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实施方案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以维护人 民健康和人人享有中医药健康服务为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 多样化、高质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发展 政策和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事业产业发 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在健康云南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 显。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以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为龙头, 州市、县级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 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能
2、力明显提升。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晋级达标,扩大中 医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实施中医“三名战略”,培育打造具有一定影 响力的“名医、名科、名药” o推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中西医协同协作力度,提高重大 疾病中西医结合救治水平,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中医药人才队伍持续优化。落实国家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 建立完善省、州市、县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持 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质量,充实中医药人才总量。加强民族医 药人才培养,发挥民族医药人才作用。中医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推进
3、云南地方特色中医学术流 派研究和传承,加强民族医药古籍保护挖掘,形成并推广一批地方流 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特色技术。推动搭建中医药产学研用相结合 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理论和诊疗技术突破,推进中医药科研 成果转化。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推进道地 药材规范化种植。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 水平,推动中医药多业态融合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中医药文化科普和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 一路”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云南中医药影响力进一 步扩大。二、持续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基础强化院
4、校教育。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加强中医药学科和专业建 设,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加强医教协同,强化高校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将中医课程列 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 支持探索开展九年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申报 中医药相关学科学位授权点。力争建设4个国家级、10个省级中医药 类一流本科专业和2个国家级、5个省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建好一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攻读中 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按国家规
5、定可以参加中西医结 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推动傣医学、彝医 学国家规划教材编写。培养特色人才。组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专项,抓实抓 好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中医护理 骨干等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加大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医临床 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读经典、悟经典、用经典”活动,提升中 医医师临床经典应用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 训,加快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 才。加强中医药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进师承教育。建立省、州市、县多层级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 大力开展名老中医
6、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依托国医大师、全国名 中医、省级名中医等建立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支持各地 建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 医师岗位,促进民族民间特色技术传承发展。推进“西学中”人才培养。建立完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培 训考核制度。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西 医结合人才队伍,提升重大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 治能力。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适宜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基 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 养,持续抓好中医类别全科
7、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 生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155”培训经验,即:乡村医务 人员熟悉掌握不少于IOO个中医药汤头歌(方剂)、熟知不少于IOO 种中药饮片功效、会识别不少于50种当地常见中草药、熟练掌握运用 不少于5种适宜技术。培训不少于IOOOO名乡村医生。三、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为,促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 范发展。丰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涵,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太极 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保健运动,推动形成体医结合健康服 务模式。强化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监管,提高从业人
8、员素质,提升经营 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 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老年病科建设, 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和康复护理。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连续、个性化、一体化的中医药 养老服务。推动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充分发挥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 药的独特优势和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文化旅 游产业深度融合,引进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健康产品,促进发展以中 医药文化传播、健康体验为主题,融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药膳 和
9、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推动建设中医药特 色突出的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 旅游精品路线。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持续开展“中医药宣传日”、“中医中药中国行”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推进中医 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 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等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支持建好 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博 物馆。推动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壮大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组建以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医疗机构 中医药人员为主体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
10、传队伍,加强省级中医药文化 科普宣讲专家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培训制度,加强基 层中医药文化宣传人员培训,基本建立一支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 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促进中医药开放发展。鼓励支持中医药教育、医疗机构和中医药 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 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建设省级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支 持建立1一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四、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经典名方、口传心 授等医药资料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中医学术流派 文化推广,系统挖掘整理地方流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特色技术, 推动形成具
11、有云南特色的滇南医学体系。推动更多中医药项目列入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强重点领域攻关。在省级科技计划中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 支持力度。深化滇南医学理论、云南特有民族医药理论、云南道地中 药材作用机理等研究,开展中医药防治地方重大、难治和新发突发传 染病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名方、 经验方研究,推动向医疗机构制剂转化生产。加强中医药循证医学能 力建设,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证据体系, 研究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建设传承创新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布局建设中医药传承创 新中心、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省中医中 药研究
12、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中医临床技术研究和药物研发,力 争在研发、生产、推广运用上有所突破。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与企业、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协作、共享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 及中药创新企业,加大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中医药 先进装备、中药新药研发。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中药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力争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快成果转 化。推动中药(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二次开发和工艺标准提升,逐 步扩大在医疗机构的调剂使用范围。五、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 力度,支持珍稀濒危中
13、药材人工繁育和替代品研发利用。充分利用云 南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建立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基础数 据库和标本库。开展中药材道地品种、食药物质资源原产地、主产区 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产品保护和商标注册工作。推进道地药材种植。围绕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 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等“十大名药材”重点 品种,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优良品种扩繁推广和品种栽培技术研究 及应用,推广一批以稳定提升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种 植模式。推进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培 育做强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培育一批以中药材为主 导的农业产业强镇,
14、把我省建成全国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 加工规范等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 推动中药制药技术升级,促进中药生产工艺标准化和现代化,鼓励生 产企业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推动一批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园 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滇产中药品牌化发展,培育中成药 大品种和独家品种。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建立 健全第三方质量监测体系,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溯源体系建 设。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中药饮片炮制水平和 产品质量。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强化中药安全质量监管。突出
15、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 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探索建立中药材、中 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全链条药品 安全监管机制,开展药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中药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提升说明书临床使用指导效果。建立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建立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仓储、 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流通体系。促进“互联网+物流”发展,打 造现代化智慧物流,开展中药材配送上门服务。打造面向西南、辐射 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六、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完善中西医协同协作机制。支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进一步 提升服务能力。在综合医院推广“有
16、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 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推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规范 建立中西医协同多学科会诊制度,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 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将中医诊疗人次占比等指标纳入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提升中西医协同协作能力。争取国家支持,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组建多学科的中西医 协作团队和中西医临床研究平台,提升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能力和水 平。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艾滋病、老年痴呆等重大疑难 疾病,以及抗生素耐药问题和新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开展中西医联合 攻关,形成一批疗效明显的诊疗方案。七、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能力。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在中医医院 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室,规范 开展中医健康咨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