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5084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知行合一促进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摘要】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出的新命题,体现了小数教学教学更加重视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本文从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绘制思维导图、回归生活应用等方面具体分析提高小学生思维外显能力的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外显培养方法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知道,数学学习最原始的方式是“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是

2、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方式,而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效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授他人”或者“马上应用”,学生深化理解,学以致用。所以,数学学习不能只是“听讲+训练”的过程,应该聚焦在思维的训练上,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形成“思考+内化+表达”的思维外显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处于发展的触及阶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为培养思维外显能力打好

3、地基。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在给他们钥匙之前,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若没有扎实的知识做基础,仅仅靠学生凭空臆想,必定如水中浮萍没有依托,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不知者无问”的情况,基础知识不能掌握,就不会产生问题,更不会引发思考。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首先要重视对习题中数学概念以及规律的挖掘,这样才能让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规律逐步上升到提炼的高度,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其思维能力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百

4、分数的意义时,如果老师不能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其实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百分之几的实际含义,那么在练习如和30%的大小相等,意义也10相同”的判断时,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是错误的。实践表明,有些学生之所以思维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尤其是当教师提出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便常因为对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而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产生相应的解决思维.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首先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过程中,介绍“化简比”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把:0.375:3、350千克:0.5吨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5、?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8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很容易想到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进一步化简,对于单位不同的比,要先统一单位后再进行化简。可见,当学生具备了相应地知识积累后,再面对一些稍复杂的问题时,也能举一反三,顺利解决。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培养思维外显能力提供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深入学习某一学科,通常是基于对该学科浓厚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极具好奇心,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有极强烈的探索欲望。且思考活动十分频繁。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融入

6、学习情境中去,积极思考,乐于表达。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数学思维外显能力。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超市购物的场面,引起学生共鸣。展示超市价格标识牌后,问学生”一支钢笔9.8元,一个练习本4.5元,买一支钢笔和一个练习本,付15元可以吗?”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购买文具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生活体验,可能会有学生立马就可以进行小数的估算,9.8元大约是10元,4.5元大约是5元,但是9.8元比10元少,4.5元也比5元少,所以它们的和比15元少。也会有学生把元和元相加:9+4=13元,小数部分转化成“角”相加:8角+5角=13角,也就是1元3角,13元加1元3角是

7、14元3角。不管哪种方法求解15元够不够,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以上思考,对于小数加法竖式的理解,可以更形象、更具体、更深刻。以这样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三、以“问”促“说”,为培养思维外显能力搭建平台。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量让每位孩子都有展示、提高的机会。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和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以“精练、严密、逻

8、辑、形象”为主要特征。虽然“说”仅仅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但“我说必我想,我想必我思”。“说”就是思维结果的表达。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必须要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表达能力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不能再用单纯的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讲授模式,更多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让学生们说操作过程、说公式推导、说解题思路、说错题反思、说收获、说疑问等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我,表达自我。而学生说什么,如何说,什么时机说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去提问。如果在提问道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清晰,表达清楚准确,说明学生对知识能深入理解,内化掌握。在表达的过程中

9、既磨炼了语言又提高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假设一节内容时,出示例题后,可以提问:“720克果汁装在大小不同的杯子中,你能一下子算出大、小杯子分别装多少吗?”“如果把杯子都换成同样大小的杯子会怎么样?”,学生分组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是同样大小的杯子,就可以简单的平均分解决问题了,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利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把大杯子换成小杯子,或者把小杯子换成大杯子。全班交流时,可以追问:“为什么要换成同样的杯子?你是根据哪个条件换的杯子?换好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转化为探索所学内容的储备能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增

10、强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围绕教学内容,抓住合适的提问时机,引导学生探究,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例题出示后,有的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利用-对应的份数关系,找到一份的量,进而解决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问题还是不能独立解决,数量之间不能建立联系。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怎么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当学生能表达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再引导学生明确要求红色方格的数量就是求30的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直接列写乘法算式进3+2行计算。数学

11、学习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一次交流、每一次语言表达都是思维的碰撞,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一次训练、一次提升。四、借助思维导图,数形结合提高学生思维外显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首先要建立他们的“思维外显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思维的具象化效果,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绘制思维导图的兴趣。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其思维外显能力。思维导图是常见的一种梳理知识的方式。在中高年级,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12、,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知识网络,发散逻辑思维。画思维导图的重点,仍然在于说写。绘制思维导图后,要在班级内交流,说说自己所得所想。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说说知识点,扩展延伸的内容,做到条理清晰,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搜集资料,还是做到思维缜密,交流汇报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敏捷。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并探索多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绘制时,可以条理清晰的整理本单元的知识,抓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割、移、拼等方法推导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一次绘制就是一次对知识点的整合,对思维能力的一次锻炼。五、回归生活,为培养思维

13、外显能力后续延伸。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引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学内容如果没有用武之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慢慢消失,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我们在数学上所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最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外显大多是以形象思维外显为主,所以大多数的小学生,在最初接触数学的时候,无法体会到学习数学对自身生活的实际帮助。此外,由于小学生刚接触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不了解相应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范围,导致在实际的生活中,无法理解哪

14、些事物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学生不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何谈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呢?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来分析这一部分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筛选生活化数学知识。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可以从身边的纸巾盒、牙膏盒、长方体的油箱、长方体的通风管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就是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计算的面积也会有所调整,比如通风管,只能计算其中4个面的面积。之后再

15、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长方体的物品、包装盒,计算它们所用的面积。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学生再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既新奇又可以感受数学对生活的应用。为以后用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世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做好后续延伸。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最为关键,而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思维外显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我们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概念、数学思维,主动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参考文献:1吴靖.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实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30):61-61.2胡全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图构思维的培养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5(32):70-71.3蒋健.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9(30):47-47.孙琳。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000)36-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