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力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活力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学校在“活力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以层级有序的结构化思维,设计基础类劳动课程、拓展类劳动课程和发展类劳动课程。基础类劳动课程以“三类劳动十大任务群”为主体:拓展类劳动课程以“跨学科课程、生态文明课程、PB1.项目学习课程、主体劳动周课程”为主体:发展类劳动课程以“领悟劳动精神的劳动时间链系列课程、探究劳动素养的劳动空间链课程”为主体。常态开展劳育课程学校建立常规劳动管理制度,每周对各班日常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进行评比。利用假期、班会、校本课程等时间开展特色项目的实施和展示交流,定期组织学生集中参加劳动。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劳
2、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中设立多个劳动体验岗,按场所的不同分为四大类,即家庭劳动岗、班级劳动岗、校园劳动岗、社会劳动岗,依托劳动岗位的设置开展劳动教育研究o再生建设品牌课程学校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多个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及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涵盖农业、手工业以及创新型产业等多种类型,并顶层设计建构“乡土中国劳动教育实验联盟体”,再生建设具有时间链与空间链特质的“乡土研究生长”劳动教育品牌课程,设置学农劳动课程、工业体验课程、创意发明课程以及家校联动课程四大课程群,聘请一批非遗大师、技能大师担任学校乡土文化劳动实践课指导教师,促使学生在提升劳动品质与劳动能力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创新项目学习范式“活
3、力星”课程以项目式学习实施教学为主要特征,在课题研究的思维范式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五步问题模式,实践创新项目式学习范式。第一步,劳动体验,提出问题。学生进入实践情境,体验劳动,在体验中提出问题。第二步,发现问题,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学习任务,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搜集资料,设计和制定劳动学习方案。第三步,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实施探窕实验、社会调杳等,完成学习项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学习效率。第四步,成果展示,解决问题。学生展示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知识理解及任务成果等,通过师生、生生交互评价,提取
4、成果亮点,发现不足。第五步,反思问题,完善成果。师生完成二次评价,完善成果,提升劳动素养。进行跨学科融合实践在“活力星”劳动教育课程的主题项目中,很多项目要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需要学生调用多门学科知识来完成项目。因此,学校在设计项目内容时,注重多学科知识与研学实践活动内容的融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其道德意识、规划意识、社会贡任感等。在食育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首先,我们确立“劳动至上、传承文明”的责任担当。学生走进种植基地,了解中华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知识,实地劳作,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H豪感,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其次,确立“以食养德、促进成长
5、”的价值认同。学生通过对食物营养、食物安全的认识,了解饮食文化,产生感恩之心,进而培养健康的身心。再次,确立“融合课程、自主学习”的问题解决路径。学生通过连接学科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搜集资料,掌握F1.主学习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确立“学以致用、学农分享”的创意表达。学生通过对跨学科融合实践主题的深度认知,实现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生成。在课程评价上,学校以课题研究的思维进行多元评价。评价不仅从项目本身(包括研究过程、资料的搜集、成果展示)展开,同时也从劳动水平(包括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创新、劳动成果)方面进行考察。在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我们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
6、价,构建“3435”评价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维度,采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三个原则,建立由自我、家长、社区、教师、学生同伴五类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此外,学校还积极搭建平台,以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开设劳动教育主题论坛,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收获他人的评价。评价内容多维化校内劳动以开展劳动技能锻炼、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为具体形式,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和成果:同时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志愿服务的综合性评价。以学校图书馆服务课程为例。在准备阶段,我们设计了针
7、对清洁工具准备、宣传展板设计制作、讲解稿撰写等记录;在实施阶段,我们设计了清洁劳动、宣传布置、事迹讲解服务等记录:在总结阶段,我们设计了针对资料收集、成果汇总、成果分享等情况的记录。这样的内容记录式评价不仅可以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还可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评价主体多元化定性定量式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参与服务性劳动的数量,也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社区评价五个部分,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垃圾分类服务”课程里,我们还设计了定性定量式评价。定量评价,即对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督查、垃圾箱管理服务任务次
8、数的评价;定性评价,即对学生掌握的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质量的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每一项劳动任务的执行过程,可以从方案设计、信息收集、工具使用、问题解决、劳动成果、感悟交流六个方面挑选相应内容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使用语言激励评价、展示评价、分享交流评价、竞赛式评价、体骏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形式,最大程度做到评价的真实有效。以“午餐光盘行动服务”课程为例。该课程设计了分享交流评价。首先,要求学生从午钱营养宣传、光盘人数统计、光盘行动建议等方面,总结IiI己参与项目实践的收获,并撰写实践感想:其次,要求被服务的学生提出对于本次“午餐光盘行动服务”项目的建议;最后,要求学生针对“午餐浪班问题是否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和分享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对服务性劳动进行反思和改进,还可以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