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要抓好三个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产业振兴要抓好三个点.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城镇化绝不是“消灭村庄”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一种所谓“全域城镇化”, 让农民都“上楼”进而“消灭村庄”的观点。对此笔者是不 能苟同的。有的地方热衷于城镇的土地扩张,借城镇化大量 圈地,铺摊子,“摊大饼”,城镇规模越来越大,但城镇质量 提高不快;有的地方把城镇化当作造城运动,有城无业,有 城无人,过度城镇化,新城变空城;有的地方以地生财、消 灭村庄,大规模搞“乡改街” “村改居”,农民“被上楼”、被 城镇化;有的地方“化地不化人”,重物轻人,有城无市,有 镇无品,缺乏必要的文化支撑和民生保障;有的地方的城镇 建设“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功 能不齐备、设施不配套;有
2、的城市盲目扩大规模,造成交通 拥堵、公共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低水平 重复建设,与城镇化现代化的目标和本质要求大相径庭。城镇化,要“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说让人们心安的地方才能成为故乡。有乡愁,才有归属感。这种乡愁和归属感源于人,或源于山水,或源于那片土地。但由于城镇化的加速,行政区划的村镇不断在撤并,村庄不断减少,“高楼一片”代替了 “蛙声一片”,城市的喧嚣代替了乡村的静谧。快节奏的“消灭村庄”式的城镇化,使得新的所谓城镇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青山绿水难觅,鸟兽鱼虾不再。山,望不见了;水,看不到了; “乡愁”更是成为奢侈品。青山绿水、碧水
3、蓝天越来越罕见,“老家”的记忆越来越淡漠。消灭村庄,让农民从田地上都迁移出去,尽快实现全域 的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看似好看,看似合理,但是农 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本,结果是进了城,也缺乏保障。 村庄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覆盖了农村田地,忽略了农村民 俗特点,破坏了乡村的自然风景与文化传统;农民都变成了 市民,但是只是身体上楼,思想还停留在田地里,对城市的 生活方式还是格格不入,心理上没有形成对城市的归属感。如果城镇化只是消灭村庄,而没有给农民生活上的出路、 思想上的归属,那就是不成功的城镇化;如果城镇化只是让 高楼覆盖了田野,而没有顾及粮食的安全、资源的承载力和 生态环境的容量,那就是不够
4、格的城镇化。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就是城镇 化的新的“城镇”能够形成良好的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 关键,是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这就要建立促进居民就业保 障机制,建立居民就业技能培训机制,支持对农村居民特别 是被征地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惠制就业培训,支持农民按 需自主创业;这就要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机制,探索新 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整合衔接,实行城乡养老保险自主选择、分档缴费, 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标准统一、待遇统一、管理 服务统一;这就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城乡社会保 险有序衔接的办法和途径,完善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 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这就要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 展机制,着力推进以改善;这就要围绕新城、新镇和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科学调整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实现 公共教育设施与新城、新镇同步推进。加快城镇化进程,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学会 “两手抓”,学会“弹钢琴”。城镇化,不能一味地求大求高,不能不加区分地搞“全域城市化”;城镇化不能笼统地提“消 灭所有村庄二不能将大批农民人为地从土地上赶走,不能让 农民都“上楼”。要知道,所谓的“全域城市化”,在相当多 的地区,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消灭所有村庄,既 是盲动,也是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