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专题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专题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2年党课教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这就是共同体意识。它对做好民族工作、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揭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一、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认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
2、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20XX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其概括为12个方面内容: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3、;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民族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全国各族人民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4、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
5、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20XX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6、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构筑各民
7、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坚持“五个思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坚持战略思维,统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格局坚持战略思维是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协同治理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而能否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停留在某个时间状态评判上,也不能以某个具体的历史状态作为
8、是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依据,须跳出“铸牢”来看“铸牢”。首先,战略思维体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整体和全局意识上。要站在中华民族所面对的百年变局的历史大方位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意蕴,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理解“国之大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的具体意涵基础上,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怎样深刻的历史责任、机遇和挑战,高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变化”的发展逻辑,保持“铸牢”的战略定力。同时,在世界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态势下,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与风险日趋重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
9、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战略思维体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运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要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综合平衡施策,以前瞻的意识,将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个别与一般、技术与价值、平衡与充分等不同维度融合起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找到最佳方案。(二)坚持历史思维,提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规律坚持历史思维就是要从根本上知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着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征途中,红军经藏彝聚居区,留下“彝海结盟”的民族
10、团结佳话;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作出了要“团结蒙汉人民联合抗日”的指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留下“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互助的佳话。此外,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筹建历程都说明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制度是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共同利益和正确历史方向的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多次民族工作会议,并出台实施“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等法规条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置于治国理政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三)坚持辩证思维,破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矛盾难题坚持辩证思维是主体以对立统一为基本思维理念、以
11、矛盾分析法为主要思维方法,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观念自觉融入自身的思维实践过程,用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指导自身的认识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置身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发展,必须同周围的民族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各民族间相互影响,有时对民族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善于把握民族共同发展中的诸多矛盾,以辩证思维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多元一体性系。要注意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12、,引导各族人民认识民族间现实与长远、平等与团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补充、互通有无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坚持创新思维,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好前景在百年变局条件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方式和思维绝不可能是因循守旧、僵化保守的,必须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可以说,创新思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为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新明确努力方向和定位。具体而言,在根本性质上,要明确社会主义属性;在基本原则上,要明确四个“必然要求”;
13、在铸牢动力上,要明确创新是引领各民族发展的第一动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需要将创新贯彻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上来;在党的领导上,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与否关键在党;在群众基础上,要明确各族群众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力量。更要注意的是,形式主义式的、表面上的“铸牢”只会离心离德,必须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五)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反对任何损害民族团结的内外部势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14、体意识,不仅可以让各民族成员自觉产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和政治认同,而且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活动提供话语支持、推动实践自觉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一朝一夕之功,社会和谐稳定是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消除各种淤点堵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准确把握民族团结问题中质变和量变的关系,立足最困难的情况下分析民族问题,在最坏的可能性上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增进民族团结元素,消除一切有损民族团结的因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必须要科学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坚持积极
15、作为、攻坚克难,处理好“守”和“为”的关系,做到铸牢底线与积极作为相互统一;处理好“近”和“远”的关系,“近忧”是当务之急,消除“远虑”则是治本之道,要做到清除有碍民族团结的毒瘤与建章立制齐重并举,防范化解民族团结风险,做到准确识变,对民族问题风险点心中有数。三、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
16、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要求,始终从政治上、大局上把握民族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各族群众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