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某公安分局积极打造社区警务品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材料:某公安分局积极打造社区警务品牌.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近年来,*分局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作为强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借鉴旅游业“五星级”管理中“硬件要强、软件要精、品牌要响”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到位、群众满意、平安和谐为目标,科学规划,有效运作,积极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社区警务品牌。一、做强硬件,全面开展社区警务分级制建设。该局从社区警务分级制建设入手,对警务室的等级设置、外观标识、工作制度、工作台帐等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全局已建成*个一级警务室、*个二级警务室和*个三级警务室,所有警务室均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办公用房及设施。一是建设城市标准的社区警务室。按照“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办公格局,统一民警公示牌”的标准,建成*个城市社区警务室,每个
2、社区配备一名民警,重点、复杂警务区实现一区二警。在社区警务运作上,实行“1+2+4+X”模式,即每个城市社区有1名民警、2名暂口协管员、4名社区保安队员,并由社区共建单位出资成立治安防范协会分会,社区民警依托治安防范分会,带领专职和辅助治安力量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二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警务室。以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建设为契机,每个新建农村社区建一个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的独立警务室。选派综合素质好的社区民警进驻农村警务室,真正把农村警务室建成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百姓身边的派出所。三是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警务室。在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建立警务室,为建设项目提供“零距离”的治安服务。其中*警务
3、室共配有*名民警、*名保安队员;*警务室共配有*名民警、*名保安队员。二、做精软件,全面实施勤务制度改革。该局全面实施社区勤务制度改革,规定社区民警周一至周五为全日制,周六周日值班时下社区开展群众走访、人口管理、纠纷调解、消防检查、社区先期出警等工作。同时,制订出台社区民警等级评定办法,通过对社区民警实行等级评定,着力在提高社区民警的四个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针对部分社区民警怕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水平不高的现状,相继组织开展“做群众工作能力竞赛”、“千警访百家”、“群众进警营”、“主题式警民恳谈会”、“警民相约警务室”等活动,并邀请优秀社区民警授课,大大提高了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能
4、力。二是提高情报信息收集能力。以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和按籍物建为原则,以“以奖代补”为手段,在广大治保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外来人口、出租车驾驶员、送牛奶送报纸人员等群体中广泛物建信息员,广辟信息渠道。同时,建立信息采集工作责任制,把信息采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民警、社区暂口辅警队员和各类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兑现相应奖惩,有效解决了以往情报质量不高、信息滞后的难题。三是提高信息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短平快、菜单式”岗位培训,要求社区民警将采集到的各类基础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录入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派出所信息平台、暂住人口信息系统、旅馆业信息系统等平台,并建立信息采集、录入
5、、应用责任制,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实用性。同时,认真落实暂住人口“五查一联系”、“基础信息实战研判应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使信息查询、比对、应用真正成为社区民警每天必做的“功课”。四是提高治安防范能力。深入社区、单位及百姓家庭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治安预警信息,有效地防止了同类案件的持续多发。同时,多方募集治安防范资金,动员社区共建单位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初步实现了社区防控的社会化。目前,全区共建有专业治安巡控队伍49支350余人,群防群治队伍679支5590余人,点面结合的社区防控新
6、模式基本形成。三、打响品牌,积极探索海岛特色警务运行模式。该局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具有地域特色、海岛特色的社区警务运作模式,着力培育和打造社区警务品牌。一是探索“警务室、和谐促进工作室”两位一体工作模式,打响“社区和谐牌”。*年初,全区全面推广建立和谐促进工作室,办公地点设在社区,工作人员由*名社区干部、*名以上社区退休干部、老党员等群众中威望较高的人员组成,主要承担综治调解、治安防范、法治宣传、民情收集、帮抚救助、文明创建等六大职责。为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谐促进工作室和社区警务室资源优势,该局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探索实践“警务室、和谐促进工作室”两位一体运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和谐促进工
7、作室与社区警务室的优势互补。二是形成“警校共建、企地共建、社区共防”的防控模式,打响“社区防控牌”。该局始终坚持“积小安为大安,汇集小区域的稳定来巩固和发展全区稳定”的理念,大力实施社区民警“进学校,促法制学校建设;进企业,促平安企业建设;进社区,促和谐社区建设”的“三进三促”工程。在学校,选派优秀社区民警到全区*所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通过实施在每个学校设置一块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公示牌、一块法制宣传栏和一只联系箱的“三个一”工程,深入推进法制学校建设。在企业,依托“综治进民企”和“法人创安”两个活动载体,由社区民警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做好内部物防、技防工作。在社区,依托社区共建单位筹
8、措治安防范基金,由社区聘请专职巡逻队伍,社区民警具体负责指导,积极创建社区防控长效模式。三是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打响“矛盾化解牌”。积极参加全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专门抽调*名机关民警加入政府团队,分赴各乡镇、社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以社区警务室为平台,集中力量进行化解,改变以往公安机关一家包揽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四是发挥社区警务室平台功能,打响“服务群众牌”。在社区组织开展“心联心”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代为群众办理户口补登、迁移、项目更正等事项;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办理暂住证全程服务,集
9、中办理暂住证;摸清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家庭和其他失管、失学、失业、失足对象底数,确定重点,由民警牵头,实行一对一帮扶救助;针对农村群众办事办证不方便的实际,把派出所的户口和暂住证办理、消防咨询等功能下放给农村警务室,真正把农村警务室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小派出所。为提高广大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支持、配合、参与各项公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局从六个环节入手、抓住四个重点,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恳谈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抓好六个环节从恳谈的主体、对象、内容、时间、形式、程序六个环节入手,抓好落实。一是恳谈主体突出“全警性”,无论是社区民警、办案民警还是户籍内勤,都必须按照规定深入群众
10、开展恳谈活动。二是恳谈对象突出“广泛性”。主要邀请当地党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人员,还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村干部、群众代表、案件当事人等列入恳谈范围,突出邀请对象的广泛性;三是恳谈内容突出“针对性”。包括通报辖区治安情况、警情动态,认真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防范提示和法制宣传,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收集案件线索等具体工作。四是恳谈时间突出“连贯性”。社区警务室要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警民恳谈”活动,遇有重大突发性或群体性案事件时,视情况适时组织恳谈活动。五是恳谈形式突出“多样性”。通过警营开放日、警民交流会等基本形式,以日常走访、专题交流、警情通报、网络交流
11、、新闻发布等多种方式进行警民恳谈活动。六是恳谈程序突出“严密性”。对每次警民恳谈活动的筹备、开展以及结束后的归纳整理工作认真谋划落实。二、把握四个重点把企业、学校、媒体以及广大群众作为重点对象,开展恳谈活动。一是与企业“恳谈”,保障经济发展。定期深入企业调查、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安全管理问题,积极开展警企共建活动。二是与学校“恳谈”,共创平安校园。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把教师、学生请进来,从自我防范、法制宣传、安全隐患等方面展开恳谈,掌握、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及时通报治安动态,增强师生防范意识。三是与媒体“恳谈”,强化宣传引导。通过与各级媒体的联系和互动,及时通报形势、汇报工作、沟通信息。四是
12、与群众“恳谈”,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警民恳谈活动,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排解民忧,进一步畅通警民联系渠道,建立互动长效机制,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三、彰显五大效能一是在警民恳谈活动中,对收集掌握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调解,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发挥“调解员”的作用。二是通过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认真回答群众的有关疑问,赢得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安工作宣传中发挥“宣讲员”的作用。三是通过通报辖区治安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可能影响辖区治安的警情动态,分析社区防范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性的防范建议和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可防性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在治安防控中发挥了“治安员”的作用。四是通过及时搜集到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及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打击违法犯罪中发挥“信息员”的作用。五是通过警民恳谈进一步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和期待,查找出公安机关在服务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整改,在群众工作上发挥“服务员”的作用。警民恳谈机制运行以来,*局共组织开展警民恳谈活动*余次,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近万余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余条,制定整改措施*项;收集案件线索*条,从中破案*起;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起;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