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通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内政发202122号)和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一一一一、刖言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科普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初步构建起现代化科普场馆体系;科普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科协”建设步伐进一步加
2、快,科普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2%,比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内蒙古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全市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普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公民科学素质有待持续提升,城乡、区域、性别、年龄差异较大;优质科普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服务不充分,公共科普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科普信息化水平不高;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氛围不够浓厚;科普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公民科学素质协同共建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时代全面建成现代化通辽的关键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要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的全面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
4、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原则,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产业化推动、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二)原则一突出科学精
5、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和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调度、协同推进、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深化供给侧改革。解决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突出需求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科普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满
6、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与俄蒙等国的科学素质国际交流,深化创新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初步构建多位一体、互补联动的对外科普传播合作格局。(三)目标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状况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科普信息化水平跨上新台阶,科技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加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队伍更加壮大,科学精神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三、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
7、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L任务: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树立科技报国崇高理想,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科技兴蒙夯实人才基础。2措施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让科学家精神走进校园,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班级走廊内张贴著名科学家画像,以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学校抓住中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良好契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给学生讲生动的思政课。开
8、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面向青少年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奋斗的故事,推动科学家精神进课堂、进头脑。一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配齐配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开齐开足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课,高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加强所有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质量安全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质量安全意识。探
9、索青少年职业技能培养体制,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技能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加强农村牧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有地域特色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每年开展科学实验秀50场次,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在全市创建5-10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根据学校的需要与特点开发科技类的新课程,创造本校特色,努力在科技教育组织制度建设、教育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点。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每年培养学生1000人
10、次以上。结合双减工作要求,让科普知识和科技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竞赛类活动道德伦理审查,创新竞赛形式,拓展活动覆盖,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校科学营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水平。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以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一批优秀科普人才和相关科普机构,有效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教师、学生2000人次以上。一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普志愿者队伍建
11、设,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和资源,广泛开展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科学探究、创新创造、实景体验等科学教育活动。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单位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卫生健康、心理健康、自我保护、应急避险、自然科学学术报告等科普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幼儿园科普课程,丰富相关玩教具、图书等,加大幼儿园科普场馆的建设和投入,同时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幼儿了解科普常识,合力推动全市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
1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中小学要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唤醒家长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意识,重视儿童的科学教育。要引导家长尽可能多的给儿童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通过陪伴儿童阅读科普读物、建立家庭科学实验基地等形式,在家庭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儿童的思维;同时依托各类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亲子互动培训课程,提高家长科学教育的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灵活采取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全过程。加大学科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
13、层活动,每年培训教师200名。3分工牵头部门:市教育局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人社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广电局、卫健委、团委、科协(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L任务:以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不断丰富农村牧区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措施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
14、、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特色农牧民科技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科普服务长效机制。一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结合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干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依托高素质农牧民培训项目,加大高素质农牧民、农村牧区电商技能人才、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训力度。举办乡土人才和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农牧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培育IOO名农村牧区创业创新带头人。实施农村牧区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开设皓日沁巧娘云课堂、乡村振兴巾帼空中课堂提升广大农村牧区妇女的素质。实施乡村振兴科
15、技支撑行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校地合作共建等农牧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技协组织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以推动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推动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市八个旗县市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25个,组织农牧民开展现场观摩和培训I,每个示范基地观摩培iJII500人以上。培育建立健全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10个,引导广大农牧民进行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引导农技协等社会组织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实现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有机衔接。激发
16、全市各级农技协活力,在科学思想传播、新技术推广、种养殖技术培训、农畜产品经营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加强农村牧区科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牧区科普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牧区中学科技馆、乡村科普图书室等科普阵地建设,提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巡展次数,争取中国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项目。发挥村村响、农家书屋、科普大集作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在农村牧区落地应用。一提升偏远地区、脱贫地区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加大各类项目支持力度。持续承办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提升科普品牌效能;大力开展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覆盖全市所有苏木乡镇(街道),着力打造科普品牌;每年选取相关旗县市区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旗县行”活动,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