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数据条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数据条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苏州市数据条例(2022年10月28日苏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22年1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数据资源第三章发展和应用第四章数据要素市场第五章促进和保障第六章数据安全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保护合法数据权益,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数据处理,数据发展和应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促进和保障,数据安全管
2、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包括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等;(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销毁等;(三)公共数据,是指本市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其他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以下统称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收集的数据;(四)企业数据,是指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收集的数据;(五)个人数据,是指载有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信息的数据,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数据。第四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
3、数据工作的领导,将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数据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数据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和数据安全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实行数据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管理,推动数据要素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流通利用和融合应用,引导全社会参与经济、生活、治理等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第五条市、县级市(区)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数据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促进数据治理和流通利用。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数据安全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个人信息
4、保护、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管理、统计、金融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数据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第六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享有数据资源持有、数据加工使用、数据产品经营等权益,获取与其数据价值投入和贡献相匹配的合法收益。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开展数据处理活动、行使相关数据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七条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等建设进程中,鼓励开展数据标准化体系、数据安全流动技术、
5、数字认证体系、数据处理机制等的对接,支持数据区域合作、跨域协同。第二章数据资源第八条本市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公共数据管理的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负责指导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建立透明化、可审计、可追溯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是本行业、本领域公共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与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相匹配的本行业、本领域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公共数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或者责任不明确的,由同级大数据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第九条本市统筹推进集约化的“一网通用”公共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作为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的
6、唯一通道,并与省公共数据平台连接和贯通。市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财政资金保障运行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不得新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公共数据平台和共享、开放通道;已经建成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合,并逐步归并于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第十条本市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管理体系。市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制定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应当明确公共数据的来源、更新频率、安全等级、共享开放属性等要素。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按照数据与业务对应的原则,编制本行业、本领域公共数据资源目录,
7、定期发布并动态调整。第十一条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的原则,按照法定权限、范围、程序和标准规范收集各类数据;涉及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数据的,相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当予以配合。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等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采用数字化方式收集信息。鼓励有关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将本单位的存量历史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的公共数据,不得重复收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同意的除外。财政资金保障运行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
8、需要向社会采购数据的,由同级大数据主管部门统筹组织、统一采购。第十二条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向公共数据平台归集公共数据,并确保归集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市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推动公共数据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散、一体管理的方式实施归集。但是,国家和省规定必须按照物理集中方式归集的公共数据除外。公共数据应当在本市政务云统一存储、备份保护。第十三条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之间共享公共数据,应当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公共数据按照共享属性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种类型。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在编制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时确定公共数据共享类型,提出不予共享的,应当说明依据和理由。大数
9、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数据共享管理和供需对接机制,根据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需求形成供需目录清单。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通过公共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获得的数据仅限用于本机构履行法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需要,不得以任何形式提供给第三方,也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目的。健全公共数据属地回流和反馈机制,积极争取和配合国家、省级应用系统的数据属地回流。第十四条公共数据按照开放属性分为无条件开放、有条件开放和不予开放三种类型。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在编制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时确定公共数据开放类型。对有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定期进行评估,具备无条件开放条件的,应当及时转为无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不予开放类公共数据经依法处理
10、后,或者相关权利人同意开放的,可以根据情况列入无条件开放类或者有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级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通过公共数据平台主动向社会开放无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明确有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的开放要求。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提出有条件开放类公共数据利用需求的,应当明确应用场景,并承诺应用场景的真实性、合规性、安全性,所获得的数据不得以任何形式提供给第三方,也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目的。第十五条本市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明确授权主体、条件、程序和数据范围、安全要求等。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对被授权运营主体实施日常
11、监督管理。被授权运营主体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依托公共数据平台提供的安全可信环境,实施数据开发利用,并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第十六条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公共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公共数据的质量监督,对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评估,并建立异议与更正管理机制。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认为公共数据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向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提出异议申请,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予以核查。经核查,相关数据确有错误、遗漏的,应当及时更正;不存在错误、遗漏的,应当将核查情况告知异议申请人。第十七条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开展数字化装备和软件研发
12、,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全流程数据采集。推动企业多源异构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协议转换,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汇聚。鼓励产业上下游企业通过供需对接,共建安全可信的数据空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第十八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指导企业结合发展模式,形成企业数据分类清单,并引导企业按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国家标准参与评估,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支持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数据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为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提供服务。第十九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支持工业企业将设备和业务系统接入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
13、数据服务资源,提升中小企业获取数据、应用数据能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十条自然人依法请求查阅、复制其个人数据的,数据处理者应当及时提供。自然人请求将其个人数据转移至指定的数据处理者,符合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条件的,数据处理者应当提供转移的途径。鼓励自然人聚合来源于多个途径的其个人数据,并在保障安全、基于授权的前提下,参与数据创新应用,实现个人数据价值。第三章发展和应用第二十一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运用大数据提升经济领域监测和宏观调节能力,构建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评估、风险预警、趋势研判、智能决策、运行仿真等数字化水平。第二十二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
14、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建设法人服务总入口,提供筹备、开办、成长、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市场服务持续优化,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第二十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赋能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第二十四条本市构建以多源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征信体系,支持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征信机构发展。金融管理部
15、门应当促进征信数据在金融领域合规运用,推动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运用增信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第二十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提高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推动数据赋能生活数字化转型。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建设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提供面向自然人的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旅游休闲、文体教育、政务办事、民生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支持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网站、手机应用程序、有线电视、智慧终端等面向数字化转型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适应性改造。鼓励企业运用公共数据提供公益服务。第二十六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促进数字技术和政府管理、服务、运行深度融合
16、,推动“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协同发展。市人民政府应当构建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通过治理数字化转型驱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构建集态势感知、分析研判、联动处置、监督问效、数字赋能于一体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新格局。第二十七条市网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围绕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社区治理、城市管理、环境治理、体育等领域搭建典型的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技术在智能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探索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第二十八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深度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分中心与行业分中心建设。鼓励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法。鼓励工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数据权属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