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5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5篇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篇【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r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在以前的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I1.和中学教材不一致。6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卜成功之处: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默感受一一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用天平呈现的直观情境形象地表示等式两边发生的变化及结果,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又在学生观察、分析等式变化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出等式的性质,使学生
2、进一步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先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再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诚同个数.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刖考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篇2一、教学前后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等式的性质是本章的基珈,是方程解法时的重要依据.解方程就是用等式的性质来施行一系列的恒等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的解法,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熨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二、教学过程的实施这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等式的二条性质,以及运用这二条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那么怎么来学习呢?如果直接就给同学们讲等式有这样的二条性质,然后就是反兔的运用、反攵的操练的话,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没有味道,对数学有一种厌烦感,所以我就想到了借助生活实际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利用天平来加强对等式性质的宜观理解,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掌握起来也比较的容易。在新课引入这个环节,我先就利用天平,用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时还用了具体的数字等式来验证,而且还让学生用等式来表示这些性质,从本质上理解这些等式性质,从几个方面
4、认识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过渡到等式性质的几个小练习,让学生们练习0在学生的练习中,更加深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在小练习中,学生很容易掌握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同乘一个数或式子,但是同除一个数时,总忘了这个数不能为0,所以在这里我特意引导学生两边除以一个0时的结果,通过错题来探寻答案,主要考虑到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由此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前面的小练习,学生理解了等式的性质,然后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有助于引导学牛.研究方程的解法,在教学过程中,苜先让学牛.明白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为“某-a”的形式。同时在教学中,没有过早地使用“合并同类项”“移项”“系数化为1”等解方程的专门用语,这里就
5、是要突出等式性质,使用等式性质考虑如何解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篇3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天平这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等式性质,它是解方程的认知基础,因此学习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就显得尤为i1.1.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一、成功之处1、游戏热身,点燃热情。课堂开始,我设计r一个请学生用身体模仿天平的热身游戏,伸开两鹘,犹如人体天平,我用给出天平两边不同的重地或是相同的重量,让学生模仿不同的天平状态,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他们对天
6、平只要两边重星相等才会平衡加深了认识。2、先扶后放,研究性质。在教学中,我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作为引导重点研究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个天平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较轻松观察到:天平的左边放了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从而发现一个茶壶的全量=2个茶杯的重量。接着通过动态展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一系列不断追问,鼓励学生完整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动态再演示这一过程,接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同时加上两个、三个、五个、六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怎样呢?为什么?这样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引
7、导学生构建出天平与等式之间的联系,将天平上的实物抽象到等式的计算中,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个数,等式的两边相等”的性质。然后再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操作,共同探索得出等式的第二个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我尽可能地放手,给予适时地点拨,总结。在“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0?”这个问题时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理解:0不能做除数。3、开放练习,激活思维。为激活学生思维,我将巩固练习设计为思维开放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我设置了以卜题目:(1)如果2某一5=9,那么2某=9+)(2)如果5=10+某,那么5某一()=10(3)
8、如果3某=7.那么6某=()(4)如果5某=15,那么某=()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二、改进之处1、在等式性痂的探究中,为了加强对比,我觉得应该再增加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去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这时天平不平衡,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清楚地加深加上对“同一个数”的认识,进行更深入地.思.考。2、对于等式的性质应不仅仅停留在说的这一环节,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将等式写出来加以表示,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学生数学的思维,还使学生对等式的性
9、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总之在课堂上我逐渐放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使他们不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篇4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演示了天平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天平任然保持平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平保持平衡原理,为学生迂移类推到方程中打基础。然后出示例1,让学生列出方程某+3=9,用课件演示某+3个方块=9个方块,提问:“如果要称出某有多种,改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只要将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天平仍平衡,得到一个某相当于6个方块,从而得到某=6。你能把称
10、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大部分学生快速的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某+33=93,丁是我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耍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它数呢?学生沉默,终于有两双小手举起来了,“为了得到一个某得多少,我乂强调了遍,我们的目标是求个某的多少,所以要把多余的3减去,为了不耽误更多的时间,我没有继续深入探究。接下来教学例2,同样我利用天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说出要把天平两端平均分成3分,得到每份是6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f分的过程,让学生把演示过程写出来,从而解出方程。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除以或乘上同个不为O的数,方程两边仍然相
11、等。按理说,只要稍加类推,学生应该能掌握方程的解法。但接卜.来的练大出人意料,除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外,大部分几乎不会做,甚至动不了塔。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认其反思总结如下:一是从天平过渡到方程,类推的过程学生理解不透,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就相当丁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这个过程写下来时,要强调左右两边原来状态保持不变,要原样写卜.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会格式。二是对为什么要减去3讨论不够,虽然有学生回答上来了,我应该能觉察出学生理解有困难,课件和天平能让学生懂得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相同的数,至于为什么这里要减去3却还似懂非临,如果当时举例说明也许很有效果,比如:某-
12、3=6,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就会发现我们要求出一个某是多少,就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情况,若比某多余的就要减去,不足某的就要补足,这样效果肯定好些。三是备学生环节出现差错,这部分内容应该不难,但学生的现有基础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学效果看,我明显做的不够。四是教学内容确定不恰当,本来我是想,上课要有一定的容量,就把例1和例2放在一起教学,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只教学加法和乘法的,减法和除法的解法,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的解决。由丁我班学生是我本期新接的,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整体水平较差,因此安排两个例题有难度。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篇5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
13、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枳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示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在这环节上,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屣示臼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时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起来回答音量的时候有点耽误时间.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器自F功,用自信藻白臼信,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致以捕捞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