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经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经验做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经验做法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强劲的步伐以及农业*的进步,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大量农民特别是农民党员离开农村,涌入城镇,在第二、第三产业间转移和不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面对人口布局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规模转移的新形势以及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抓思想认识问题,着力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流动党员队伍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且多数流动党员年
2、富力强,对先进技术、理念接受能力强,对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带动农民发展、实现共同致富的意愿强烈、能力突出,是党员队伍特别是农村党员队伍的生力军。充分挖掘并发挥好流动党员的优势和力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优化党员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纠正错误认识,及时消除畏难情绪,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解决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抓组织设置问题,着力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动态管理新观念,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冲破以行政区域为主的静态管理限制,因
3、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使流动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第一,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通过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变化实时进行登记、发证、建档,建立基本信息库,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其信息变化就更新到哪里,确保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情况“跟踪定位”。第二,建立健全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按照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双向互动、共同管理的原则,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实现从单向被动管理向双向互动管理转变,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确保流动党员的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特别
4、是要进一步完善城区流动党组织设置方式,在社区、小区、楼宇、商圈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做到流动党员管理“无死角”。第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覆盖率,及时吸纳并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在有一定基础、生产规模比较稳定的企业,特别是用工流动性较强的企业中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按行业就地、就近建立联合支部,接收在企业中务工的流动党员。第四,建立健全各部门对流动党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由跟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健全市、镇、村三级党员服务体系,拓展城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为流动党员优先提供就业、培训和维
5、权服务,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调动他们亮明身份、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实现由单纯注重管理转变为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抓管理创新问题,着力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在坚实组织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改进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总支作用,集中开展“三会一课”活动,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党内活动,激发流动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对不能及时参加党内活动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可以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也可以通过寄信函、发资料或利用网络上党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农历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回乡等时间开展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或举办“外出党员座谈会二交流思想、提高认识,给他们集中“补课”。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外出党员携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并把其中符合条件的按组织程序推选为村干部或村后备干部。通过这些措施,增强流动党员为家乡服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进一步加强党内关怀,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爱护,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以基层党组织的名义向每名外出流动党员邮寄慰问信,传递组织关怀,送去节日祝福,使每名外出流动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努力做到“离乡不离党,人散心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