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院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docx
《大学学院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学院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学院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交叉融合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与办学优势,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微专业是围绕某个特定优势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第三条微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第四条微专业
2、学制一般为12年。第五条微专业建设实行开放性与竞争性相结合、自我评估与学校评估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第六条学校根据教学建设与改革以及人才培养需要,定期发布微专业立项建设通知,组织微专业立项评审。第二章立项与建设第七条微专业按照“边建设、边运行”原则施行。学院根据教学建设改革及社会人才需求,提交微专业设置申请,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由学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开设。第八条微专业立项建设的基本条件为:(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任务清晰明确,特色鲜明;依托学科是学校的优势或特色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并符合微专业建设规划。(二)微专业负责人需具有高级
3、职称或博士学位或担任专业系主任,并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团结协作,有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建设任务的能力;能够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三)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齐全;具有完善的培养方案修订、招生录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持续改进等管理制度。(四)每个微专业需开设610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630学分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为13学分。(五)开设学院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并为微专业班级配备指导老师,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第九条学校支持跨学院、
4、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微专业,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第三章校院管理职责第十条学校对微专业建设与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微专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微专业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二)组织开展微专业申报与评审工作。(三)微专业建设资格审定和学习证书印制发放等工作。(四)组织开展微专业评估工作。(五)学校逐步与全国各开设微专业高校交流,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学校招生微专业数量,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第十一条学院对微专业建设与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一)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开展微专业建设研究和微专业申报工作。(二)制定微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三)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学院 专业 建设 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