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痈中医护理常规.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肠痈中医护理常规【挨痛名称】中医病名:肠痈西医病名:息性阑尾炎、阑尾周囹脓肿定义:肠痛是以热毒内毁,淤结肠中,而生痈成脓,多与饮食不节,饱食后急尉奔走或趺仆损伤、寒温不适、情志所伤等因素有关.【床衰现】1 .湿热内蕴证初起上腹痛,或脐周疼痛,一般4-6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痛处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伴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舌红苔黄版,脉弦.2 .湿热未尽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熊猫已消失,但食欲不振,或有轻微恶心及口干,精神欠佳,手术切口轻微疼痛,舌质淡红,苔微黄赋,脉濡或滑,3 .气滞血族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术
2、后4-5天又出现轻微疼痛、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舌质淡红,苔微黄,脉弦.【,证护理】1 .术前(1)腹痛: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有压病反跳演,是否拒按。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候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少数患者发病即右下腹痛“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2)胃肠道反应:观察纳呆、恶心呕吐、便秘、鹿泻情况.(3)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主要有头痛、身软乏力、发热等。2 .术后(1)切口疼痛的性质、程度。(2)体温变化情况。 3)有血浆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的变化. 4)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变化。 -)辨证施护1 .湿热内蕴证施护原则:清热解毒,化瘀除湿.1)中医特色护理
3、:耳穴压丸,主穴:神门交感等,配穴:目大肠、小肠等.以清热解甯,通利肠脑。2)穴位贴敷或穴位按摩合谷曲池穴以退热或高热者予以温水或酒精擦浴.2 .湿热未尽证施护原则:清热健牌除湿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大肠等,配穴:牌,月大肠小肠等。以清热除湿犍牌月,(2)腹泻者予以穴位贴敷或穴位按压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等穴。(3)腹泻者,保持会阴部清洁、舒适,可用120五味黄连液行会阴护理,避免皮炎发生.3 .气滞血瘀证施护原则:治以行气活血,通腑。 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大肠等,配穴:三焦、皮质下,小肠等.以行气活血. 2)术后腹带固定切口,指导患者咳服,打喷嚏时按压切口处. 3)红外线
4、或电磁波照射切口,以行气活血,减轻切口疼痛,促进感合,【饮食妒理】1 .饮食调节原则: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忌辛辣刺激、燎热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1)湿热内蕴证宜食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百合绿豆粥、鲜藕汁等。 2)湿热未尽证宜健脾化湿之品,如冬瓜山药、意仁、大枣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枪、端、金橘、萝卜汤等。【用药护理】1 .内服中药(1)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1.分早、中、晚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如遇恶心、呕吐,应少量多次分服。(2)中成药宜饭后半小时堪用,以菽少目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秒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3) 口朋中药
5、和西药应间隔12小时。2 .外用中药(1)承气潴肠液灌肠:宜在下午或晚间进行,给药前排空二便,取右侧卧位.督部招商105,肛管插入15-20cm,药液温度39-4VC,量少于200m1.,徐徐泄入,漉肠后保留60分钟以上.(2)中药封包:中药七消散或大蒜芒硝外敷右下腹包块处,纱布或油纱大小、厚薄适中,药物均匀涂抹.固定适宜.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和包块大小情况,避免化学性烧伤的发生。操作中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并发餐护理】1术后切口感染1)咳啜时,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横按在伤口上,以免剧烈咳嗽时伤口撕裂而感染。(2)严格执行无凿原则,定时给予换药。出现切口感染时,予以充分引流,勤换药,加强抗感染.2
6、.粘连性肠梗阻(D患者半卧位休息,鼓励其下床活动,促使肠蛾动的恢复。 2)术后腹胀可小茴香熨烫腹部或艾灸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虐等穴。 3)中颈脉冲电治疗阳凌泉、足三里,促进肠功能恢豆.3、腹腔感染或脓肿(1)患者半卧位休息,以利炎症、脓肿的局限, 2)外敷中药如四黄散大蒜芒硝等,促进脓肿消散。1 .生活起居避免诉后尉烈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2 .饮食饮食有节,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之物,忌食生冷之品.3 .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4 .活动术后早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术后三月避免重体力劳动。5,定期复诊道医格定期复查,如切口瘩痛,渗液、腹痛,旗胀等不适及时就诊。阑尾周围脓肿形成保守治疗,三月后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