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钥匙不要给锁——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分析的几个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钥匙不要给锁——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分析的几个要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给钥匙,不要给锁一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分析的几个要点开学个多月了,各校都会进行必要的学习情况测评。前天,我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测评?学生说为了掌握自J的前一阶段的学习水平。答案没有错,但有偏差。我说:我们的考试都是为中高考提前舞露问题,并羸得解决问题时间的.检测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那么,班主任、科任老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卜三点:一、不要制造焦虑,而要传递信心受许多功利性评价(例如排名)的影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容易被情绪裹挟,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着急”传递下去一一前两天一个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跟我“倒苦水”:他的校长找他谈话,言语当中多次透露出“
2、你接班这么久了,为什么学生成绩还不见进步”的意思。我私卜.分析,这位校长说的成绩不见进步,大概率是指名次上没有明显提升。因为分值的进步与试卷的难易程度相关,对于校长来说,比较直接的就是将并行班进行比较,以名次或者以均分差来判断是否进步。这样的评价多少有些道理,但是也会出现偏颇。例如水涨船高了,这个班的成绩在进步,但别的班级也在进步,甚至有可能进步更快,那么,在校长的评价中,这位老师和班级付出的努力、收获的成果就“没有被看见”。校长的这个“不见进步”的定位显然给老师制造了焦虑。倘若老师定力一般,很有可能把这种焦虑传递下去。同样道理,老师在跟学生跟家长分析试题分析成绩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
3、生。尽量少用“离中高考只有XX天”“如果这样下去,就只有XX”之类的言语制造恐慌传递焦虑。须知道,学习只有在安全、平静的环境中才能发生,让学生内心处于焦虑、恐慌状态,只会适得其反。相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振信心(家长也一样),让学生看到“我只要解决r这几个问题,就能XX”“我朝着这个方向走,就一定会XX”。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尤其是毕业班。二、不要追问过去,而要指向未来老师习惯提的一句话是,过去的段时间你是怎么做的?这句话百分之八十是白说的。作为朝夕相处的老师,过去一段时间学生的状态老师应该是清楚的。问这句话多少带有秋后算账的意思。学生听了这句话以后,第一反应不一定是痛定思痛,反而很有可能
4、是寻找借口。例如,当我们追问学生为什么会迟到,学生大概率会找一个借口应对。因为这样的指向过去的表达,往往会鼓励他们寻找借口。而考试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方法。那么,老师帮助学生分析考试最好要指向未来。例如I,桌子上有一滩水,你问“这滩水是怎么弄上去的”,大多会得到“我不小心碰到了杯子”;你问“这里有滩水影响我们看书了”,大多会有人拿抹布把水擦去。分析的目的是及时调整(调整状态、调整方法等)、解决问题。追问过去和指向未来的差异在这个例子当中显露无遗。这一次语文检测结束,我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试题,大概把失分分成了三类:1 .基础性失分,例如汉字书写、古诗词默写等。学生们自己就找到解决它的方法了,老师只
5、需要适当的监督和指导即可、2 .规范性失分,例如审题不清、答题不全等。这就涉及到审题习惯、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等方面了,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提升计划,然后实施。3 .理解性失分,例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这里涉及到能力问题,特别是阅读路径阅读方法等方面,相比较来说更复杂一点,但是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再暴露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将自J的失分进行归类,然后共同商讨应对举措,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三、不要指责勤奋,而要教给方法也许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影响,也许是被OO后、10后“选择躺平”的舆论影响,我们在帮助学生分析试卷的时候,尤其是成绩比较落后或者退步比较
6、大的学生时,我们老师往往归因到“勤奋不够”,或者变相地告诫要“更努力一些“。也不能完全算错,毕竟成长多少有些“反人性”,需要走出“舒适区”。学习,确确实实是需要刻苦的。然而,经常性地归因到“勤奋不够”,一方面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毕竟“勤奋”这东西还比较虚,相对实恐怕还是延长时间、压缩空间、增加作业垃(这三招我们都比较反对,属于简单粗暴的一类,具体可见拙作“H主学习的能力决定孩子的高度”);另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无力感”。毕竟无休止的勤奋会反噬信心,会让学生怀疑“我是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或者“我可能真的学不好XX学科”。因此,我们建议,不是特别特殊的对象,分析考试尽量不要指责勤奋。最好的分析一定是提供支持,例如给出方案,给出方法。是状态问题的,及时帮助调整状态,并且给出管理状态的方法,确立协助调整状态的“监督员”:是习惯问题的,指出不良习惯的反噬作用,确立矫正不良习惯的决心和举措,设计矫正不良习惯的二十一天计划,并设置“监督岗”;是方法问题的,是思维问题的,都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的力量,因人施策,因材施教考试分析,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学校、老师都可以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不宜简单随性。如果一定需要一个原则,我想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