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205852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提纲.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更复习提纲1、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地球外表有河流、海洋、山脉、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常见地形的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的是山地;凹凸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绝的低矮山丘组成的是丘陵;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是平原;面积广袤,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的是高原;四周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在地形图上,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瑞安的主要地形为丘陵。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美

2、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火山和地震会变更地球外表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外表的变更有时是迅猛猛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地球内局部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局部,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受拉张形成东非大裂谷。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裂开,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变更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更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展的。我们用给岩石加热和冷却的试验,来模拟岩石在自然界不同温度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模拟试验中岩石循环地被烧

3、热和冷却,相当于自然界中岩石在白天受热,夜晚冷却;夏天受热,冬天受冷。试验中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裂开,可以推断自然界中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也会发生碎裂)。用晃动瓶中水和石块的试验模拟河流中岩石被磨蚀的过程,在石膏中种豌豆的试验模拟植物生长及根的力气对岩石的破坏。比方小动物掏挖洞窟,植物的根扎入岩石裂缝。岩石变更模样的缘由:气温变更、流水的作用、动植物作用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今小石子和沙你知道那些风化作用变更了地形地貌?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4、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

4、水和空气等。水流淌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供应了丰富的资源。地质学家遵照粒径的尺寸对这些不同的颗粒制定了分类标准。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士,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土壤沉积试验。把土壤放在水里还未搅拌时,我们能看到气泡冒出来。搅拌后静止一段时间,我们明显地看到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成了几层。沉积物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

5、粒,越原委下,颗粒越来越粗。漂移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腐殖质,可以通过燃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闻到它的气味。无机盐,可以用蒸储水浸泡土壤,然后用滴管取土壤溶液滴在玻片上,待水分蒸发后就可以看到留在玻片上的白斑,这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土壤剖面图,按土壤形成的过程分成四层,从下到上依次是岩石碎屑、亚土层、有腐殖质的表土层、枯枝落叶层。为什么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一是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供应了栖息地;二是土壤为生物供应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需养料;三是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四是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简洁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土壤为我们

6、的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供应了丰富的资源。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诗一一我们的土壤妈妈。5、雨点着陆时的力气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淌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局部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着陆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起先。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更。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接水容器里的径流比拟混浊、雨水比拟清。6、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侵蚀在不断地变更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爱惜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削减土地的侵蚀。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紧要;无植物覆盖比有

7、植物覆盖侵蚀紧要;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到的侵蚀紧要。探究侵蚀的试验要留意:两边的地形要一样,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下雨的量也要一样。黄河水为什么这样黄?是因为黄河流过黄土高原发生紧要的侵蚀作用,河水携带了不少黄土和泥沙,才呈现如此的黄色。当然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方在河流的下游,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慢慢积累成冲积平原,为人们增加新的土地。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削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假如植树造林、科学合理运用土地等,就会削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假如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7、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拟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

8、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一条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上游两岸是石头,中游是鹅卵石,下游是沙子。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8、各种自然力气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变更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削减土地遭受侵蚀。防治水土流失及危害的方法:在山坡上修建梯土和梯田,并用石块坚实梯坎,或在梯坎边上种植保持水土效果好的草本植物。在我们的地形图上,西部多涂着棕色和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和黄色,说明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是地壳上升隆起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