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平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连平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粤府(2021)76号)以及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河府(2022)20号)要求,进一步明确我县“十四五”期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前言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
2、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追求美好生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和科普工作,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厚植沃土才能百花齐放,科技创新有赖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3、,为我们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十三五”期间,全县各镇、各有关部门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联合协作,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了我县的绿色发展战略;公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共享机制,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均衡,不能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和连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和老年人的科学素质工作较薄弱;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水平有待提高;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科普信息化建设滞后;科普投入不足,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公众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
5、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连平县全力打造“两城三地”,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争当绿色发展新标杆,加快连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深入协同,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6、、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连平县
7、提升“融湾”“融深”质量效益、打造“两城三地”、推动连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二)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科学素质建设全过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组织协同,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实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科普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宣传我县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工作者,促进科学文化建设,营造崇尚科学、积极创新的社会氛围。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投入保障。贯彻落实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激发学校、科研院所、企业、
8、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大力推动科普产业化市场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探索科普供给新方法、新路径,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优化供需匹配度,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主动融入大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交流合作,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学素质融湾交流,共筑对话平台,增进开放互信,深化创新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三)目标到2025年,连平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o科普
9、公共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公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科普教育传播能力、普及程度、创新水平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适应连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民科学素质普及、教育、服务和创新体系。三、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10、力,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家庭教育,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科学探索类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剧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生科普作品竞赛、中学生学科竞赛等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的质量水平。大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避险自救、身心
11、健康等知识,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幼儿园日常教育融入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和情景式教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水平。充分利用连平现有的科技和产业资源,积极开发基础教育阶段具有连平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鼓励配齐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科技辅导员及相关学科实验员,鼓励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科学课程标准,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完善初高中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
12、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实施“青少年强科普教育工程”,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学习方式、课程设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提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推动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开展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拔
13、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库,充分利用相关科普设施建设,丰富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各种科技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学校、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数学、物理、
14、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各类校园创建活动中普及生态保护、节能减排、身心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科学知识,加强学生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制作、创意创新创造活动和“科普阅读月”“科普绘画比赛”等科学教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在学校设立科普教育长廊、宣传板报,并利用好“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鼓励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开展大手拉
15、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馆进校园,科技专家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作品竞赛和科普剧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不断丰富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不断改善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
16、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发挥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服务志愿者等作用,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服务“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宣传部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科技部门的科技特派员之家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平台建设,加大农村电商技能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培养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鼓励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推广科技小院、科技帮扶团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