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实施方案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冷链设施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结构发展更加合理、功能类型更加完善。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冷链物流成本水平显著降低。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培育23家竞争力较强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深化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稳步推动重庆与新加坡冷链物流标准衔接。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参与制定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的预冷、存储、运输、包装、销售各冷链环节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冷链产品市内存储销售、市外分拨流程。制
2、定出台重庆冷链商品目录,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促进冷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建立标准推广和培训机制,加大标准宣传和实施力度,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建立完善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广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包装基础模数及系列规格尺寸,促进包装箱、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二、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不断推动销地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加快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短板,全面构建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努力提升辐射市内市外服务网络密度和承载能力。依托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整合优化
3、存量冷链物流设施,创新培育协同高效的运营主体,推动大渡口、沙坪坝、江津、潼南、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地具备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通道运营平台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冷链物流企业。创建至少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仓储服务、市场分销、城市配送等冷链物流服务资源高效协同发展。强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国家物流枢纽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枢。推动中心城区老旧冷链设施标准化改造,淘汰高能耗老旧冷链设施设备,完善封
4、闭低温装卸货台、温控理货区、冷链查验和储存等服务功能,支持建设多温库、立体自动化冷库等智能型高端冷链设施以及跨境电商保税冷库,推广采用技术先进的节能蓄能设备,提升冷链设施安全、环保、节能水平,满足冷链产品多功能需求。鼓励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等,依托重要冷链物流节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加快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充分利用供销社、农村电商等平台,推动冷链物流农村节点建设,提升农产品冷链配送水平。推进冷链加工基地与区域集散分销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速配送处理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冷链设施的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完善专用的冷链仓储、隔离区和快速中转
5、换装等设施。加快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引导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便民农产品交易点等冷链物流设施改造。推广应用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覆盖率。加快完善乡镇农贸市场活禽集中交易和宰杀区冷链基础设施,支持屠宰厂(场)、肉类加工、果蔬配送企业,依托快速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品牌店、直营店和专销店等销售终端网点。加强区域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联动,构建快捷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肉品经销商,强化与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
6、等流通业态。推动冷链物流节点新能源冷藏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仓运配、集采分销和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和冷链服务骨干企业。依托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支持企业构建干支仓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提升运行效率。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重庆,提升冷链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引导冷链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剥离自有冷链配送服务功能和业务,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等,加
7、强冷链食品、药品产业链资源共享,优化冷链供应链,打造一批知名冷链物流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服务主体,探索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经营模式,提升产地移动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深化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稳步推动重庆与新加坡冷链物流标准衔接。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参与制定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的预冷、存储、运输、包装、销售各冷链环节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冷链产品市内存储销售、市外分拨流程。制定出台重庆冷链商品目录,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促进冷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建立标准推广和培训机制,加大标准宣传和实施力度,
8、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建立完善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广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包装基础模数及系列规格尺寸,促进包装箱、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加强行业数据收集、分析、发布等基础工作。依托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加强行业日常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研究发布冷链物流行情指数,及时通报重点产品运营状况,科学判断行业状况、预测发展态势。建立冷链物流行业专家库,凝聚科研机构、高校、协会、企业等人才资源,组建基础型、复合型、创新型、产业型专家团队,打造全市冷链物流业高级智库,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加大
9、冷链物流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市场急需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依托“一带一路”及出境出海大通道等,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分级分类开设培训课程,培养高层次冷链物流人才。推动冷链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制化培训,建设冷链物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提升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聚焦“6+1”重点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及疫苗等医药产品),推动冷链产品产销精准高效衔接,完善产地冷链基础设施,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围绕万州、黔江、涪陵、长寿、江津、合川、荣昌、开州、云阳、酉阳等区县畜禽养殖主产区,
10、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就地屠宰,鼓励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健全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冷链储运链条,建立温度监控和监管追溯系统,构建“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冰鲜上市“肉类供应链体系。支持建设肉类冷链集配中心,开展禽肉全链条冷链物流试点,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社区生鲜店、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流通和配送体系,促进畜禽主产区和主销区有效衔接。围绕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潼南、开州、忠县、云阳、奉节等区县特色水果、瓜菜菌类农产品种植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田头间节能型气调贮藏
11、库、机械冷库、通风贮藏库以及专用预冷设施,鼓励开展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推广应季储存和反季销售。以柑橘、柠檬、菌菇、花椒、猱猴桃、蓝莓等特色果蔬为试点,布局建设16个区域性水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21个区域性蔬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推广产地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推动构建产地到主销区全流程果蔬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发展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租赁等社会化服务,引导发展共享式“田间小站”等移动冷库,合理布局插电装置、田间停车、换装场地等,提高产地源头冷链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补齐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依托三亚湾等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配套建设速冻、冷藏、低温暂养等设施,发展水产品冰鲜储藏
12、和冷链加工,推动建设一批水产品冷链集配中心。鼓励水产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合作,健全水产品超低温储藏、运输、包装和加工体系。鼓励活鱼纯氧高密度冷链等鲜活水产品冷链配送技术创新应用,满足群众持续扩大的高品质水产品消费需求。围绕黔江、渝北、巴南、长寿、合川、泰江、荣昌、垫江、云阳、奉节、巫溪等区县奶牛主产区,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支持牧场、合作社、养殖小区等配置生乳冷却设备设施,支持配备生乳专用恒温运输槽车,提高生乳冷却、储存、运输一体化运作效率和温度质量管控水平。发挥龙头乳品企业以及电商、连锁超市等流通渠道作用,完善从生产厂商至消费者的低温液态奶全程冷链物流系统。推动冷链物流与速冻
13、食品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冷链物流对速冻食品消费保障能力,适应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和满足城乡居民对速冻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加强冷链物流服务保障,提升末端配送服务品质,支撑速冻食品流通渠道由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多渠道拓展。对照连锁餐饮、团餐等标准化、流程化经营要求,依托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厨房等设施,加快发展速冻类标准食材、食材半成品供应链,不断提高速冻食品品控能力。围绕涪陵、南岸、巴南、长寿、秀山、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地医药化工园区,依托疫苗、生物医药制品等冷链产品,健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一体化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大型医药冷链流通企业在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医药冷链物流集配中
14、心,高标准建设自动化立体冷库,规范冷藏车辆验证,施行低温药品运输、储存和配送管理,推行“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创新,推动医药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一体化发展。支持疾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室)等医疗网点,完善冷藏冷冻设备设施,提高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五、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市肉类、果蔬、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业态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已成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新兴力量。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末,全市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肉类、果蔬、水产品
15、、牛奶生产总量达2794万吨、年均增长3.6%o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强,在生产和消费两端的共同推动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2020年冷链市场交易额达864亿元,较2015年增加193亿元、年均增长5.2虬冷链流通率、冷链流通环节腐损率分别为46%,18%,较2015年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降低5个百分点。随着出海出境大通道和开放口岸、海关指定监管场所等加快建设,国际冷链物流规模持续扩大,进口冷链产品规模达96万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冷库库容达526万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328万立方米、年均增长9.7%,其中中心城区冷库库容达2
16、42万立方米、占全市52%;冷藏车保有量约2700辆,比2015年增长130%;基本形成以“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为主,冷链加工、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冷链服务主体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全市规模以上的冷链物流市场主体达400家。重庆明品福集团、重庆万吨冷储公司、重庆医药集团、重庆友生活公司等企业快速发展,新世纪、永辉超市、顺丰冷运、盒马鲜生、京东物流等企业生鲜冷链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涌现。随着电子商务、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在生鲜电商、新零售、新餐饮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下,冷链物流发展日趋多元化,“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呈现出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市场型、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直销型与第三方物流全面融合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构建了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持续推动消费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