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将建设重点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提高城市宜居度,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政策契机,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为做大做强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全力唱好“双城记”提供助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和工
2、作机制,形成城市更新项目库,建成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到2023年,完成列入计划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完成城镇背街小巷改造。到2025年底,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任务;全市“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需求约3万户(套)全部开工;建设改造城镇污水管网530公里、雨水管网235公里、供水管网280公里、燃气管网300公里,力争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安全可靠保障率达100虬以“四改”为抓手的城市更新行动助推城镇品质提升取得实质性成效。二、重点任务(一)强化规划引领1.各县(市、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要客观评估建成
3、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工作目标、框定更新范围、划分更新单元、建立更新项目库、明确建设时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范围内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城市更新单元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的配套设施设置规定进行配建。(二)强力推进“四改”2 .全力打好城镇老旧小区“歼灭战”。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城市或县城(城关镇)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3 .全力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三年内完成2020年底前未建成
4、的约10.9万户存量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到2025年底前,全市“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需求约3万户(套)全部开工。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4 .全力打好背街小巷改造“持久战”。三年内全面完成城镇背街小巷改造,打造安全有序、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文明街巷;建立健全背街小巷常态长效管理机制。5 .全力打好城镇管网改造“协同战”。开展燃气、污水、供水、雨水管网等全覆盖、零遗漏排查工作,找准问题症结,针对性实施管网建设改造;开展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等线网专项排查,按照“新线入地、旧线归整、废线拆除”的原则开展治理,解
5、决线缆乱牵乱拉乱搭乱建引发的视觉污染、环境影响、安全隐患等问题;统筹城镇发展与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供应保障能力。(三)着力优化交通体系6 .加快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城镇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等路网系统,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疏通拥堵路,畅通“微循环”,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方便群众出行。持续推进武汉路、上海路等城市骨干道路建设。通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信号灯设置、强化路面管控、深化宣传教育等,多项举措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工作。强化道路两旁隔音带设计建设,对于路面铺装、照明等设施和地下市政设施出入口(含客井盖),要明确特殊
6、铺装、稳静化措施等要求,确保通行舒适安全。7 .加快补齐城市停车短板。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业主自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对停车位紧张的既有住宅区实施改造。加强专项规划设计和指导,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确保新建停车场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小于停车场车位总数的20%o在防空地下室平时功能布局上,鼓励以停车为主,兼顾商业、仓储和其他用途,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停车位;平时功能不是停车的防空地下室,在不改变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效能前提下,经属地人防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可改造为停车场或配套停车服务设施。鼓励商业区、办公楼、旅游景区、学校、体育场馆、居住社区等场所停车设施
7、,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情况下,错时向社会开放,探索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的模式,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车位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严格规范机动车路内停车位设置,严禁在救灾疏塞、应急保障等道路上和人行道上设置,坚决取缔非法占道设置停车位。8 .加快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逐步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积极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基本实现城区、县城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1辆。稳
8、步推进智能公交管理系统的建设,优化公交管理模式和流程,进一步完善公交体系,全面提升公交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适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为推进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做好准备。9 .加快强化慢行系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快慢行系统建设改造,用慢行系统把城市更新单元与学校、重要商业区、集中办公区、城市公园串联起来。新建、改造一批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确保步行系统连续、安全、符合无障碍要求。(四)着力完善城市绿化10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进老旧公园提质改造,新建一批公园绿地。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公共空间,增加道路附属绿地。注重本土植
9、物运用,降低绿地建设与管养成本。注重植物色彩季相变化,加强彩色植物运用。利用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等休闲场地。城市更新单元内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到2025年底,新增城市公园绿地280公顷,新建城市公园20个;提升改造公园绿地50公顷;新增林荫路180公里;新增城市绿道30公里;新增城市绿廊30公顷。(五)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11.加快补齐二次供水短板。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落实技术、卫生和安全防范等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切实解决二次供水设施跑冒滴漏严重、水质污染风险高、治安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强化供水
10、企业对用水报装的管理,健全对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的技术审验制度,在工程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技术把关,保障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安全稳定。对新建高层、超高层项目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实行统建统管,对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专业化建设和专业运行维护,开发企业可将该项费用列入项目开发成本。对在建的高层住宅项目的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供水企业验收接管,实行专业化运营。对既有的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业主(或管理单位)将设施管理委托给供水企业进行统一管理。12 .加快补齐市政消防栓短板。市政消火栓规划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区、县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要充分考虑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使市政消火栓建
11、设与道路建设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对城区和建成区以外沿道路铺设的市政给水管网,要按照国家标准预留消火栓接口。对于老城区缺失、破损的消火栓应及时进行补建、更换和维修,保证消火栓在城区消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13 .持续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建立长效节水工作机制、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拓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工作。14 .加快补齐环卫设施短板。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推进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系统,满足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
12、需要;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镇、办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按照“有齐全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五有标准要求,制定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要求。在城市公厕改造、提升、新建、管理上下功夫,及时对老旧公厕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打造无障碍公厕。15 .提升基础通信覆盖能力。加快推动城市移动通信网络质量优化,提升4G网络覆盖质量,切实消除城区移动通信信号忙点、
13、盲区和弱覆盖区,推进5G网络建设,建成开通5G基站2000个以上,实现城市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六)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16 .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城市更新单元内按标准配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消防站、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等。新建小区要按要求配套物业服务用房和社区用房等公共设施设备用房;对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保障予以保障,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建设达到规定面积标准。因地制宜完善城市更新单元内文体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完善社区书屋;利用小区空闲土地、拆违腾空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等,采用新建、改建等方式,按照标准完善体育设
14、施。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大于9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半失能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集中供养服务设施。17 .加快补齐商业服务设施短板。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按照“购物不出区”要求,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城市更新单元内要完善餐饮店、理发店、通讯网点、银行网点、快件寄递服务点等便民商业设施,支持大型商贸企业以连锁经营形式在社区配置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生鲜超市、便利店、智能微菜场、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直销菜店、便民药店、农产品直营店等业态。有条件的,结合市场需求,配套建设含办公、商场、休闲娱乐、儿童游乐、游泳馆、健身房等多
15、功能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支持将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满足城市更新单元内居民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单元内的空闲土地、拆违腾空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等,配套建设社会停车场;支持引导停车场同时具备车辆清洗、保养、美容、维修等功能,具备“以场养场”能力,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城市更新单元内的商业区噪音对居住区影响大的,要通过街道、绿化带、设置声屏障等物理隔离手段,将商业区与居住区进行隔离,做到居住区安静、商业区繁荣。(七)推动城市风貌整体提升18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严格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有关要求
16、,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优先安排并组织建设和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道路、供(排)水、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管理保护机制,强化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大树、传统民居等保护工作,坚决杜绝城市更新过程中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破坏文物和历史建筑、破坏景观风貌等行为发生。对有重要价值的建筑,杜绝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违法建设,应及时按程序纳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加以保护。19 .彰显传统街巷文化魅力。实施老旧街区、传统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工作,突出对元素、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唤醒老城历史记忆;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进文化要素与旅游、商业融合,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街、美食街、民俗街、旅游风情街等魅力街区,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条以上魅力街区,累计新增省级及以上旅游休闲街区5个以上。20 .注重提升城市特色风貌。