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教学案例:题1原子的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5教学案例:题1原子的构成.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题1原子的构成放手学生自主学习一一单梅【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缘由;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实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情感目标:I、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化:2、通过了解我国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果培育民族骄傲感。【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打算】课前打算与教材相关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播放课件展示电解水的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课件知道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行分的。二、教学新知1、原子的发觉
2、史老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发觉史。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讨微观粒子的想象过程及试验验证。学生能通过卢瑟福的散射试验知道原子内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并能够知道原子内有一个核心。2、原子的构成活动一、老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老师提出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你能否用语言简洁的描述一卜?目的:学生存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活动二、老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格41老师提出问题:I、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2、构成原子的粒子他们的电性怎样?3、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是什么样的呢?4、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谁确定的呢?目的:学生通过视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
3、出原子的构成。电子(一)质子质量的1/1836原子质子+)1.6726X1.O27原子核中子(不显电性)1.6749IO27原子的质量主要确定于质子和中子活动三、老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表格42老师提出问题:1、 原子种类不同那么就什么不同?2、 质子数和什么数相等,与什么不等?3、 全部的原子都有中子吗?目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能够得出原子结构中出现的一些规律。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即并不是全部的原子都含有中子)活动四、老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与地球的体枳比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体积的小及原子核更小。并转换问题引出原子的质量。活动五、老师播
4、放课件展示氢原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老师让学生到黑板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用科学记数法转换小数表示法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质量在运用和书写时的不方面,科学家们便引用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活动六、老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目的:让学生熟识、驾驭相对原子质量概念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活动七、老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老师让学生依据公式计算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与表4-2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比会有什么发觉?学生计算比较,得出:相对原子质量比质子数+中子数目的:学生驾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井敏捷的运用。感受相对原子质量的运用便利。且从原子的构成
5、中总结出重要的规律一一相对原子质量Q质子数+中子数活动八、老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书后附录11中查找。目的:学生能敏捷运用附录II一一相对原子质量表活动九、老师播放课件展示资料(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出的贡献)目的:学生感受民族爱国主义教化。三、课后小结活动十、播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目的: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电子(一)原子质子(+)原子核中子(不显电性)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2、相对原子质量Q质子数+中子数远程资源教学效果及运用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特别
6、抽象,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发觉、原子的结构等微观方面的化学学问,在头脑中没有形成表象,所以我注意敏捷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原子结构的发觉、原子的结构等,形象直观的展示了微观方面的化学学问,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全体学生至始至终、爱好盎然的主动参加课堂活动,达到r良好的教学效果。I、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课件展示电解水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课件知道了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行分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在原子的构成学习时,我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教材中的表格4-1,提出了思索问题:1、原子核和核外电了是什么关系?2、构成原子的粒子他们的电性怎样?3、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是什么样的呢?4、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谁确定的呢?使学生不仅看到了原子是一个可分的粒子,而且知道了原子是一个怎样构成,并且学生通过视察和分析,能用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的敏捷运用农远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