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节活动计划+在庆祝2024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教师节活动计划+在庆祝2024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年教师节活动计划方案在庆祝2024年血节座谈会上的讲话2024年教师节活动计划方案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展示学生的才华,同时表达对教师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特制定以下活动计划。一、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二、活动时间:2024年9月10日(星期二)三、活动地点:学校礼堂及各班级教室四、参与人员:全校师生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一时间:上午8:30-9:00一地点:学校礼堂-内容:由学生会主席致开幕词,校长发表讲话,介绍教师节的由来及意义,并对全体教师表示节日的祝福。2 .教师才艺展示:一时间:上午9:10-10:00一地点:学校礼堂-内容
2、:邀请各科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展示教师的多才多艺,拉近师生距离。3 .学生感恩演讲比赛:一时间:上午10:10-11:30-地点:各班级教室-内容:学生以“感恩师恩”为主题进行演讲,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4 .教师节主题班会:- 时间:下午2:00-3:30- 地点:各班级教室- 内容: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师恩,共筑梦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5 .教师节感恩墙:- 时间:全天- 地点:学校宣传栏- 内容:学生在卡片上写下对老师的祝福和感激之情,贴在感恩墙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6 .教师节慰问活动:一
3、时间:下午4:00-5:00-地点:教师办公室-内容:学生会代表为每位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和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祝福。六、活动预算:详细列出活动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场地布置、礼品采购、宣传材料等,并进行合理预算。七、活动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多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确保每位师生都能了解活动安排并积极参与。八、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会成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活动提供改进的依据。通过本次教师节活动,希望能让全体师生度过一个温馨、愉快的节日,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在庆祝2024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老师
4、,各位同学,同志们:在这充满收获喜悦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40个教师节,共商教育事业发展大计。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长期以
5、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振兴教育为己任,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用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与责任担当,用实干实绩培养了一大批胜任各行业、各领域工作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全会提出的“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充分认识教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教育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扩大
6、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教育与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为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要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更有“高度”(一)培养“名校长二引领育人潮流。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旗帜,一个好校长能领出一套好班子、带出一批好教师、办出一所好学校。要强化服务管理意识,树立“服务型领导”理念,自觉为师生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加强校长培养,提高校长服务管理能力,更科学地领好班子、带好队伍。要强化主责主业意识,树立“校长进课堂”理念,做到走上讲台上课、走进班级听课,深入了解生情、学情,少些“行政气息、多些书卷气息”。要强化优良
7、作风意识,要拥有“良好道德之风、真抓实干之风、亲师爱生之风”,以优良作风带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影响一批教师、培育一方人才。要对外加强沟通对接,为学校创造良好环境。(二)培养“名教师”,夯实育人根基。名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他们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要实施层级培养,不断完善名师培养制度,支持教师向名师成长,逐步形成以名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为中坚、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梯队。要精心铸就名师,积极邀请名师、专家开展培训、指导、上示范课,加快促进教师了解学科最前沿的成果与动态,推进“以老带新”“以优带新”,老教师与培养对象共同带班、带组、带学科,打造一批又一批学科“领
8、头雁二要从严开展评价,制定完善名师考核评价办法,对名师实施清单式、成长性考核,在考核内容上,把师德师风摆在重要位置。(三)打造“名课程”,丰富育人内涵。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成长的载体。要注重课程的创新与优化,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要强化课程的实践性,鼓励教师设计富有创意、贴近实际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要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国际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四)构建“名平台”,促进育人交流。教育的发展离
9、不开开放与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搭建校际交流平台,鼓励学校之间开展定期的学术研讨、教学观摩和经验分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在线教育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和教师。同时,要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等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和就业机会。(五)营造“名环境”,优化育人氛围。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要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优美的环
10、境中学习和生活。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六)实施“名评价”,激发育人活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激发教育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和活动,通过实际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七)强化“名保障”,确保育人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坚实的保障体系。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学校有
11、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设施。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二、要关心教育发展,让教育更有“温度”一要时刻促进好教育。教育出成效在于前沿的教学方法,更在于优秀稳定的教育团队,要全身心地建设好、培育好、维护好。要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要迅速在全社会全面开展犯罪警示教育,加大对未成年犯罪的普法力度、管控力度,严肃处理校园犯罪行为,通过更有效地预防和更严格的管理,全力维护好校园的安全秩序。要进一步减轻教学负担,削减学校各种迎检活动,避免高频迎
12、检、过度检查,坚决杜绝教师借调行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抽调教师,确保教学团队结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要进一步落实教师权益,规范教师职称晋升,营造“能者就上”的晋升氛围,探索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保障好福利补贴,不断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二要时刻关注好教育。跳出“墨守成规”是实现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在教育发展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要纵深推进“名誉校长”制度,做到密切联系教育、联系学校、联系学生,深入开展调研,拨开难题表层深抓问题根本。要深入实施属地管理,各乡(镇)要持续提高地方教育关注度,做好“谋划者”、不做“辅助者”,积极接洽和争取有助教育发展的好项目、好人才,要
13、严格落实教育与年终考核挂钩,让教育在基层真正得到快速发展。要保障好教育均衡化,全力保障教育经费拨付,持续优化教育经费分配机制,推动学校经费更加合理。要实施集团化办学,让优质学校带动一般学校。要搞好教育创新,吸收外部先进经验,加强内部的交流研讨,勇于上讲台、进教室,敢于走在前、落在地。三要时刻宣传好教育。地方教育的好坏体现在学生的升学成绩,也在于地方群众的口碑,要不遗余力讲好教育故事。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要推进教育发展透明化,及时公开教育工作计划、措施和成效,不断增强对教育的信心和理解。要维护好教育的形象,坚决落实劣迹教师淘汰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校外培训管理,严肃查处“在职教师上私课”“课上知识校外教”等问题。要加大社会面的支持,积极推介好公益助学活动,用好教育基金,引进优秀教育资源和前沿教学方法,不断拓宽学生学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