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音系学及其与汉语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音系学及其与汉语的关系.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非线性音系学及其与汉语的关系非线性音系学从大的理论范畴上是属于生成音系学的,它是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发展的结果。生成音系学的对立面是结构主义,特别是美国的描写派结构主义,他们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基本指导思想是:对世界的解释是由原子命题(数量很少的、能直接感觉到、不用证明的基本事实)按照逻辑推导出来的大量的分析命题。在此思想基础上的描写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少地考虑意义,强调要依据可以反复测试的对立互补等分布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发现语言的单位和规则。随着逻辑实证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逐渐受到质疑,生成音系学作为生成语法的一部分出现了,它的代表人物是雅各布逊、哈勒和乔姆斯基,其中哈勒是始终在
2、这个领域内奋斗的一位。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SPE音系学)第一次揭示了英语词重音与音段的关联规律、语调重音与语法单位组合层次的关联规律,第一次揭示了英语中音质单位在构词交替时的模式仍然与英文字母的分类一致。根据语音单位在组合和交替规则中是否成组行动可以确定语音单位的自然类和深层区别特征,由此可以确定音系的深层单位和音系格局。强调交替,强调规则,强调音系层面与语法层面的关联;区分表面形式和深层形式,并认为规则有次序性和循回性,认为共时的描写可以有历时的或方言的含义。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非线性音系学所继承。但是它有两大不足:一,SPE语言模型中,语素的深层语音形式放在词库里,音系规则放在“语音解释规则的
3、单元里。语言模型的基础句法的生成系统和词库通过转写规则生成各种句法结构,并填入词库中的深层语法形式,从而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终端语符串。终端语符串经句法转换规则转换为表层语符串,再经语音解释规则达到语音形式。即:语法一转换部分一表层结构T语音解释规则T句子的语音表现I基础部分(词库、范畴规则、次范畴规则)T深层结构一语义解释规则T句子的语义表现然而,词重音规则是不能归纳入上述语言模型的。二,SPE的音流组合模式是单线性的音流组合模式,即用公式“A-B/x_Y”来表达所有语音模型。而且SPE只在音段这一级上有线性排列的限制,在音段之上和音段之下都没有线性排列的结构限制。另外,在SPE中,音段直接组
4、合成语素或词的音形,形成一条线的线性结构,没有音节,更没有声母、韵母等音节内部的多层结构和音步、重音群等超音质的大的语音单位。这种特点使SPE在分析音系组合规则时遇到了问题。而且,语言学家是不满足一种语言理论只适用于英语一种语言的,一种有价值的理论应该有普遍的适应性。针对SPE标准理论的缺陷,同时又以它的理论为基础,非线性音系学(又叫“多线性音系学”)产生了。非线性音系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出现的诸多音系新理论的总称。非线性音系学在本质上和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即:认为音系单位、音系规则的确定和使用也考虑语法语义的因素;音系分表层和深层结构,深层结构经过运转、派生而生成表层
5、结构;在音系的分析中注意语素或词的音形交替,力图从所分析的语言材料中发现人类音系的普遍性规则。它与生成音系学最大的不同是对音流的认识。它研究了不同类型语言的各种音系现象,分别揭示了轻重音、声调、区别特征、声母、韵母、音节、语音词等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语音单位有独立于音段(或称音位)的线性结构。表面上看在时间上的一维向度上延续的音流,其实是多层次、多线条的线性配列限制,不同的线性结构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非线性音系学恢复了音节的概念。虽然在汉语中音节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但是在西方的音系理论中音节的地位一直很模糊。其一,无论从声学上还是从发音生理上,都很难为音节找到自然属性上的依据;其二,虽然英语
6、也有单音节词,但根据单音节词的首末位置的情况而总结出来的结构限制,对描写多音节音形的限制没有什么帮助。非线性音系学恢复了音节的概念,它认为音节不是实体性的声音单位,是音系单位层级中的一级,在单位的组合中起制约作用,音节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具有的一级单位。除了音节结构,非线性音系学还揭示了轻重音的节律结构,揭示了音节之上还有音步、音系词等不同于语法单位的韵律单位,这些韵律单位各有自己的线性限制。节律在轻重型语言中是至关重要的。节律与音质音段的关系就好比歌的曲调与歌词,曲调是只能附在歌词上发出的,但曲调结构绝不等于歌词的结构。1975年左右,M1.T提出了两种描写节律结构的模式。一是由Mark1.ib
7、erman提出的“节律树”,该模式借用表达句法结构的树形图来表示节律结构,节点与分支是上下级关系,隶属于同一节点的各个分支是同级关系。符号S表示重音,W表示非重音。语言中的轻重音可能是多层级的。目前使用较多的是1977年1.iberman和Prince提出的“节律栅模式。该模式以圆括号()表示音步的界限,以*表示重音,表轻音,不同层次的轻重对比则用上下不同的行来表示;不同的圆括号表示不同层次上的音步的界限,尖括号表示节律外成分。“节律栅模式还可以很好地与某些参数配合,表达不同语言中复杂的节律结构。所谓节律的参数是指在各种语言的节律结构中都起作用、而不同语言又可能有不同取值的一些要素。节律的参数
8、主要有:重音的承负单位、音步的有界/无界、是否两拍步、音步端重/非端重、端重的音步是左重还是右重、有界音步的音步界限是从词首开始从左往右划界还是从词末开始从右向左划界。在以上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韵律单位的结构限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它们与词法之间关系的研究,即“韵律词法与词法有关的韵律单位是那些比韵律词小的单位,这些单位按大小不同形成:韵律词(PrWord)音步(F)、音节(0)、摩拉()在这个层级中的各级单位都可能有多种特殊的结构限制,如一个语言的韵律词可能有“最大韵律词”和“最小韵律词”的限制,音节也可以有“最大音节和最小音节的限制。这些各种不同的韵律单位的结
9、构限制和词法一音系规则密切相关。哈勒的学生、美籍日裔女音系学家Itb提出了“韵律模块说”,它包括了三个基本概念:音节模块、韵律核准、穷尽音节化。这种学说使音节描写非常简单,而且表明了语素组词派生词音形的过程也可以用参数及其取值来控制。非线性音系学还提出了自主音段概念,它是针对音段之下的层次的。它认为不同的特征在语音的线性流中可能有自己独立配列和配列限制,音流在音段之下的特征层次也不是单线性的结构。语音特征是一个分层级的立体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树形图来表示。经常在一起变化的特征往往隶属于同一发音器官,或是临近的发音器官。哈勒提出了立体的特征树模型,说明了特征与音段不是构成关系,而是在同一时
10、间内协同发音的关系。非线音系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的音系理论,立足于揭示人类音系的普遍性的特点。它研究的语料范围更广泛,包括长期研究的欧洲语言、阿拉伯语、印第安语、菲律宾南岛语系的多种土著语、汉语、日语、韩语、希伯来语等,而且对这些语言的收集和研究大多有母语者参与,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非线性音系学的方法是“材料T假设T新的材料验证T新假设“,以求不断接近普遍原则。汉语是一种具有许多特色的重要语言,比如它是声调语言、单字音节为主要音节结构、音节概念清楚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语没能在非线性音系学的理论假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汉语的音节在汉语中是基本单位,从古代的音韵学开始,人们就自觉地使用音节这个概念,并清楚地将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但可能是太习以为常的缘故,汉语使用者就是忽视了这一重要概念,没有将其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研究,非但没有发现音节是语言的普遍特点,反而反复强调音节是汉语特有的现象,使得本来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出的普遍性结论被其他语言的语言学家绕了个大圈子得到了。所以,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应该充分利用汉语尤其是汉语极为丰富的方言为假设作论证,不断推动非线性音系学得出更新更有价值的理论。(钱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