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237225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防止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防止耕地“非粮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乡镇是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中最重要、最前沿的“阵地”,是属地责任所在。但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的推进较困难,需要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措施。* .耕地“非粮化”存在的问题乡镇在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中,虽然召开了会议、宣传了政策、制定了方案、成立了专班、部署了工作、明确了责任、建立了台账,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思想认识不高部分乡镇对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工作力度不大,部分乡镇涉及到耕地“非粮化”的工作常用程序直接转交给镇农

2、技部门,乡镇主要领导没有调度抓落实,责任不清,压力也没传导到村、组,导致工作大局意识不强、紧迫性不够、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系统快速的处理机制,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推进乏力。* 部门协调不够对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乡镇自然资源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存在“两张皮”现象,各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各司其职,未协同配合,没有形成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工作合力。甚至个别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在对耕地的保护、整改中,指导农民种植藕、西瓜等农业农村部门制止的耕地“非粮化”行为。* 摸排底数不清按上级要求,乡镇经过*次或多次对各自行政区域内耕地“非粮化”情况的清查与上报,但没有请专业团队核查,没有使用专业设备测量定

3、位,摸排工作不彻底,加之新增的“非粮化”面积没有及时备案,“非粮化”地块没有进行动态管理,“非粮化”数据不真实、不全面、不精准。* 信息把握不全乡镇自然资源部门对耕地“非粮化”的管控主要是耕地改变土地属性变为林地、园地、草地、水塘等一般农用地的行为,而乡镇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针对耕地中适合种植主粮的地块不改变土地属性而没有种植主粮的行为。部分乡镇业务部门甚至对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旱地、水田的概念及面积、位置等信息不清楚,给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整改落实不力耕地“非粮化”摸排底数不准、信息不全、工作思路不明,存在把想法当做法、把发文当落实的现象。对新增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制止力度不大,对消除存量的整

4、改进度较慢,对常态监管的巡查力度不够,乡镇难以依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难以在保护群众利益与整改耕地“非粮化”现象之间找到最佳途径。* .耕地“非粮化”原因分析* 耕地“非粮化”形成的原因* 种植效益近年来,受粮食收购价较低、农资成本上涨快等经济因素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相对较低,农户田间管理水平高且有一定的种粮补贴还略有盈利,若管理不到位或是遇到极端天气,大多数出现亏损,而在基本农田上种植经济作物相对效益较高。* 利益驱使土地流转召集人(含少数村干部)在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的过程中充当中间人,收受了可观的手续费或介绍费,加速耕地“非粮化”面积蔓延扩散。* 历史习惯个别乡镇部分耕地地

5、块因地形地势、水利灌溉条件等,不宜种植主粮,当地农民历来种植经济作物的现实因素和历史原因。* 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推进不力的原因* 前期工作乏力个别乡镇及部分村、组干部对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不力,没有进行深入摸底调查,对农户实际种植情况把握不到位,耕地“非粮化”底数不清,没有及时有效引导、制止,直接影响后续的整改工作。* 法律依据缺乏对已存在或正在发生的耕地“非粮化”问题缺乏惩处依据,导致在整治推进工作中宣传得多、立行立改得少,监管惩处力度还有待加强。* 畏难情绪严重整改工作畏难情绪严重,尺度掌握不好容易引发舆情或突发事件,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耕地“非粮化”基数大的乡镇要在及时制止新

6、增面积的同时,还要清除多年来的存量面积,整改压力较大。若措施采取不当,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防止耕地“非粮化”对策* 加强工作推进力度乡镇党委、政府要扛起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服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压实镇、村、组三级责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消除存量、遏制新增的工作方案,并稳妥、扎实地落实。* 彻底详实摸清底数乡镇要把所辖区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范围内的耕地“非粮化”底数彻底摸清,这是保护耕地、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底数清、问题清、类型清,才能精准合理施策。县政府对乡镇上报摸底数据予以抽查,可由第三方技术部门配合落实,对摸排出现瞒报、漏报情况予以通报与问责

7、,确保全县精准摸排底数。* 分类整改、分类施策属自然资源部门管控的改变土地属性的耕地“非粮化”地块,依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按工程恢复和即可恢复方式逐步整改,而乡镇整改的主要是在不改变土地耕地属性的“非粮化”地块,重点是能种主粮的水田地块。存量情况分批退出,乡旗要针对每一处“非粮化”地块制定具体计划,”一处一策”,不搞“一刀切”,对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及整改后也不可能种植主粮的地块,每个乡镇可适当允许小部分暂缓整改,但须报县级政府批准。* 加强耕地常态监管加快将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纳入“田长制”管理。乡很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做到巡查有日志、发现有记录、整改有通知、消除有措施,完善消除存量、防止新增等相

8、关工作明细台账。坚决遏制再新增现象,发现一处,彻查一处,制止不力,加倍问责。*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县级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纪检、司法等部门沟通协调,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管理,自然资源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司法部门负责政策宣讲,纪检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乡镇加强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最大程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加强业务解读,理解“非粮化”一系列相关概念,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行业培训。* 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粮食补贴制度,统筹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即粮食补贴随田走,将粮食补贴给予真正种植粮食作物的主体。制定粮食规模种植奖励措施,调节涉农补贴中可分解的资金,向种主粮的农户倾斜,从而真正调动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县级政府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及整改总量,制定统一的退出补贴政策,按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一个要求落实。防止耕地“非粮化”是保护耕地的重要工作,也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要严守耕地红线,从政治高度把控好、落实好“非粮化”的消存遏增。从乡镇这个关键层面着手,把各项具体任务落细落地,从根本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进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