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摘要: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学习系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对于现阶段中小学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一直以来处于“被冷落”的地位,思考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为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能够顺利展开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让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找到自己的生长空间,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和现实要求。关键词:城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超越“书本”世界,以“生活世界”作为课程内容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可,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
2、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才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的出台让我们对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间接上也推动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以及实施。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时,也需要教育者思考方方面面的问题。一、坚持政策方针,跟紧时代要求通过劳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时期国家对于劳动教育都会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和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内
3、容。紧跟国家的政策导向,着眼于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明晰接下来的主要方向在哪里,同时也有利于更新和丰富我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观念和行动。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先开始是包含在其他学科当中,再到后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一直以来,将劳动教育课程等同于“体力劳动课”的情况并不罕见,对于劳动课程的开发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更为普遍,由于对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解读不到位,导致学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劳动教育课程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大量的劳动教育课程被其他学科占用等问题。如果不能详细解读国家的政策方
4、针,那么就很难开发出真正属于地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即使开发出来,也很难适应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这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因此要想在小县城的中小学开发出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就必须要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跟紧时代的步伐,只有如此才能让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二、明确意义,改变错误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的要求。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劳动教育课程与“体力劳动”是有区别的。体力劳动是指以人体的肌肉与骨骼的劳动为主,以大脑和其他
5、身体系统的劳动为辅的人类劳动。而劳动教育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体力劳动,也要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综合素养。一方面,我们应该对于劳动教育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劳动教育与简单意义上的劳动并不差别,并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劳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给予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对于考试体制的原因,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保证升学率,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中考、高考不考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那么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何在?再加上偏远地区的师资条件和经济水平有限,劳动教育课程由谁去开发,怎样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进行?这些问题的涌现,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开
6、发难以进行下去。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要更加注重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不能将“体力劳动”与“劳动教育课程”混为一谈,同时我们要遵循头脑相结合的原则,在劳动教育课程中锻炼体魄,发展心智,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三、发挥特色,打造区域特色课程对于城区学校而言,开发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因地制宜。我们国家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师资条件、课程资源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对于偏远城区而言,尽管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但是当城区
7、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时,他就具备很多大城市所缺少多元的课程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和实践的场所。让城区在开发劳动课程时发挥一定的自主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凸显出城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新思路。四、形成合力,纵横共同发挥作用一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劳动的机会很多,学生基本具备较强的劳动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达成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包括劳动实践,还要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劳动价值观,因此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方面,我们可以从两条路径去监督和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一)“纵向”的教育合力:我们要下至幼儿园,上达初高
8、中教育阶段,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首先应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那么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就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基本的劳动能力。即使在大学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小觑,需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巩固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也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二)“横向”的教育合力:家庭、学校、社会都可以为劳动课程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强有力的保障。这三者都是劳动课程开发的力量源泉。在孩子们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这些劳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或大或
9、小的影响,如果将这些劳动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形成一定的体系就可以成为劳动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的教育是有体系,有目的的,也是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主阵地”,结合社会和家庭的力量,让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茁壮成长。结论:劳动教育要想真正走进课堂就必然要进行课程建设,要想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课程开发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对于城区的中小学而言,当前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正是教育应该着手去做的好时机,应该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大胆假设,敢于实施,才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策略与方法01.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意见中对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做了说明,即“通过
10、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这一总目标中包含了四个维度的要求,即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这也提示了新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具体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实施规划和评价标准研制时所应考量的几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总目标中各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劳动观念维度:能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正确理解劳动对于家庭幸福、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
11、意义;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劳动精神维度:领会劳动奋斗的意义;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感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动能力维度: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具备完成特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问题解决、探究意识、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劳动创造美,美也丰富了劳动的价值内涵的辩证关系。劳动习惯维度: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形成积极劳动、安全劳动、规范劳动等习惯;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等品质;在劳动过程
12、中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健康体格。二是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及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来确定培养目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产生劳动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领悟劳动精神是比较恰当的。具体而言,产生劳动兴趣即学生能够对劳动有好奇心,能够通过教师指导、同伴互助、家长引导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及社会服务性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即学生知道人人都要劳动,能够自觉自愿地实现生活自理,适度参加生产生活和服务性劳动;具备劳动技能即能熟练使用特定劳动工具,完成简单劳动任务;领悟劳动精神即懂得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人民,崇尚勤奋、勤俭等劳动精神品质。三是明确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与劳
13、动经历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劳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劳动提升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在劳动中逐渐学会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的元素;以此实现在劳动教育中整02.搭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应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同时“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规划是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与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在制定劳动内容过程中,应结合独特的在地劳动教育资源,科学有序安排适宜的课程内容。其中因地制宜是实
14、施劳动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各她区和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展宜工宜农、工农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同时进一步挖掘独特的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将其所具备的劳动教育价值转化为劳动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科学安排适宜的劳动教育内容。每一个学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都应该夯实本学段的基本劳动能力,把握劳动教育重点内容并有序安排。依据意见精神,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应统筹考虑家、校、社合作以及劳动三大领域,小学低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类任务群为主,小学中高段适当增加生产劳动基础类任务群和服务型劳动基础任务群,初中兼顾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基础、服务性劳动类任务群。03.设计适当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课程实施是有效利用
15、课程资源实现课程价值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维度结合、多元化形态、多模态方式等实施策略。多维度结合为课内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多元化形态为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科融合类劳动教育课程、阶段性系列化主题式劳动教育活动、PBL项目式学习类劳动教育活动;多模态方式为劳动教育活动手册、劳动教育产品、劳动教育资料等。在上述多种实施场域中,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切实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需要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并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社会在劳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应该充分利
16、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在建构家校社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开辟多种学工、学农、学科等劳动实践场所。目前北京各区域学校结合各自优势开发建构了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笔者团队项目实践校为例,学校以国家课程、学科融合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群将劳动教育分为三类课程,分别采取独立授课、学科融合及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的方式实施。学校各阶段的劳动教育均围绕劳动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展开,且应随着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的逐步形成与提高,加深、拓宽、扩展相应劳动教育内容,提升课堂的针对性、探究性、创新性,使劳动教育课程呈现小步推进、进阶发展、贯通培养的实施模式。04.制定基于目标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从意见的整体设计来看,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注点已从技能学习转入全面的劳动素养教育。建构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丰富学校的总体课程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