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 心得体会(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领会《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 心得体会(二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习领会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二篇)篇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到“要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籍保护”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古籍保护和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少古籍就像逝去的历史一样,藏在了书库的深处,被时光所“侵蚀”。还有不少专业院所、图书馆机构面对大量亟待保护的古籍,人手方面却“捉襟见肘”。反观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方面,全国真正设立相关专业的高校并不多,而在设立古籍保护专业的高校里,选择这个专业似乎也成了一件要有勇气的事情。古籍保护,固然意义
2、重大,但如何能够让从事该专业的人才安下心来,值得去思考。此次意见从保障待遇、强化人才培训等角度对此有了明确的规定。此外,意见中还提出“职称评定、评奖推优、科研成果认定、效益评估等政策要向古籍工作人员倾斜”。“卷帙浩繁”“浩如烟海”,这些成语都在揭示着一个事实,古籍研究没有捷径,它需要长期持续性的学术积累,这也造成古籍研究出成果难的现实问题。而这样的特点又与当下院校科研考核机制存在着差异,因此,能够为古籍相关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术考核机制,也是古籍学术研究水平持续性提升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加强古籍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评价机制,为充分发挥古籍的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提供相应保障。而在保护与研究的基础
3、上,如何让古籍更接近受众,这也是古籍“年轻化”“大众化”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不少学科的面貌。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故纸堆也能够旧貌换新颜,成为可以检索的“数据库”。无论是可全文检索的文本性质数据库,还是古籍影像数据库,可以说今天的人们想要接触和了解古籍,已经不再是难事。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能让古籍在当下的时代“活得好”?这是关系到古籍可持续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问题。“活得好”,并不只是在数据库里“活得好”,更应该是结合古籍的文化、社会、历史价值,与当下实际情况结合,让古籍自身能够焕发出新的价值,适应现实的需求。同时,古籍的大众化普及也是应有的内涵。从“
4、小众化”到“大众化”,离不开人们对古籍自身价值的发掘。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短视频博主开始关注古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古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素材。这也在提醒着人们,古籍虽然很老,但是今天它也可以很“年轻”,也能够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如今,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也正可以为古籍等类似的冷门学科领域的大众化传播赋能。千百年来的古籍流传到了今天,是一份文化宝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保护好古籍,就是保护着这份文化遗产的价值。今天的我们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这些都应该成为古籍保护的新机遇。篇二提高古籍保护水平、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鼓励古籍文创产品开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
5、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斗转星移,此去经年,那泛黄的古籍,是前人厚重思想文化的物质承载,是五千年中华历史底蕴的文字见证。据统计,我国汉文典籍加上少数民族文字典籍,总量达到50万种,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丛书,就收录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文献1.5万多种。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存世典籍的基本家底,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一纸千年”的中华古籍吸引着一代代学者悉心呵护、苦心钻研,却也一度面临保护不力等现实问题。从古籍保护看,近年来,因为保存不善,部分地方古籍出现虫蛀、脆化、霉蚀等现象,有的甚至粘连严重变成“书砖”;从人才
6、队伍看,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高校中的古籍保护专业一度被看成“冷门中的冷门”;从传承利用上看,一些古籍被束之高阁,“文渊大库,一锁了之”,成了摸不到、看不着、读不懂的“死书”,趋于小众化。两办意见从古籍工作的现实问题着眼,对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作出明确部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做好古籍工作,对鹿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不能停留于“口头重视”。按照两办意见,将古籍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为其可持续奠定了物质基础;“扩大古籍保护修复人才规模”,明确“对国有文化企
7、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古籍重点项目的业务部门可不考核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皓首穷经”与一代代年轻干部的接续传承有机衔接;“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推进古籍数字化”,目的是促进古籍的推广利用,扩大其接通现实的社会价值。各地应结合实际,落实这些要求,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卷帙浩繁的古籍并非“无用的故纸堆”,而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价值不凡。比如,科学家屠呦呦从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一个“治寒热诸疟”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经过连续多年反复科学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保护好古籍孤本并让古籍“醒过来”的更广泛意义还在于现代人通过一部部古籍,打开时空之门,直观灿烂中华文化、接通思想情感、汲取智慧力量。从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到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荣获“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从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此次两办印发意见,推进古老的中华故事从古籍中款款走来各方面协同努力,有助于“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