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一、本工程施工路段现状概述本工程施工范围周边有已有建筑物、公用设施,距离施工区较近,施工时应树立保护意识。以及施工范围内有给排水、电信、电力等地下管线,地面上通信和高压电线纵横交错。施工前,应对沿线的地上、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对高压水管、高压电缆、通信管道、舲管抹口管等对沉降特别敏感的管线作尽可能详实的调查。二、地下管线的调查1、施工前组织专门的管线调查小组,配备管线探测仪进行地下管线调查工作。2、对照设计施工图,确认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现有管线分布情况。3、进一步收集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图纸和管线竣工资料,结合地质情况周围环境及管道的
2、探测结果,分析、确定现有管线的种类、位置、形状、尺寸、材料、入孔位置、接口状况。并将分析情况、结论递交有关部门确认。最后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存档。4、必要时,到现场进行人工探孔探测。5、查清各类管线的允许变形量、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备案。6、调查范围为本工程施工场地周边的地下管线,主要是对给水、天然煤气、电力电信、旧雨污水管等对沉降特别敏感的管线作尽可能详细的调查。三、地下管线的保护1、保护距离施工区较近、变形反应敏感的管线作为重点。其它管线以监测为指导,及时采取跟踪保护措施。2、设专人管理管线保护施工,主动与业主、监理和管线产权单位联系,积极开展工作。3、每条地下管线的保护均与
3、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紧密结合,以使管线保护工作对地面交通和居民生活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四、地上设施、周围构(建)筑物及文物调查1、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安全专人负责,逐一进行调查记录在册并实地摄影。2、填写每栋建筑物的调查表。3、对四层以上的建筑物进行垂直测量。4、调查过程注意和产权业主的沟通。5、在有可能存在文物的地方,施工开挖要细致小心,保证不破坏文物。五、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1、在制订管道沟槽开挖施工方案前,详尽查阅地下管线图纸资料,了解交叉路口和纵向布设的地上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访地下管线主管单位,勘测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接头情况等,并收集整理成册,以备查用。2、施
4、工及管道沟槽开挖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成立保护地下管线小组。3、施工及管道沟槽开挖前,开挖样沟,具体确定管线的位置和埋深,并做好标志。4、工程施工前,向有关管线单位提出监护的书面申请,办妥地下管线监护交底卡手续。5、工程施工前,把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制定的管线保护措施向现场施工员、工地主管、各班组长直至每一位操作工人作层层安全交底,随即填写管线交底卡,并建立“保护公用事业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6、对邻近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且在建筑物与拟建工程相应侧设置水平移位监测孔(测斜孔),施工中采用定时定期观察。六、文物保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前,要提前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文物部门取得联
5、系,了解施工范围内已探明和推测可能出现的文物分布情况,及时对可能存在文物的施工地点施工方法提出具体的保护文物方案,制定出一套详细完整的文物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要坚决贯彻执行。2、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落实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教育,积极主动地配合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工作,接受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监督和管理。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古墓、古建筑的结构或基础、化石、钱币等有考古、有地质研究价值的文物,要无条件立即停止施工,并由施工负责人采取措施,派专职公安人员加以保卫产密保护,防止发生哄抢、破坏文物事件,同时要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当
6、地文物保护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对文物做好对出土文物的妥善处理,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第九节应急措施一、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1、项目部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项目技术负责人成员:各相关人员办公地点(指挥中心)设在项目部办公室。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分工(1)指挥长(项目经理):保证应急预案有效运行而配备所需的资源,对项目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承担领导责任,下达启动/中止应急预案指令。(2)副指挥长: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负责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负责向应急准备和响应指挥部提供应急预案的运行情况。(3)应急准备领导委员会下设应急办公室
7、、专家组、应急救援组、设备物资保障组、警卫治安组。应急办公室地点、职责办公地点(指挥中心)设在项目部办公室。主要职责:A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工作,指导协调有关项目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B受理、拟定事故报告,负责组长、副组长、成员和各保障体系及救援队伍的联络,传达指挥部指令。C接到事故(险情)报告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及时组织、协调有关应急资源。D及时召集有关专家,拟定应急方案和措施。E对事故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和问题提出紧急处理意见和建议,并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补充。F传达应急组织体系
8、的各项指令;汇总报告事故情况。专家组主要职责:预测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在处理事故现场时针对技术问题提出应急处置对策,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急救援组主要职责:由应急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参加,由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动。担负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清理事故现场和消除事故隐患的任务。设备、物资保障组主要职责:担负事故应急救援交通车辆、大型设备(吊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救援器材、个人防护用品、应急物资保障和日常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帮助有关单位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和人员等应急资源。警卫治安组主要职责:担负事故现场的秩序维护任务,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抢险救护工作的正常
9、运行。根据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指导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善后处理组负责对应急准备和响应后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二、应急救援遵循原则1、迅速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单位或施工现场负责人、事故当事人或目击者有责任和义务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县水务局报告,县水务局要迅速向县委、县政府和州水务厅报告。2、主动抢险原则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及公民都有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人员及公私财产的责任和义务。对有能力、有条件实施救助而坐视不管,或事故单位负责人、当事人见死不救,甚至故意隐逸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报请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3、生命第一的原则有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要把抢救受伤人员,确保群众安全作为
10、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实施救助,及时疏散、撤离处于危险中的群众或实施抢险救援的有关人员。4、科学施救,防止事故扩大原则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判明事故现场状况,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施救,并及时控制危险源,严防发生次生事故。5、保护和抢救公私财产,确保重要设施安全的原则。重、特大事故发生后,要积极抢救所有能救出的公私财产,要尽一切可能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三、应急响应1、预防各类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救援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技术负责人做相关辅助工作。2、发生坍塌事故,由项目经理负责
11、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副项目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3、土建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外包队负责人士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山水、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米
12、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4、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认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
13、的医院治疗。5、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及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6、发生触电事故,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若触电者未失去知觉,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7、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事故,应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四、事故善后处理工作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