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73非虚构写作中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又不能说得太明显这个度怎么掌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73非虚构写作中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又不能说得太明显这个度怎么掌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非虚构写作中,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又不能说得太明显,这个度怎么掌握?467人已看叶三的锦囊2020-09-14前资深媒体人,作家,我们唱作者将作者本人的观点和态度灌输给读者是非虚构写作中的大忌。但对于写作而言,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设计结构,安排材料乃至遣词造句,都带有主观成分。正因如此,在非虚构写作中,才更应该有意识地接近客观。这是作为记者的责任和伦理。充分采访,但置身事外。切记,采访中得到的可能是事实,但不一定是真相。先入为主和以态度取人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在采访及后期整理材料时,一定要尽量将自己抽离出来,全面判断。在采访时,无论自身对采访对象的感受(同情、厌恶、恐惧)如何,尽量不为之影响
2、。一个专业的记者表现出来的应该只有开放的、愿意接受信息和理解对方的态度,而不该有任何立场上的倾向,以免影响采访对象。信息平衡、信源多样。所谓兼听则明,平衡的报道,应该涵括一个现象中的若干层面,一个事件中所持不同立场的当事人,或是对一个人物的多角度解读。国内某媒体对信源的要求是每一千字一个信源(周边人物及辅助材料均可算作信源),我认为基本合理。对信源,不仅有数量上的要求,应该还要求多样化。譬如一篇六千字左右的人物稿,在采访本人之外,还应该至少进行四名以上的周边人物采访,且不可同质。而事件类报道则必须进行不同立场、不同利益方的采访。认真做事实核查。纽约客的事实核查部门多达十几到二十人,细节到每一句
3、对话,都会由专人负责核查到相关人士。达不到这样的力度,起码应该做到:采访录音保留;直接引语和材料引用有据可查;不同立场的事实叙述交叉印证;对于相悖的描述,提供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印证。叙述尊重事实,杜绝臆想和诱导。稍微懂一点电影理论的人都知道库里肖夫效应也就是相同的画面,不同的剪辑组合,会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写作者安排材料,就相当于剪辑。非虚构写作者的作品基于事实,来源于采访和资料收集,以逻辑整合,核心是真实。这里的逻辑,是现实的逻辑,即真实的前因后果,绝非文学逻辑和艺术逻辑,绝不可为了行文效果而篡改事实、夸张和臆测。行文准确、冷静。写作者的遣词造句,哪怕每一个标点的使用,都带着主观成分,所以在非虚构写作中,应有意识地摒弃抒情和煽动性描述。这一点,在细节描述上尤为重要,如,他迫不及待地奔过去,就不如他快步奔去更为合适,除非采访对象确实表达了他当时的“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