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近十年对照检查的发展规律让工作规范服务于查摆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近十年对照检查的发展规律让工作规范服务于查摆效果.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把握近十年对照检查的发展规律,让工作标准效劳于查摆效果笔者最近在从各个角度各种写对照检查材料,但是,越注重文辞上的修改完善,越感觉对照查摆似乎偏离了原本应该有的作用。于是,笔者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近十几年积累的纸质的、电子的、不同领域和单位的对照检查材料找出来做了一个比照。不比不知道,一比发现了3条规律:第一个是对照检查材料越来越材料化。如果把十几年前的广泛受到好评的对照检查材料放到现在,几乎就是不合格的,为什么呢?因为里面大白话的比例很多,小标题也不规整,每个问题的篇幅不一,长的有一页纸的、短的就两三行。这绝对不是一个优秀或合格材料的样子,但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现在很多对照检查材料都比不了的,
2、那就是画像准,一读就知道说的是谁、说的是什么事儿。第二个是对照检查材料越来越制式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照检查材料有了明确的模板,不仅固定了几个局部,连小标题都确定了,甚至有的基层组织对篇幅的行数都有准确规定。所以,十几年前比较普遍的那种长长短短、风格不一的对照检查材料,和现在普遍看到的在版式上严丝合缝的对照检查材料,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三是对照检查材料越来越逻辑化。这里说的逻辑化,指的并不是对照查摆的要求和问题之间的逻辑,这当然是要严格遵守的;而是指的现今很多督导组对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之间过分强调的逻辑关系。客观地说,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并不是理工科的作业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定
3、是具备宏观性的,甚至在表达上略显笼统的,为什么呢?因为太过具体了之后,原因就又变成了问题。一些优秀的早期的对照检查材料,有把原因分析和问题一起说的,也有在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入剖析的,无论哪一种,都是虚实结合在大逻辑上进行论述的,而不是直接在原因分析中点题问题表现。过度逻辑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有些突出问题没有方法写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要严格对照规定的几大方面来查摆问题。但是,有些突出问题确实是没有方法归类进去,所以就不写了,虽然是迫切解决的。这不免有些可惜。以上的3条规律,是笔者在梳理了近十几年对照检查材料的根底上总结的,说的都是不好的变化。但其实也有好的变化,比方随着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照检查材料在整体的质量上是有提升的;比方随着要求越来越严,以意见建议代替提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少。其实,一个好的对照检查材料,只要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得透、整改措施有用,那就是OK的。至于标准到什么样的程度,非同一单位有不同选择,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本末不能倒置,标准应该效劳于效果,而不是一切效劳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