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6496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课题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XX区以工业立区,工业以化工产业为主,生产企业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XX地区碳排放大户。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对推动XX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初步测算,我区工业领域2030年碳达峰总量约为1615万吨/年。高新技术区已建设开发区域所有企业在产能100%情况下,达峰量约为420万吨。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坚持统筹推进,系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

2、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增效、减污、降碳”措施,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实现“两高”项目零准入,从源头上降碳减排。二是注重工艺优化,有序淘汰落后产能。XX公司投资8916万元,实施11个能效提升项目,关停XX8000吨装置、XX装置,2022年碳排放量较十三五末下降7.6%;XX公司重点开展节能设备同步运行率提升攻关,2022年节能设备同步运行率提升至98%以上,加热炉热效率提升至94.2%;高新区XX公司利用余热发电,降低了外购能源依赖降低了企业的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三是优化能源结构,稳妥推进新能源利用。XX公司增设70余盏太阳能路灯,年

3、替代电量7万kWh以上,2021年开始陆续在机关办公大楼、食堂楼顶、水务部等空地布局建设光伏发电,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46万kWh;XX高新技术区通过引进华能XX电厂热电联产改造生产蒸汽,向高新区生产企业集中供热,取缔了园区所有的燃煤锅炉,年可节约标煤87160t,年减排S(M235t0四是节能降碳新技术研发应用取得初步成效。XX公司大力推进低温热新技术应用,应用低温热发电技术,小时发电量达IOOOkWh以上;应用烟机节能新技术,实现烟机做功大幅提升。2023年改造完善后,电机做功均下降50%以上;XX高新区XX公司投入资金941万元,引进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涡轮制冷发电技术进行节能减碳,

4、减排二氧化碳619.51t/年,XX公司致力产业链研发工程,实现在产业链中固化碳、消耗碳的目的,减少外环境排放碳,目前研发取得初步成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的“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0%左右”目标任务,我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顶层设计不完善。化工行业减排政策多为规划和计划,仅有一些行业准入条件为硬性指标,不同部门政策之间的协同效果不理想,导致部分企业对于碳排放不够重视,对于生产设备应达到的技术标准不能严格执行,尽管政策总数增多对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增大,但是单个政策的影响力有降低的趋势。2、工作机制不健全。区委区政府未成

5、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未对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明确;未规划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未制定碳达峰工作考核方案;相关支持政策尚未出台。3、双碳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群众对碳达峰行动政策不了解,对我区达峰峰值统计指标不清楚,对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思路不清晰;大部分企业对双碳认识不深,没有建立碳管理相关制度,专业从事碳管理工作的人才紧缺。4、环境配套建设滞后。高新区智慧管理平台未将企业用电负荷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还不完善;“三废”还不能完全做到集中处置,一定程度加大了单独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区内高耗能企业搬迁升级改造与用地紧张矛盾较为突出;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还不健全精准,使得碳交易的

6、配额和减排标准难以确定。5、产业链内循环畅通不够。两厂与高新区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上融合深度不够,一定程度推高了碳排放量;高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力度不大,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6、新技术研发应用力度不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我区已较为成熟,初见成效,但由于政府扶持培育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链;企业作为碳减的主体,在工艺和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力度不大,创新动力不足。为此,建议:一、统筹规划,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顶层设计1、坚持规划引领和底线管控。区委区政府要将双碳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科学编制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坚守生态

7、、能源安全底线,统筹平衡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供给。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与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方向、政策等协调一致。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坚决全面关停园外中小化工企业。科学合理预估工业领域2030年碳达峰峰值,为保障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留足碳排放空间。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资金奖补力度,支持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节能降碳和清洁生产改造项目,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制定双碳专业人才发展战略,重点引进碳管理、碳统计、碳交易等高层次人才,给予个税补贴、购房补贴、子女入学便利等优惠政策,努力为区内企业实

8、现低碳与效益“双赢”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二、强化措施,确保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稳步推进1、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工厂、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建设活动,让双碳理念入脑入心;开展全民节能低碳教育,强化资源能源环境国情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

9、挥行业协会、XX区融媒体作用,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组织碳减排相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建立绿色生产消费模式,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强化培训辅导。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共推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素质;加大企业低碳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3、完善配套建设。结合目前省生态环境厅在高新区开展“四基四严-严监控”试点工作的契机,力争对企业用电负荷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智慧监控,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快高新区配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进一步减少“三废”

10、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依法依规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完善工业碳核算和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碳排查工作,为进入碳交易市场做好充足准备。4、畅通内循环环境。加强与两厂高层对接协调,加大厂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融合力度,减少碳排放中间环节;积极推进高新区低碳循环发展,实施循环化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5、加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积极争取省市专项经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用结合,聚焦储能和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重点扶持培育高新区聚仁化工可降解材料和凯美特碳捕集利用

11、与封存子产业壮大发展;引导企业主动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变现有生产管理理念,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发展。三、加强领导,增强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组织保障1、健全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要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发改局。区发改局负责全区碳达峰行动组织实施和碳中和总体谋划,做好与省、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衔接,定期调度有关部门落实碳达峰行动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区科工局要科学合理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达峰路径,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高新区要聚焦碳达峰行动面临的具体问题,强化扶持保障,为企业实现双碳目标营造良好环境。区生态环境分局要加强分析预警,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组建区双碳专家咨询小组,为全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2、强化督导考核。区委区政府要将双碳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切实加强督导、通报、调度、考核力度,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对未完成目标,工作不力的单位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各职能部门要定期将贯彻落实双碳工作情况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