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
2、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全面开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视野宽广,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
3、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学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课程教育,强化师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育人环境。三、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创新
4、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从2022年开始,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总结多年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厘清管理职能边界;加强动员、强化宣传,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观念,营造“共同关注”、“学校倾注”、“学生专注”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制定未来5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期目标: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和示范效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至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学生中全面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咨询服务进一步优化、保障体系进一
5、步完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制度成果,努力建成全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进高校、优秀单位或示范基地。长期目标:建成适应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至2023年,建立健全我校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优良环境,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四、组织领导依据意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有关要求,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由校长领导负责,实行学校和学院(部)两级管理。(一)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
6、导小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校团委、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科技处、社会科学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工程技术中心、计划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产业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部)负责人以及创新创业中心主任组成。(二)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或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学院),设业务科室(第一阶段)和教研室(第二阶段)若干,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负责管理全校创新实践班,创新创业学分,以及各级创新
7、创业计划项目,形成资源整合,政策连贯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五、工作任务与措施(一)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工作时间要求:2022年10月一12月任务与措施:面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国家、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工作开展情况,营造创新创业文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在全体人员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改革意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宣传形式,在学校主页、部门网站、校报等开辟相关主题专栏,在校园电视台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节目,积极拓展校内外媒体和
8、探索使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大力报道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事迹,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主要责任部门:宣传部其他负责部门:学工部、研究生院、招就处、校团委、科技园办、高教中心、工程中心、各学院(部)、创新创业中心(二)修订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间要求:2022年10月一2022年12月任务与措施:根据新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融合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新制修订的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创新创业
9、教育目标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组织修订学校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明确研究生、本科生、专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奖励体系,设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与标准。主要责任部门:教务处其他负责部门:研究生院、学工部、招就处、校团委、各学院(部、中心)、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创新创业中心(S)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时间要求:2022年10月一2023年8月任务与措施:依托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公共服务平台与专业管理状态数据平台,完善学校学科
10、专业的设置、建设、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健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年底前完成当年年度报告编写发布工作。深入实施“卓越计划”,到2023年建设省级“卓越计划”试点项目5个;建立涵盖更多学科、形式更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班;依托合作办学资源优势,建立健全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增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实现跨
11、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主要负责部门:教务处其他责任部门:研究生院、高教中心、招就处、工程中心、各学院(部)、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创新创业中心(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间要求:2022年10月2022年12月任务与措施: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原则,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新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
12、化建设进程,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引进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着重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立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要,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和案例集。主要责任部门:教务处其他负责部门:研究生院、招就处、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学工部、工程中心、各学院(部)、创新创业中心(五)改革教学方法和考
13、核方式时间要求:2022年10月2022年12月任务与措施: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创新创业路径。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
14、相匹配。主要责任部门:教务处其他负责部门:研究生院、招就处、各学院(部)、创新创业中心(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时间要求:2022年10月2022年12月任务与措施: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纳入培养方案管理,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议培养方案中设置不低于总学分5%的创新创业课程,其中开放性实验学时不低于实践学时的1/3;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主持研究创新基金、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进一步完善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实践教学学习。探索个性化、“订单式”培养,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
15、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和完善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限制,落实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设立学校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研究制定对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学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主要责任部门:教务处、研究生院其他负责部门:学工部、校团委、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各学院(部)、创新创业中心(七)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时间要求:2022年10月2023年12月任务与措施:打造我校创意汇聚、创新实现、创业转化三个综合性、跨部门的复杂网
16、络型平台。(见附件)1、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业教育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鼓励和支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及应用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力度,加大对工程技术中心创新教育与训练的功能开发,支持建设大学生创意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加快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大环境。主要责任部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园办其他负责部门:学工部、校团委、工程中心、计财处、资实处、产业处、各学院(部)、创新创业中心2、深入推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