。伏羲之卦有象无字,有画无爻。”(系辞下注)虽然如此,伏羲之卦却内含卦画之变,爻象九六之义。文王则依伏羲卦画,“统一卦而命以卦之名,统一卦六画而命以卦之义,乾元亨利贞是也。观画之动而命之为九六,观九六之义而系之以辞,初九潜龙勿用之类是也”(乾初九注)。以此言之,元不仅是天地之原、万物之原、数理之原,也是周易之原。太极元气分阴分阳、交感流行而成日月相推、四时更替、万物变化。圣人观之而画卦爻,而为周易。因此,姚配中指出:道立于一,以一函三,发为六画,是为三才,才,材也,始也。六画既变,则日爻,爻效天下之动也。是为三极。阳极于九,阴极于六。(赞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