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优秀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介入困境儿童个案帮扶当人们在缤纷的世界感受灿烂阳光,锦绣山河,花香鸟语,或载歌载舞或忙碌工作,尽情的享受多彩生活与工作的乐趣时,不知是否想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这样一群孩子-残疾儿童。他们都是折断翅膀坠入人间的小天使,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呵护他们,关注他们背后的真实故事。也许你简单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陪她们讲讲故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份珍贵的关爱了,可是生活的背后是他们要用坚强的毅力、丰硕的知识和庞大的社会支持体系来支撑他们走下去,父母终会老去,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他们更加需要社会的支持,社工就是守护花蕾的使者,一路阳光、一路陪伴、一
2、路成长。案例背景服务对象XXXHZg),男,10岁,肢体一级残疾,享受最低社会保障。在XXX3岁时,因生病高烧不退,四肢抽搐,造成身体部分能力丧失,不能行走,言语尽失,手臂瘫软无力。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老来得子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使得本来就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夫妻俩耗尽所有积蓄,东挪西借,积攒医疗费,四处求医,经过多年奔波治疗,目前能自己行走、吃饭、穿衣等基本能力。虽有部分自理能力恢复,但疾病的长期折磨,让10岁的XXX看到外人就会不自觉地把头低下,显得性格孤僻,心理自卑,不与外界交流。姐姐已出嫁。父亲也有五十多岁,常年在外务工,由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文化程度低,超负荷的体力劳
3、动和精神压力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常年吃药。生性柔弱、少言寡语的母亲在家照顾其生活起居,经常会打一些零工减轻生活负担。因为小XXX需要定期住院康复治疗,其母亲常年奔波于家庭医院之间,诸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XXX的情感陪伴和学业支持得不到有力保障。案例分析社工通过多次对服务对象及家庭走访、观察、询问、查阅已有资料,结合服务对象自身情况,综合分析评估,总结服务对象及家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一、服务对象的问题1.服务对象就学权利得不到保障。XXX到了入学的年龄,家人对残疾儿童受教育政策了解的较少,之前为孩子寻找学校时处处碰壁,错误的认为残疾儿童不能和正常孩子一
4、样享有同等的就学权利,加上其家庭经济薄弱,仅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和政府最低生活补贴,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廉价的医疗康复费用,XXX一直没有机会上学。2 .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沟通交流,缺乏对XXX的正确引导和心理的支持。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其母亲经常奔波于家庭医院之间,只想着让孩子吃饱穿暖,剩余的收入能让孩子继续做康复就行,很少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其情感陪伴和心理支持严重缺乏。3 .服务对象平时不与外界接触,社会支持不足,除了跟随妈妈去医院进行康复以外,就是在家看电视,很少与同龄人沟通交流,偶尔跟随妈妈到庄稼地里玩耍,缺乏社会参与。二、服务对象的需求1.需要链接教育资源,回应服务对
5、象就学的需求;2 .需要社工和志愿者定期走访,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支持,使服务对象敞开心扉,重构认知,找回自信,并能够积极主动锻炼身体,提升康复效果,进而促使服务对象走出低自尊、不自信、不与人交流的情绪低谷;与服务对象家人深入沟通,改变其固有的认知观念,提升服务对象家人亲职教育的能力。3 .依托儿童之家,打造社会支持交流平台,鼓励服务对象参加社工开展的小组活动、社区活动,提供服务对象与朋辈群体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实现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三、服务对象的优势1.服务对象思维能力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想通过知识来弥补自己身体的残缺,有向往和同龄儿童一样的追求。4 .服务
6、对象及家人有愿意改变现状的想法,并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母亲在社工介入之前做过很多努力,多次为服务对象寻找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依据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社工运用优势视角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等多层面的介入方式,理清服务对象真实需求,制定介入计划,积极链接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可就读学校,实现社会参与。通过心理治疗模式,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面对现状,增强逆向思维的能力,看清现实中的“我。找到积极向上的自己,从而开心快乐的生活,。二、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而产生的。社会支持在人
7、类社会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社会支持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通过链接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结合服务对象自身情况,帮助服务对象和同龄人一样,实现就学愿望,享受就学权利,从而恢复社会参与,获得朋辈支持。服务过程一、用心倾听,取得信任,建立专业关系首次入户探访时,小XXX及家人对社工有抵触心理,不愿表达内心真实想法,也不相信社工能帮助解决问题。社工通过尊重、倾听、接纳、同理心与服务对象平等对话,鼓励小XXX相信自己能改变,每个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并尝试着引导XXX接纳自己,让他想象改变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鼓励他“你可以的”“你一定行”“我们都会支持你”等,逐渐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不知不觉中
8、建立专业关系,并及时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对象及其家人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签订服务协议。经过对服务对象的初步了解,社工细致观察到,和服务对象站在同一个高度,感同身受,接纳并尊重服务对象。用心倾听他的故事,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并积极回应和不断鼓励,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温暖,从而愿意敞开心扉。二、心理疏导,温情陪伴,帮助小XXX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社工和志愿者多次到小XXX家入户探访,进行日常陪伴,和小XXX一起聊天、学习、画画、做游戏等。社工细致的发现,服务对象(XXX)很喜欢数学,对数字的逻辑性十分敏感,于是社工就运用“数字对对碰”小游戏和他展开话题。在此过程中社工及时发现服
9、务对象的优点,从优势视角切入,对其表示肯定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自信,重构生命价值,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并能够积极主动与外人沟通交流。三、链接资源,借助法律武器维护案主就学权利,帮助小XXX解决就学问题服务对象妈妈曾多次为孩子寻找就读学校,学校都是以孩子在校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为由相互推脱责任,不愿接收小XXX,柔弱的XXX妈妈也就此放弃。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了小XXX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享有自己的该享有的权利,社工通过收集资料,驱车带领服务对象及家人多次奔赴乡镇教育办、县区特殊教育学校、辖区划片学校及周边私立学校,倡导困境儿童接受教育的相关政策,甚至搬出法律武器捍卫困境儿童享受应该享有的权利。最终
10、,校长也许不是正义的对立方,接收了小XXX在他们学校就读,还给小XXX减勉了一半的生活费,并且同意XXX妈妈陪读。为了不让学校有后顾之忧,社工和XXX妈妈与之签订了就学安全协议。成功的帮助服务对象找到了合适的学校,解决了就学问题,使服务对象享受就学的权利,恢复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参与。四、多方关怀,自我成长社工多次与服务对象家人、周围邻居和同伴进行沟通,引导其家人和同伴多关注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家庭和社会温暖,满足服务对象成长、发展的需求,促进服务对象健康成长。社工在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前提下,邀请服务对象参加儿童之家活动,促使服务对象融入朋辈群体,培养其人际沟通技巧,实现社会融入,自我成长
11、。五、及时跟进,温暖常伴根据服务对象改变程度,及时跟进,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新的问题和需求出现。定期到学校回访,了解服务对象在学校的社交状况和自身能力的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服务。评估结案一、成效评估:从接案到结案的过程中,预期的效果基本达到。生理层面:由于社工和志愿者的陪伴,以及朋辈支持网络的建立,为服务对象带来了无限的力量和信心,促使服务对象坚持锻炼身体,积极主动做康复训练,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心理层面:对服务对象进行爱心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并适当引领服务对象及家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服务对象参加儿童活动,帮助其融入同辈群体,服务对象现在整个人显得自信阳光,精气神儿十足,并且愿意主
12、动与人沟通交流,变得乐观开朗,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社会层面:帮助服务对象链接就学资源,找到了适合服务对象可就读的学校,学校同意服务对象母亲陪读,并且允许服务对象家人可根据孩子的康复治疗时间不定时就学,安全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就学问题,享受就学权利,实现社会参与。二、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对象妈妈拉着社工的手说,感谢社工多日以来的陪伴和引导,帮助孩子链接资源,找到了愿意接收孩子就读的学校,她们家孩子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社工还经常电话询问孩子康复情况,时刻挂念着她们的生活,让她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孩子妈妈还说以后每天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
13、时间、学习计划和康复治疗时间,在给予孩子更多关爱的同时,正确引领,让孩子健康成长。服务对象也表示,感谢社工阿姨的日常陪伴,带他参加儿童活动,认识很多新朋友,他会积极做康复、好好学习、快乐生活。还说也会向社工阿姨一样,尽我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三、社工自评:社工每次走访服务对象时,都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朋友的角色,运用轻松、愉悦的交谈方式与服务对象真诚交流,逐步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内心真实想法及其所面临的困难。服务过程中,社工做到倾听、鼓励、提升服务对象自信心,对服务对象的现状予以理解和鼓励,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提升服务对象社会融入感,使服务对象变得自信开朗,愿意
14、主动与人交流,心情也由原来的郁郁寡欢到现在的阳光自信,并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达到了增能的效果。专业反思社工和服务对象及家人虽然在走访学校时,困难重重,多次遭遇闭门羹和回绝,但是“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就学梦,给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是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所在。在本案例中,社工坚持尊重、鼓励、个别化原则,运用心理社会支持理论进行介入,关注服务对象不同层面的需求,链接资源为其解决问题和需求,并及时关注服务对象心理情况,提高其自信心,引导服务对象参加儿童活动,促进朋辈关系网络的拓展,全方位为服务对象的成长做好向导。社工刚开始介入时,彼此都比较陌生,服务对象难免会产生抗拒心理,甚至拒绝或不配合社工。这时
15、,社工可以先从其兴趣爱好入手,通过创造轻松、信任的谈话氛围,引导服务对象自由地表达自己,在这种氛围营造下,社工能够更容易地发现服务对象的性格爱好、心理特征及问题需求。同时,社工在面对处于困境中未成年人时,需要将问题视角转换为优势视角,积极挖掘和发现未成年人身上的潜能,关注未成年人所呈现出的优点,并协助未成年人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资源,给予其正向的鼓励,使未成年人自己也能够积极地看待自己目前的处境,增强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以后的道路上,能拥有健康的人格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对于残疾儿童,他们已经折断了一双翅膀,请不要再让他们没有脚可走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艰难的长大,父母渐渐地老去,等待他们的是生活的磨难和满身的荆棘,让我们携起手来,给他们送去温暖,点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